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病人早期實施出院干預的個案護理

通過對案例的深入剖析,引導護理人員正確辨析患者的病症表象及存在的護理問題,學習護理評估的方法,提高護士捕捉臨床信息的能力,培養評判性護理思維。第一個案例是來自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呼吸內科的段鴻露老師,對2例病人出院前進行的干預。

一名是蛛網膜下腔出血合併肺部感染的病人,我對他進行了仔細的專科評估(NIHSS、GCS、AMT評分等),並向患者家屬作了康復指導。雖然只是十多分鐘的宣教,但患者家屬能夠按照我講授的康復指導對病人進行功能鍛煉,使患者恢復得較為理想,得到了家屬對我工作的充分肯定。

另一名患者是一位80歲呼吸衰竭的男性病人,打算下周出院,可是醫生和家人確因為病人帶有尿管而煩惱,不知道出院後怎麼辦。於是我介入這個病人。

首先,我為病人進行了全面的評估,患者因為意識模糊、呼吸困難而入院治療,即予氣管插管、留置尿管、胃管等處理,現患者目前病情穩定,神智清楚,簡短智能測試10分,BMI 20kg/m2,大便正常,已拔出氣管插管及胃管,卧床,議定下周出院。經過問診患者5年前行前列腺肥大手術,術後排尿便正常,能自己照顧自己及完成部分家務。於是我建議醫生拔出病人的尿管;在病人方面,我評估病人當時為功能性的尿失禁,打算予病人3天的評估,定時提醒病人排尿,並指導病人在尿急的時候有意識的忍尿、鍛煉盆底肌的方法、預防便秘及鼓勵病人床上自主運動及床邊坐等。病人很配合,在病人排出第一次尿量為150ml,在間隔2小時後排出130ml的尿液,在我的鼓勵下,患者恢復了信心。當時病人正在輸液,一小時後又排出250ml 的尿液,這是一個很喜慶的事情,說明患者膀胱尿液存儲量幾乎接近正常,於是我繼續同病人宣教,讓病人對尿失禁訓練的理解,讓他明確為出院做準備的必要性。在以後的跟進中,繼續鼓勵患者及為患者作了相關的教育,3天後出院,患者排尿間隔時間為2-3小時,每次尿量為150-300ml左右。

這2例成功干預案,檢驗了專科護理理論知識切實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從小事做起,慢慢的將專科護理工作潛入及滲入到臨床,讓每一個病人受益,減少病人院內感染及併發症的發生。


推薦閱讀:

癱瘓貓的護理
保養指南 vol.1 | 皮草應該怎麼護理?
做1次面部刮痧=10次面部護理!
芝士媽媽:孕期感冒別怕,產科醫生教你這樣護理和吃藥

TAG:護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