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重新定義了逼格
翻遍了整本《Kinfolk》,首先讓人感到震驚的是:它居然沒有廣告!在這個餓死雜誌的時代,能有如此膽量的雜誌可能掰著手指都能數完。
這樣一本在生活美學浪潮中脫穎的雜誌,已經在沒廣告的路上任性了將近五年。
除了乾乾淨淨的封面照片,內文的單欄排版是《Kinfolk》的一大特色,目的就是為了彰顯裡面質量超群的照片。
在拍攝照片方面,《Kinfolk》的攝影師對光影有著區別於常人的理解和捕捉方式。
在一組名為RenaissanceJuicing的圖片作品當中,攝影師在果汁主題當中融入了油畫元素,現代感與古典氣息互相依託,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果汁版文藝復興」。
論及議題選擇,《Kinfolk》以一種近乎極端的細膩文筆,讓原本虛無縹緲的所謂文藝氣息變得具象起來。
在某期《Kinfolk》里一篇名為《一人居:單飛》的文章當中,有這樣一段敘述:「我常常會覺得,獨居時間越長,人變得越古怪。而我,毫無疑問,是個有著很多特異習慣的怪胎。在家會穿上最舒服的睡衣和襪子,但絕不穿毫無美感的那種———外表很重要,而君子慎獨。在家的時候我只穿白色的襪子,從來不穿黑襪,因為我覺得黑襪子會讓你看來像個在骯髒的酒店房間里晃蕩的落魄生意人(我總是浪費太多自己的時間細想此類怪事)。我也已經習慣了舒適的生活節奏霧氣迷濛的清晨和我的狗露西一起散步,在熟記我名字和點餐習慣的餐廳喝咖啡,然後回家工作,繼續獨處。」
《Kinfolk》的工作室風格,則延續了和雜誌本身一致的清新氣質。
當看到了《Kinfolk》創始人Nathan 和 Katie Williams的家,才知道這種脫俗特質源於何處。
在他們位於俄勒岡的家中,並沒有價格昂貴的傢具,但看似隨意設定的每一個角落,沒有一處不是聚集了獨到而正確的審美眼光和考究的藝術品味。
兩人的相處方式,或多或少地揭露了《Kinfolk》的核心精神所在:恰到好處的舒適感和怡然自得的生活哲學。
美食,是把他們和家居美學聯繫在一起的最重要媒介之一。他們相信,帶有自己溫度的食物,是對生活最好的慰藉。
被精心貯存起來的乾貨、食物,儼然成為他們家中不可或缺的成員。
即使是室外的一隅休憩處,也被填入了濃郁而不刻意的悠閑味道。
「生活美學」這一概念,在這幾年逐漸走下神壇,人們開始更加趨向於用價格平常而品質較高的事物為家提味。
在物色家,生活美學也有了新鮮的定義。
圓凳,在滿足實用功能前提下採用不同色彩搭配的麻紡布料提升視覺體驗。
花瓶的瓶體先由人工吹制,透明瓶體再刷上金棕色的色料,最後再由鐵絲網拉花包裹住,展現出做舊風的獨特之處。
買來新的廚具,便能享受前所未有的親手製作美食的快樂。
現代抽象幾何圖形繩藝裝飾畫,為你鋪就一條認知大眾藝術的捷徑。
我們對生活的形容詞好像越來越匱乏,所幸,我們對生活的理解並未因此而停滯不前。每一刻嶄新的滿足感,都不能被取代,每一處用心裝點的休憩角,都將綻放光亮。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老何點沉香 |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管他冬夏與春秋
※中國色生活美學毛巾眾籌啦~
※給芳療初學者的4幅圖:10個小知識點,10款常備精油,6種應用方法,1張劑量指南
※新郎新娘怎樣通過細節上的相互呼應來增加整體感?
※一枝談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閒說中式傳統文人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