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名命名的美國知名大學

說到這個話題,很多人很快就想到了斯坦福大學這個故事。說的是斯坦福這位考上哈佛大學的高材生英年早逝了,他的父母想為孩子的母校捐一棟樓。哈佛校方看到斯坦福父母樸實的樣子,不屑地說你們知道在哈佛捐一棟樓要多少錢嗎,要五百萬美元,你們別想了云云。老斯坦福夫婦聽聞說,哦原來五百萬就夠了嗎,那我們乾脆自己捐一個學校吧,於是在1885年建立了斯坦福大學。現在與哈佛大學同躋身於世界頂級名校。

這個故事喜聞樂見,被廣為流傳,不過斯坦福大學已對此進行官方闢謠了。在常見問題及回答FAQ網頁(library.stanford.edu/sp)中指出:

大意就是說其實小斯坦福Leland Stanford Junior,於1884年在義大利病逝,當時才16歲,根本沒有在哈佛求學的經歷。在他死後,他的父母老斯坦福夫婦為了紀念兒子及支持青少年教育,決定在加州資助建一所大學、技術學校或博物館,但具體選哪種還沒確定。斯坦福夫婦拜訪了美國東部的許多名校校方,其中包括哈福大學校長Charles W. Eliot。 Eliot在1919年的給斯坦佛校長的信中回憶道當時是他建議斯坦福創建一所大學,指出費用需要五百萬美元。哈佛校長冷待斯坦福夫婦的那個故事大概就是從這裡謠傳開了。學校官方指出這個故事不合常理,老斯坦福Leland Stanford曾任加州州長,又是鐵路大亨,地位顯赫,受到各校方禮遇。

(斯坦福大學一景)

好吧,所以要捐贈並冠名一整所大學的人物,也許都是不簡單的。其實在上個故事中的哈佛大學,同樣也是以人名冠名的。在本公眾號早前的一篇文章 《走進倫敦大小圖書館,如同周遊了世界 》中,就提到出生於倫敦的John Harvard(1607-1638),資助並冠名了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現在在他出生的故鄉――泰晤士河南岸的倫敦,為了紀念他,建了一個小型的約翰哈佛圖書館(John Harvard Library)。故事開始於1637年冬,出身於普通家庭的英國劍橋大學畢業生約翰哈佛移民到了新大陸,時年29歲,剛結婚不久,尚沒有孩子。約翰·哈佛當時的夢想是成為查理斯鎮教堂的助理牧師。可惜他在新大陸活了不到一年,1638年9月,就因患肺病死於查理斯鎮。臨死前,他將自己一半的財產(約值780英鎊)和所有的圖書(約400本)捐贈給河對岸那所新成立的學院。這是該學院成立以來所接受的最大一筆捐款,是當年該校全年財政撥款的近兩倍(當年政府給學校的撥款是400英鎊)。為表示感謝,校方將這所尚未正式命名的學院命名為哈佛學院。那是1639年3月13日的事情,距該新學院成立已有兩年半,距哈佛本人去世也有半年了。

(哈佛大學一景)

美國藤校都是位於美國東部及東北部,除了哈佛大學,還有耶魯大學、康奈爾大學、布朗大學和達特茅斯學院是以人名命名的,賓西法尼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則是以地名命名的。耶魯大學是在1701年由一群哈佛畢業生在康涅狄格州創立,1714年威爾士裔、生長於波士頓的富商Elihu Yale將賣出一批貨得到的560英鎊捐給學校,這在當時是一大筆資助,學校便以Yale命名紀念他。創立於1865年的康奈爾大學以創始人之一的埃茲拉·康奈爾冠名,他也是西聯匯款(Western Union)的電報業創始人。在近期的文章 《美國頂尖商學院總以姓氏命名,都是誰獲得了冠名權?》中提到,康奈爾的親人Joseph Warton,也在差不多同時代捐資創建了現在是世界頂級商學院的沃頓商學院。達特茅斯學院創立於1769年,受達特茅斯二世伯爵William Legge, 2nd Earl of Dartmouth資助。

(耶魯大學一景)

布朗大學的冠名故事更為複雜:1764年大學創立於羅德島,後搬到現在的校址。新校址的八英畝地是由Moses Brown和John Brown兩兄弟花200多英鎊從印弟安人手中買來的。這兩兄弟還有一位兄長Nicholas Brown, 創立了Nicolas 公司,後由他的兒子Nicholas Brown Junior接管。1803年,時兼任大學財務長的Nicholas Brown Junior提出捐資5000美元獲得大學冠名權,之後又陸續捐資大學,總共將近160000美元,這在十九世紀初算是巨資。布朗大學還撇清大學命名與捐了八英畝地的奴隸商販John Brown無關,是紀念Nicholas Brown Junior,他是一位聯邦黨人和慈善家,在他72歲去世前還捐贈30000美元創立一所醫院,現為Butler醫院。

(布朗大學一景)

美國威廉瑪麗學院(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於1693年由英國國王威廉三世和女王瑪麗二世創立,是英國在美國殖民地創立的第二所大學,創建時期位於哈佛大學之後,耶魯大學之前。1776年,該校與英國脫離關係,1906年成為公立大學,1918年男女合校,直到1967年才成為現代綜合性大學,目前已經位列美國名校。

( 威廉瑪麗學院一景)

人們對哈佛耶魯這種頂級綜合性大學比較熟悉,對於威廉姆斯學院(Williams College)這種頂級文理學院可能就不是很了解了。文理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又稱博雅學院,以本科教育為主,規模小而精的大學,注重全面綜合教育,其課程設置以基礎學科為主,涵蓋藝術、人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門類, 以此來區別於以職業培訓或科學研究為導向的綜合性大學及各種專業學校、技術高校。在大部分美國人心目中,文理學院往往代表著經典、小規模、高質量的本科教育。許多文理學院的學術聲譽往往不亞於哈佛,耶魯等綜合性大學,因而成為很多美國上流社會及貴族子女的首選。威廉姆斯學院(Williams College)由Ephraim Williams Jr.上校於1793年創立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王力宏就是在威廉姆斯學院獲得本科學士學位。當時王力宏被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威廉姆斯學院同時錄取,最終他選擇了去威廉姆斯學院就讀。可見文理學院在美國的聲譽之高。

(威廉姆斯學院一景)

以人名命名的還有卡耐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其計算機學院享譽全球,藝術學院、商學院,工程院以及公共管理學院等也都在全美名列前茅。由工業家兼慈善家安德魯·卡耐基於1900年創建,當時名為卡內基技術學校,1912年改名為卡耐基梅隆大學,開始向以研究為主的美國重點大學轉變。這位卡耐基不是那位寫各種卡耐基人際關係學暢銷書的戴爾·卡耐基,這位大學創始人安德魯·卡耐基是世界著名「鋼鐵大王」,1901年卡耐基鋼鐵公司生產的鋼鐵已經佔全美鋼鐵銷售總量的25%。卡耐基出生於蘇格蘭,從窮苦的移民童工到巨富,其中有許多成功學的勵志故事,也有對工人苛刻的負面評價,不展開講,而他對財富的態度和行為更讓人有所啟發。他說「富人若不能運用他聚斂財富的才能,在生前將其財富捐獻出來為社會謀取福利,那麼死了也是不光彩的。」 於是在1901至1919年以84歲高齡去世的這近20年里,他把財富都以各種方式捐贈社會。捐資美元1200萬美元,興辦圖書館3500座;在他的第二故鄉匹茲堡創辦了「卡耐基大學」。後來,又在美、英各地捐資創辦了各種學校和教育機構,捐資達9000萬美元。在隨後的幾年中又設立了若干項基金,包括捐資500萬美元設立的「捨己救人者基金」,捐資3900萬美元設立的「大學教授退休基金」,以保障教育家的晚年生活, 以及「總統退休基金」和「作家基金」,對美國總統或作家的晚年給予資助。此外,他向11個國家提供了「卡耐基名人基金」,並以1000萬美元設立「卡耐基國際和平財團」,專門資助為世界和平做出貢獻的人們。1911年,年邁的卡耐基夫婦決定再以僅余的1億5千萬美元設立了「卡耐基公司」,讓公司人員代理他們的捐獻工作。並且卡耐基家族目前還繼續堅持慈善事業。

(卡耐基梅隆大學一景)

美國還有更多大學是以地名和大學類型命名的,比如麻省理工學院、加州伯克利大學、紐約大學,等等,一般美國東部早期成立的大學多以人命名,而後來新成立的大學更少以人名命名,不過也少不了人們對這些大學的捐贈和回饋,即使大學名不是以人名冠名,其中各個學院也少不了受到資助和冠名。

從第一所美國大學,哈佛大學,到20世紀初的卡耐基梅隆大學,捐資冠名的額度從幾百英鎊到幾千萬美元,參考近期的美國商學院冠名文章,21世紀冠名商學院捐資已達數億美元,可以說冠名的門檻越來越高了,也可以說體現了三百年來的通貨膨脹率,還可以解讀為,經歷第一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後社會財富GDP本身的增加。

大學則正是孕育這些促進社會科技進步人才的地方。幾百年來大學培養的各業精英,共同推動社會從農業時代到科技信息時代,有了完善的工程、金融、哲學、政治、藝術、商業等機構體系。這些冠名大學的人,通過財富回饋大學的方式,支持大學的人才培養,間接促進了社會向前發展,值得人們致以感謝和敬意。


推薦閱讀:

美式教育倡導的Time-out,究竟是什麼?
Spoken Word 非常規語言表達
移民美國後的真實遭遇:中美生活方式差異真的大
84條美國生活細節
移民局採取措施加快綠卡受理速度

TAG:留學美國 | 大學 | 美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