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痛苦的軍事轉型(1)——雪崩的自身軍事能力

直到十六世紀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奧斯曼帝國依然走在世界軍事藝術的最前沿。最重要的兩點就是對火器的運用和一支數量可觀,且供應系統穩定的常備軍。針對前者,可以參考1526年莫哈赤戰役中奧斯曼軍經典的排射,即使和比考卡戰役中哈布斯堡軍的排射相比,也只晚了三年,而且縱深是九排而非五排。(可惜不是後退射擊的實錘,否則大奧斯曼領先基督徒七十年^_^)而後者,在1389年科索沃戰役時就有兩千人的耶尼切里在穆拉德二世時增加到三千人,到默罕默德二世統治晚期已經達到五千到一萬人。這一數字在巴耶濟德二世時期達到了驚人的一萬三千人,對於同時代的西歐國家來說,這支精銳的常備軍是個巨大的數字。(數量上能與之一比的或許只有十五世紀九十年代在和平時期能達到一萬七千名士兵的法國。當然這支法軍質量堪憂,一百年後把自己在和平時期的規模下降到了一萬人。)

正常情況下,奧斯曼帝國(不含附屬國)的行政系統應當有效將鄉村的稅收和兵役相結合,隨後將部分稅收(戰時和非戰時)和所有兵役(戰時)輸送到城市。來自平民的稅收將由三個系統分別流入蘇丹、提馬爾、頭人處從而直接或間接維持兵役。這一體系伴隨著奧斯曼帝國在安納托利亞的經濟能力的衰竭,特別是人口的下降和秩序的崩潰,走向動員能力的低谷。需要記住的是,受影響的不僅僅是來自安納托利亞地區的西帕希騎兵,耶尼切里因為他們的受訓過程也在收到相當程度的衝擊。

此問題在十六世紀中晚期到十七世紀中期相當嚴重,某一農村地區的納稅人(成年男性)數量在1576年到1643年下降了78.67%。該地區中情況最惡劣的部分從1571人下降到128人,降幅達到了驚人的91.85%。在這一情況下,事實上農村已經無力維持立法者蘇萊曼末期的動員能力,甚至無力維持立法者蘇萊曼初期的動員能力。從人口結構上說,1643年的人口結構對兵役體系的友好程度甚至不如1520年的人口結構,更別說和1576年對比了。儘管該現象在十八世紀變得更為嚴重,西帕希的動員能力完全崩潰,但是後文中會提到間歇性的好轉。

在地方上的動員能力崩潰的同時,由中央維持的部隊也好不到哪裡去。如果以Mercenaries and Paid Men一書中的僱傭兵,馬穆魯克與民兵一文提供的分類標準,可以解讀為在享受經濟權益且嵌入社會的部隊崩潰的同時,接近該坐標系(基於嵌入社會程度和經濟或政治權益)原點,偏向馬穆魯克的職業軍人事實上也在走向崩潰,只是情況沒有那麼嚴峻。這一問題在知乎上已經有人局部談過了,如「刻板印象外的土耳其禁衛軍」。儘管人數從1574年的13600人增加到1597年的35000人,1609年的37600人,1670年的39470人,並最終在十八世紀初達到了53000人,但是在幾十年後的耶尼切里被現代學者黑成」完全失去軍事效能」。在莫哈赤戰役時,面對一翼幾乎崩潰的糟糕局面,戰線中央的耶尼切里力挽狂瀾,通過漂亮的火力擊碎了匈牙利人僅有的理論勝算。然而長土耳其戰爭期間昔年讓耶尼切里名動天下的可怕火力優勢已經不復存在。

與此同時,另一個問題也在奧斯曼帝國的軍事體系中蔓延,下一部分是談論奧斯曼帝國在歐洲的領土和附屬國提供的部隊在這一階段出現的質量數量雙重崩潰。

最後解釋一下,有一部分書由於筆者買的是實體版,所以只能不幸的當個拍屏異端了。

出現的四份資料分別是

The Collapse of Rural Order in Ottoman Anatolia

Giant of the Grand Siecle

On the Ottoman janissaries (fourteenth-nineteenth centuries)

Firearms and Military Adaptation: The Ottomans and the European Military Revolution, 1450-1800


推薦閱讀:

轉捩點——日薄西山奧斯曼
小傳——馬特·伊斯梅爾·恩維爾帕夏

TAG:軍事史 | 奧斯曼帝國 | 歐洲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