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清朝奠定了當代中國版圖的基礎

這一觀點出自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院士《歷史上的中國和中國歷代疆域 》一文(原為會議講話,後整理成文,發表於《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1年第1期),譚先生的團隊在編製《中國歷史地圖集》的過程中需要建立一個標準來認定歷史時期中國的範圍。這個標準就是「18世紀中葉以後,1840年以前的中國範圍是我們幾千年來歷史發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國,這就是我們歷史上的中國」。

譚其驤:何為「中國」??

www.guancha.cn圖標

說「清朝奠定當代中國版圖的基礎」其實就是強調當代中國的版圖是在歷史中形成的,是歷史繼承的結果,是「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的

當代中國的版圖是從歷史時期如同滾雪球般由小到大逐漸累積起來的,這就是「自古以來」。「自古以來」是指從古代某個時段延續到現代(即從古代某個時段開始就歸我所有,並在事實或法統上延續至今),而不是僅僅說那個地方過去曾經是我的。中國歷史時期也曾經擁有朝鮮半島北部和越南大部,但是並沒有延續到現在,這樣的情況就不適用於「自古以來」,「以來」強調的就是連續性。這種連續性如果在事實上被打斷了,在法理上也要能連接起來。詳見

為什麼總有「某地自古以來就是某國」的說法??

www.zhihu.com圖標

網路上經常有人持有諸如「當代中國版圖是二戰勝利果實,是雅爾塔體系確立的」或者說「當代中國版圖是解放軍打下來的」等觀點。二戰後,雅爾塔體系的確立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自然都是關乎當代中國版圖形成的重要事件,但是戰中,中國在軍事上並沒有驅逐東北、台灣的日軍,為何戰後能收回東北、台灣等被佔領土並為國際社會所認可呢?解放軍打下來的地方為什麼是今天這麼大的地方而不是更多呢,或者說為什麼沒有打下清朝版圖之外的地方呢?對於一個國家版圖的形成而言,歷史繼承性是最關鍵的要素,它不僅解釋了一個國家領土空間的由來及其合法性,也表明了這個國家歷史的傳承,文明的延續。

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作為一個偉大的民族,我們的國家版圖,我們各族人民生息繁衍的地方都是在歷史的過程中逐漸融為一體,成為當代中國版圖的。今天中國的版圖既不是某次世界大戰後大國分贓的產物,也不是戰爭中本國軍隊武力擴張的結果。今天中國的版圖是由歷史繼承而來,不是二戰後列強分給中國的,更不是解放軍搶來的。東北、台灣等地清朝以來甚至更早就是中國的領土,中國第一次對南海諸島宣誓主權也是在1909年的清朝。二戰後中國是收復失地不是額外獲得領土,內戰中解放軍是恢復對中國領土的實際控制,不是打下新的地方。

二戰後中國能收復東北、台灣等失地有兩個因素至關重要:一是東北、台灣等都是被日本佔領的曾經的中國領土,東北是9·18後為日本非法佔領的中國領土,台灣是由《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的清代中國領土;二是當地居民主體是中國人,或者說就是漢族人。清代這些地區與中原處於同一政權之下,漢族移民才能大量進入這些地區並最終並佔據人口的大多數。

上述兩點缺一不可,例如東南亞地區也有大量華人,但作為中國最後一個王朝的清代沒有將其納入中國版圖,中國人在當地無論人口數量還是政治勢力均未能超過原住民,二戰後即便中國對其提出領土訴求也難以為國際社會所認可(除非有能力打下來並使國際社會被迫承認,這在當時顯然不可能)。《馬關條約》在國際法上是合法的領土割讓(儘管合法不等於合理,但事實如此),二戰後能夠廢除它並收回台灣及附屬島嶼,不光是因為中國戰勝國的地位更因為台灣主體居民是中國人(主體民族漢族)。

說當代中國版圖是「二戰奠定的」是「解放軍打下來的」不僅沒有深刻揭示中國版圖形成的歷史原因,更模糊了當代中國版圖的合法性,忽略了中國歷史的悠久,文明的偉大,掩蓋了中國領土的神聖性。這兩種觀點不僅不符合歷史事實,而且存在極大的政治隱患。試想如果當代中國版圖是「二戰奠定的」,即是雅爾塔體系下大國政治的產物,那麼今天中國與周邊國家存在爭議的領土是不是也可以任由國際社會來決定其歸屬?台灣的未來是不是也可以由美日等國來決定?如果當代中國版圖是「解放軍打下來的」,即是通過戰爭獲得的,那麼印度、越南等國是不是也可以通過戰爭獲得他們認為的屬於他們的領土?

中國的領土是歷史時期一代代繼承下來的,後來的王朝自然繼承前代,其間也有過一系列領土的增減。前代為後代奠定了基礎,夏商不過中原之地,此後周秦漢唐一代代擴展王朝實際控制的範圍,擴展主體民族生存的空間,又經歷宋元明清最終有了清朝全盛時期的版圖。歷史過程對於領土的作用,不僅表現在版圖廣度的增加還表現為實際控制程度的加深,一代代逐漸加深對邊緣統治薄弱的地區的控制,不斷增加主體民族在邊區的人口數量,這樣才能使後代王朝對邊疆的控制更加穩固,甚至使前代的邊疆成為後代的內地。歷史繼承性保證了當代中國領土的合法性和神聖性,所以我們會說某塊領土是「祖宗留給我們地方」,會在領土之前冠以「神聖」二字,說某地是「我們的神聖領土」。

清朝將明朝周邊的部族政權納入自己的版圖實現了更為徹底的統一,如果這些部族政權不被納入中國政府的管轄之下,很可能在近代民族國家形成的過程中成為一系列獨立的國家,如果這樣的話,這些地區將不再屬於中國。清朝近代失去了很多土地,但是這些失地主要集中在相對於明朝的新增領土上。疆域的擴展就像滾雪球一樣,是清朝將明朝疆域的雪球滾大,滾動中由於外力作用又失去了一些雪塊,但最終剩下的雪塊仍然很多,並為後來者所繼承。

作為帝制時代最後一個王朝,清代是傳統中國向現代中國的轉型時期,這時中國逐漸開始接受現代國際規則的制約。從《尼布楚條約》到近代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大致確立了與周邊國家之間的法定界限;具有現代國際法意義的中國版圖逐漸形成。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所繼承的就是清代以來由相關條約和現代國際法所確立中國版圖。

清代奠定當代版圖的基礎實際上就是我們常說的「自古以來」。清代領土全盛時期的1820年不就是古代嗎,至晚從這時便屬於中國的地方難道不就是「自古以來」的中國領土嗎?所以中國的領土主張是正當的合理的,不同於有些國家的殖民擴張和強取豪奪。

之所以有人反感「清朝奠定當代中國版圖的基礎」這樣的觀點,是因為清朝是滿族建立的政權,在政權建立的過程中和統治時期對主體民族漢族有過野蠻的殺戮和殘酷的打壓。一些樸素的漢民族主義者和「皇漢」群體便對清朝充滿敵意,甚至極端地認為「元清非中國」。但是說當代中國版圖繼承自清代只是一種客觀的歷史事實,這是清朝統治的結果。至於對清朝本身的評價,與這個問題無關。如同說印度的民主制度源自英國,並不表明英國當年對印度的佔領就對就好,只是這種歷史事實客觀上為後來印度的民主發展打下了基礎。如果中國最後一個王朝不是清朝而是其他朝代,奠定中國版圖的自然也就是這個其他朝代;清朝處在古代中國向現代中國轉變這樣一個關鍵時段,奠定當代版圖這種「好事」自然就落在它頭上了。

推薦閱讀:

百年老視頻:1930年代的北平風光和北平女學生日常生活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是什麼下場?
一孔之見:築牢家庭護廉網,營造出濃厚的家庭廉政氛圍!
歷代王朝為何只有宋朝不殺文人士大夫

TAG:清朝 | 中國歷史 | 歷史地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