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整為零」應對經濟困局——以游擊戰思想為出路
現在,世界都處於經濟困境之中。美國剛剛開始復甦,新興經濟體又開始陷入了麻煩,中國也不例外。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引擎奔騰了多年,一直沒有停下來,如今,放慢了腳步,反倒讓中國,世界,有些不習慣。
以前中國人忙於工作,忙於掙錢,忙於事業,沒有時間消費,享受,於是炒熱了樓市,炒熱了經濟。如今,經濟形勢不佳,事業發展空間受到擠壓,錢沒有以前好掙了,空閑時間也多了,大家開始重視消費和享樂,連日本的馬桶蓋也爭著買,電影市場愈發火爆,娛樂節目層出不窮。
這正是中國經濟進入周期性調整的階段。如果是西方國家,則會進行積極的調整,走出經濟困境,爭取進入下一個經濟周期。這也是人們通常想到的方式。
可是,我們為什麼非要在這個周期循環的遊戲裡面玩呢?我們不能更加平衡,讓消費享樂和工作事業雙不誤?
這一點,西方人做得不夠好,他們利用貧富差距提升經濟效率,然後再用福利政策收買窮人,讓富人更富,讓窮人也沒有怨言。這種方式,非但不能解決享受消費和工作事業之間的矛盾,反而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危機,比如歐債危機。
一、怎麼辦?
我們可不可以均衡一下我們的時間:經濟下行時期的人們少休息一些,多工作一些?可不可讓經濟上行時期的人們少工作一些?
很難,社會總有一個慣性:經濟下行的時候,大家的預期很悲觀,於是,經濟難以恢復,事業人數也會維持高位,沒有工作,時間只能拿來消費和休閑;經濟上行時期,賺錢容易,大家都肯定會為了事業不斷努力奔波,而不願意花時間休閑和消費。如此困難,那我們該如何實現這個願望?
過去,很難,現在,有一些希望了。我們先回顧一下經濟發展的歷程。
二、經濟發展回顧
最初的時候,生產力不發達,物資很是短缺。那時候,是產品供給方主導的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都是如此。只要你有資源,你就可以裂土封疆,稱王稱霸。所以,那時候的人們,是需求端,需要主動去尋找產品供給,尋找可依附的資源(見圖一)。產品能夠通過引領需求實現供需連接。這時候,可以稱為供給帶動型的經濟發展模式
圖一
發展到了資本主義初期,生產力發展,產品供給比較充足,供給端開始逐漸形成規模,同時產品供給能夠基本滿足市場需求,供給和需求端都開始形成規模,並通平等交易的市場機制連接供需。供給規模表現為大型工廠經濟,需求規模表現為世界市場開始發展,逐漸成型。這時候是規模最經濟的時候,因為供需兩端都具備規模,且勢均力敵,具備充足的發展動力。這時候就稱為供需共同拉動型的發展模式(見圖二)。
圖二
到了壟斷資本主義後期,也就是現在。產品產能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需求,供需的地位不再平等。這個時候,需求可以帶動產品的發展。中國之所以能夠在世界擁有如今的地位,也就是因為中國市場對世界經濟發展有著壓艙石的作用。這時候,通過需求拉動供給,連接供需,可稱為需求拉動型發展模式(見圖三)。
圖三
三、化整為零。
通過描述以上的經濟發展過程,我們可以看出,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以及壟斷資本主義後期,規模經濟的生產原則已經不適用了。賣方市場,總是受到賣方的干預,反正社會缺乏這種商品,賣方肯定不樂意提供大規模的產品,所以規模反而不經濟。買方市場,受到買方需求的干預,反正社會產品太多,買方肯定不願意購買他不需要的商品。所以,規模生產不經濟。
因此,在需求為王的時代,規模需求為王,規模產能為寇。正因為規模需求為王,所以美國要搞TPP,中國要一帶一路。
關注中國裁軍?今年全球各大企業或迎來最大裁員潮-搜狐
於是,大企業開始裁員,中小企業,甚至個人反而獲得了一個靈活的發展空間。前提是,他們不要追求規模,像大企業那樣經營。反規模經濟原則的粉絲經濟、小眾經濟,體驗經濟,開始如雨後春筍般的發展。即使像阿里巴巴那樣的大企業,本質上已超越了規模生產、規模經營的範疇。他乾的,其實是一個行業協會的事情,將眾多種類的供給聚集在一起,集聚市場需求。p2p融資平台,眾籌,也是在干同樣一件事情。
四、構想
我們能不能更加靈活一些?
生產和消費都是建立在人的時間上,我們可不可以將時間化整為零,讓人不再依附於企業,自由安排生產和生活時間,平衡生產和消費。
已經有這個趨勢了!
淘寶網將小商販從企業的形式上解放出來,可以24小時自由工作,也可以安排自身工作地點,不再依附於實體店鋪。P2P將借貸行為從銀行等傳統模式中解放出來,可以讓人更好地按自己要求選擇貸款,更加人性化。學習也一樣,網路公開課也解放了學生,讓學生和老師可以自由決定學習地點、時間。
這個時代,小微企業、個人為王,大企業也有空間。那就是像阿里巴巴一樣,整合需求,做大需求規模,然後,吸引供給!以至於,大企業逐漸和行業協會,國家機關合併起來,統御經濟資源。
集中需求,將供給化整為零,才是新時期企業經營的出路,也是減緩經濟波動的穩定器,才可以平衡個人工作和休閑,健康工作,幸福生活。
下一篇文章,我再細細講述一下我的構想。
結語:總之,如今這個時代,唯一能夠規模經營的,只是文化產業。即便如此,也必須充分挖掘改善性需求。小企業立足於精細化的需求,謹慎做大;大企業化整為零,充分挖掘小需求。
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lishuozhuanlan
如有轉發意向,必先與本人聯繫。如欲約稿,請聯繫:asolioo@163.com
推薦閱讀:
※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已經錯過了改革的最佳時間窗口
※今日美國大選與未來中國經濟
※淺論美聯儲加息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草根諫言——令經濟起死回生的五大藥方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