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38

公元690年(武周天授元年)9月,武則天廢黜睿宗,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周」,自尊號為「聖神皇帝」,她登位時已經67歲,是中國歷史上即位時年齡最大的帝王。武則天雖然登基時已年近七旬,但並不昏庸,國家在她的治理下,依舊煥發著勃勃的生機。

同年,吐蕃大相欽陵卻在感受著國家財力枯竭的窘境,他在這一年兩次召集議事會議,制定農田稅賦。並於次年,也就是公元691年,開展人口普查,清查國家的土地稅賦,同時再次徵集兵員。吐蕃在噶爾家的治下,幾十年來不斷對外用兵,雖然勝多負少,劫掠了大量的唐朝財物和人口,但是這仍然不能抵消吐蕃國內的消耗。尤其是吐蕃統治的唐蕃邊境地區的部落民眾,多年來從未能夠得到休養生息,更是苦不堪言。於是這些地區的部落首領開始和吐蕃離心離德,漸漸開始懷念唐朝統治時的和平景象。

公元689年,就開始有零星的部落轉投唐朝,尋求庇護。到了公元692年時,人口上萬人的部落都開始全族投唐朝,這種情況導致吐蕃雖然在西域仍舊佔有優勢,但是始終不能進一步擴大其統治區域,唐蕃之間依舊在西域進行著殘酷的拉鋸戰。而欽陵作為一個軍事家,面對這種情況,卻施展不出柔和的政治手腕來解決這個問題,對於投唐的部落,他採取的策略是派兵追擊直接鎮壓。這雖然震懾了一部分部落首領,但是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邊境部落掙扎求生的窘境。

公元692年(武周長壽元年),唐朝充分利用的西域部落與吐蕃離心的有利形勢,派遣王孝傑領兵收復四鎮。王孝傑曾於公元678年,隨李敬玄伐吐蕃,雖然唐軍兵敗,作為前軍的王孝傑和劉審禮一同被俘,但正是這一敗仗,讓王孝傑對吐蕃軍隊的戰鬥力和周圍的地形都瞭然於心,這次出兵在周邊部落的配下,唐軍勢如破竹,迅速收復了安西四鎮。唐朝重新在四鎮設立治所,安撫周邊民眾,並一改之前基本不駐軍的慣例,在四鎮駐軍二萬四千人以安民心,這也是唐朝在西域第四次在西域設置安西四鎮。

推薦閱讀:

如何有聲有色的談論朝鮮問題(二)
633.讀歷史27~秋天來了
奸臣和珅偷福字碑是怎麼回事?
日本人引入漢字之前對本國的自稱「yamato」從何而來?「倭」又是從何而來?
在古人性教育為什麼是一門必修的課程呢?

TAG:歷史 | 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