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是一間單人房,多了一個人就會緊張。
「親密關係恐懼症」是一種心理上的衝突。對親密關係的恐懼,和想建立親密關係的願望共存。在人際交往中刻意保持距離,拒絕過度親密,對每個人都難以交心。
數據表明,大約17%的成年人有親密關係恐懼。無論是親情、友情、愛情,他們的步伐總是靠近一步,又退後兩步。
「我坐在party的角落裡,看著他向我走過來邀我跳舞。我感到頭皮發麻,好像他每靠近一步我的世界就坍縮了一點。」
「我希望和他成為好朋友,可是我害怕。如果我向他靠攏拋出橄欖枝,他拒絕了我怎麼辦。那太恐怖了!「
「直到母親躺在病床上,我才發現,我從來沒有抱過她、親過她。這種小時候習以為常的動作,好像變成了這世上最尷尬的事情。」
親密是一種自然需求。
幼年時期的我們渴望與父母建立更親密的關係,以得到意識中最原始的安全感。少年時期的我們渴望與同伴建立更親密的關係,以支撐成長中需求的自我認同。成年的我們渴望與伴侶建立更親密的關係,以便在面臨恐懼和痛苦時得到保護和安慰。
其實年齡越大,與人建立各種不同程度的親密關係都是為了擺脫孤獨。一旦對親密的不安全感給人們帶來的煩惱大於孤獨時,有些人就會選擇與外界保持距離,只允許抱住自己的雙膝取暖。
親密可以讓我們逃避自我,也可以讓我們面對自我。逃避時,親密成為輪迴;面對時,親密成為心靈自由的踏板。
「親密關係恐懼症」並不等於「社交恐懼症」-- 怕與人見面談話、見人就緊張、面紅耳赤甚至顫抖。相反,很多時候這些人會在人群中表現得更外向、更放得開,他們通過主動選擇來避免了陷入被動地位,內心潛藏了強烈的「自我意識」,真實情況卻是他們更難接近,拒絕表露真心。
有人因為敏感而趨於矛盾,《紅樓夢》里林黛玉是一個眼極冷,心又極熱的人。表面上對任何人都疏離,甚至會極盡挖苦,活成了一株高冷的芙蓉花。事實上她卻因為渴望親密關係又害怕收不到回應,對他人的言語過分揣度,導致自我傷害。
有人因為孤獨而過分防禦,獨來獨往成了習慣甚至信仰,對「個人空間」的需求異於常人。他們把親密關係的門檻抬得越來越高,心裡的防線逐漸變成了銅牆鐵壁。
有人因為創傷後遺症而拒絕再付出。這樣的例子,運氣好點變成各種偶像劇里有「深沉」面貌的男女主,有一天玉帝大筆一揮送你一個救世主傻白甜拉你逃出生天;運氣差一點,就可能活成《神鵰俠侶》中的李莫愁。
有人把這些行為在兩性關係的反應上都歸納為「愛無能」,那就找一個網路上對「愛無能」的測試來玩一玩。
請你閱讀以下9種表述,如果你覺得——
這就是我:請計3分
我有時會這樣:請計2分
這不是我:請計1分
測試開始:
1. 比起真正擁有一段親密關係,你更容易進入對一段完美關係的幻想。
2. 當有人隨意地向你表現出浪漫的興趣,你會本能地想要拒絕。
3. 你感到你只是喜歡一段親密關係最開始的時候。一旦有衝突的信號,你就想馬上切斷關係逃跑。
4. 你會對於做出承諾感到焦慮,因為這會限制你的更多選擇和可能性。
5. 在並沒有特別原因的情況下,你會對於回復Ta的簡訊、郵件、電話感到抗拒。
6. 對於並不需要一直見面的人,你反而更容易在情感上親近對方。
7. 在朋友、家庭、熟人等多種交往情況下,你有嚴格的界限區分,每種狀態下的你幾乎都是一個不同的人。
8. 當由於「太忙」,而無法對他人做出與交往相關的承諾(比如見面、約會)時,你感到驕傲或開心。
9. 你害怕當人們知道真實的你是什麼樣以後,就不會再喜歡你。
最後請累加你9項的總得分,如果你的得分在——
9-12分:完全不是
13-17分:愛無能的傾向很低
17-21分:愛無能的傾向略高
22-27分:你很可能是愛無能
你有幾分?
羞於表露真心,好像成了許多人的現實問題。原因除了上面列舉的幾種,深層的根源更多是來自童年時期的經歷。
在世界觀快速建立的幼年時期,如果一個人的依戀關係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回應和維護,就會很大程度地造成日後壁壘極高的不安全感。例如過於嚴厲的父母,聚少離多的家庭。
我不是很贊同現在的諸多媒體文章過度美化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比如說起自閉症就是星星的孩子,談到親密恐懼就起個標題說「若你喜歡怪人,其實我很美「。
真的美嗎?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基於互惠而深遠。無論你是邁出一步,還是走到九十九。終歸你都要表露出哪怕一點點對方可以接收到的真實信號,你們才可能有未來。
都說過度的自我關注是萬惡之源,我倒不這麼認為。一切拋開前提的定論都是胡扯,如果你能把自己活成信仰,以身奉道也是至高的快樂。
作者:番茄配什麼都好吃(公眾號:番茄配什麼都好吃)
推薦閱讀:
※哪些瞬間讓你感覺夏天到了?
※你聽過哪些既好笑又心酸的的故事?
※2016——ChinaJoy&IndiePlay遊記流水賬
※陰天怎樣調整心情?因為陰天心情低落,有些難過,該怎麼辦?
※傷心的時候,就得聽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