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書畫家王三石葡萄藤下的探索與求知

王三石出生在中國書畫之鄉全國重點葡萄種植基地蕭縣,自幼酷愛書畫,擅長寫意山水花鳥畫等。多年潛心學習探索兼收南北各派及各家之長,在繼承中國水墨傳統基礎上,師承古人,主攻寫意葡萄牡丹,形成了意境恬雅、生趣盎然、清新活潑的畫風。葡萄筆畫早負盛名,牡丹花獨樹一幟,筆下作品姿態各異意境悠長,現為北京蘭之韻藝術館簽約畫家,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暨紅軍長征勝利85周年中獲中國第四屆夢想杯「金獎」;紀念董其昌460周年大賽「特別獎」;相約東坡書畫院15周年全國書畫邀請展「特別獎並授予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等」;2017年作品被中國郵政局,中國國家集郵中心作為一帶一路中國夢集郵冊徵集發行,作品多次參賽參展獲獎,並被國內部分書畫專業機構,知名人士和友人收藏。

——品讀王三石先生及其特色葡萄畫:

盈潤葡萄畫屏收,大提斗筆老藤留。

惟君任意描筋骨,甩蔓出須彈性勾。

王三石先生,宿州蕭縣人氏。原名王廣磊,基督信仰,道融筆端。蕭縣素有中國畫都書畫之鄉之美譽、漢興福地、畫師輩出,「中國書畫之鄉」名副其實,亦是「中國葡萄之鄉」( 蕭縣葡萄,蕭縣特產,安徽著名特產。蕭縣葡萄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所編《蕭縣誌·物產篇》中就有記載。蕭縣為全國四大葡萄基地縣之一。是安徽省葡萄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葡萄種植基地。蕭縣是安徽省葡萄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葡萄種植基地。截至2017年,全縣葡萄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已建成1200畝的國家級葡萄標準化栽培示範區…)。王三石先生自幼深受當地書畫之鄉的感染,筆耕不輟、堅持臨帖習字學習中國畫,並臨習名家作品,詩書畫印齊修,國畫諸科皆深有研習,後因緣際遇專攻花鳥葡萄牡丹方向,於中西法度間自由取捨,筆下葡萄晶瑩剔透,果實酸甜,是國畫花鳥畫常見的題材,入畫歷史相當久遠,歷代以來的國畫葡萄名家作品也很受人們的歡迎。

王三石先生的葡萄作品藤葉洒脫飄逸、果實晶瑩剔透,充滿著豐收的喜悅,令觀賞者有痛快淋漓之感。碩果滿園,自然是金秋收穫的季節。傳統的花鳥畫歷來就有比擬、歌頌、象徵的表現手法,畫葡萄經常題為『春華秋實』、『碩果累累』、『瓊漿玉液』、『翡翠晶瑩』、『色重香濃』、『紫氣東來』等等,葡萄還有多子多福、果實累累、金玉滿堂、團結友愛、一本萬利等吉祥寓意,是人們裝飾、送禮、收藏的最佳選擇。

王三石先生書畫,使人遠觀近玩,俱可一目了然,不必深研力求,而自有一種生動之氣,躍然紙上,撲人眉宇。品讀王三石先生畫作常常有此感受。古人多言氣韻生知,自然天授。亦言有學得處則在於讀書行路。王三石先生於此深諳三昧。其多年來寫生考察不斷學習,外師造化中的心源則大益於繪事。王三石先生的葡萄圖非常有感染力,欣賞過便可以印在你的意識里,筆筆千鈞,縱橫揮寫,一任自然。寫意葡萄簡潔,布局立體感卻十分強勁。這是藝術品,寫意中滲透著濃郁的感染力,讓你不得不為這樣的藝術作品而陶醉,從而激起對生活的甜蜜熱愛。

王三石先生的水墨畫能讓我們感覺到葡萄的晶瑩之處在閃光,用墨點上不經意的一個小點,便會讓作品立刻在果實位置、主次、疏密和層次間產生變化,畫面上葡萄可大可小可重可輕,枝葉穿插禽鳥配置,處置得宜。中國自古畫葡萄都是主流,或許是葡萄的錯落有致,甜美香濃容易讓畫家感興趣。但是,要畫好一幅葡萄圖卻不是那麼容易。宋代的溫日觀、明代的徐渭、近代吳昌碩、當代齊白石、蘇葆楨、周懷民,方鳳富等都是畫葡萄名家。他們的葡萄果畫得惹人喜愛,關鍵是他們用筆用墨之優勢,以書法入畫,如篆籀、行草,力透紙背。而王三石先生的葡萄寫意更透出一種修養和品行,在清靜之中,每幅作品都有著陽光穿透之筆力,氣韻自然流淌,飛越空間,精緻玲瓏的葡萄濃縮成淡淡的身影,在水墨古卷中深深沉澱下來。

王三石先生每每為畫探索,閉門祈禱,不見賓朋。其專註的創作態度來自默想《聖經》:「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賽30:15),境界已熟,心手相應,方始縱橫中度,左右逢源。這是他對藝術追求的執著。王三石先生十數年來確是在品研中西經典中涵泳心性,怡養精神,遂可在鳶飛魚躍中皆見萬物生意。但王三石先生常常謙卑說:「我覺得沒有比描繪一顆葡萄更困難的事了,在他那麼做之前,他首先必須忘掉一切畫出過的葡萄。」對於王三石先生眼裡來說創作一切都該是更新的,人們被習慣性的記憶中的形象阻礙了去觀察真實的自然,要像兒童那樣,單純乾淨,才能看到真善美。

宋代理學講求格物致知正心誠意,講求蒙養心靈;基督教極為重視默觀,王三石先生受惠於此,常言,神學國學浩瀚,藝海求真無涯。他的畫,畫的是靜山謙卑逍遙,畫的是他內心的思考與嚮往,更是面對紛繁不急不躁、超然物外的人生智慧,引人入聖,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同道同工,愚見妄言,不當之處,還望王君(三石先生)及諸公有以教我。


推薦閱讀:

琺琅藝術概述
青年內畫手藝人萬歡將攜新作參加第14屆文博會
這本我看了一個月的書
向 京|人 生 從 31 歲 開 始 ?
相信我,用了這個App你也會欲罷不能

TAG: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