燈床塔行業 吊塔 手術室方案設計 上篇
上次我們講到了德國的燈床塔業務模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方案設計環節,通過設計競賽的模式取代了國內常見的招投標模式,因此設計方案更加有針對性,客戶選擇上也更透明。
本周,我們就先來聊聊手術室中吊塔的方案設計。
一、吊塔的歷史
先來看看下面這個早期的手術室。
手術床頭的麻醉機頂部安裝有一個可以旋轉的鐵管,氣電管線通過鐵管延伸下來,供給麻醉機使用。手術結束後,斷開氣電連接,鐵管可以移動至牆邊,節省空間,方便清潔手術室。可以說,這就是吊塔的基本雛形,滿足了最基本的氣電供給。
之後,吊塔根據用戶的需求不斷改進。1958年,左邊的圖片中手術床的頭部和腳部都安裝了固定式吊塔;1961年,氣電數量要求增多,出現了中間圖片中的吊塔類型,相比一般的吊塔體積更大;1983年,移動式單臂吊塔問世,可以非常靠近麻醉機,使用越來越方便。
二、設計原則
如今,手術室設備和人員越來越多,基於手術室流程和工作區域來選擇吊塔、設計定位成為了主流的設計原則。
1、手術室流程
首先,讓我們了解下一般情況下開始手術的流程(結束手術的流程基本與開始流程相反):
(1)、準備階段
所有設備清潔完畢,處于歸位狀態,手術室準備完畢,準備迎接病人。
(2)、病人就位階段
護工將載有病人的轉運床通過潔凈走道移至手術床邊,把病人從轉運床上抬起,放至手術床上,之後移動轉運床出手術室。
PS:國外一般會直接使用手術床直接轉運病人,或者在移動托架上固定手術床檯面,到手術室後將手術床檯面固定在手術床基座上。這樣可以避免護工抬起病人時病人受到的傷害,減輕護工的工作量。而且手術室一般設有噴淋間,可以對整床進行消毒。
(3)、設備就位階段
護士將手術用設備擺放至手術床邊的使用位置,或者從設備間將一些大型醫療器械如移動C臂、DR等推進手術室,並進行調試。
(4)、吊塔就位階段
吊塔移動到使用位置,相關醫療器械的氣路、電路與吊塔上的氣電介面相連接。擺放小型醫療器械、配件至吊塔托盤或導軌上。
(5)、手術準備階段
手術人員就位,手術器械準備到位,設備調試正常,開始手術。
在以上手術開始和結束的流程中,我們可以發現,使用吊塔主要在吊塔就位階段和最後的歸位階段。因此,在手術室流程中,吊塔選型、定位最重要的是需要考慮以下幾點:
A、是否能達到所需要的使用位置
B、是否能滿足對應設備所需要的氣電需求
C、移動是否便捷,不影響其他工作流程,減少準備時間
D、移動過程中是否安全,不碰牆、設備等
E、儘可能優化地面空間,將設備固定在吊塔上,方便移動,節約空間
F、清潔消毒是否方便
以上是初步需要考慮的幾個問題,在下一篇內容里,我們會接著討論手術方案設計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工作區域。
轉載規則:歡迎轉載,但請註明轉載的鏈接,來自無業浪人(簡書),Michael Wu(知乎)。自媒體及其他盈利性媒體在轉載前私信我以獲知轉載方式(免費),十分感謝。但如果只是轉載到自己的朋友圈或非盈利的個人微博,則無需告知。感謝所有支持的朋友。
推薦閱讀:
※醫用列印膠片有哪些分類以及特點?
※燈床塔行業 市場推廣方案
※BioFire公司的FilmArray晶元的檢測流程
※2016年版最全全球認證種類匯總
※機器人醫療離我們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