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歐遊記 — 巴黎印象(上)

前言:

拖了好幾個月才動筆。為什麼遲遲不動筆?是因為我對自己的這個系列期望很高。

本來我去歐洲到處閑逛的目的,就不僅僅是旅遊。

本人正業是金融,而歐洲則是在金融,國際,地緣政治新聞中,出現頻率都是最高的地區。

可以說,自從文藝復興開始,歐洲就一直是人類歷史的焦點。

所以,要了解世界,使我金融方面的修為更深厚,歐洲就成了我的第一站。

本遊記盡量不會寫成市面上一般遊記那樣,按時間,地點,吃吃喝喝,寫成無意義的流水賬。自拍,曬吃喝,曬購物這種愚蠢群眾乾的low事,也統統不會有。

我會嘗試寫成「速寫」,「素描」式的遊記,把這個國家/城市的歷史,人文,性格,藝術,經濟描繪出來。

目的是希望大家看完後,對這些地方,對歐洲,有一個更深度的了解,這樣以後對投資,對金融,都有更好的判斷,看新聞,或者聽別人說話時也更有免疫力,不那麼容易被忽悠。

正因為題材涉及很廣,所以才準備了一年,因為覺得自己不能駕馭這麼大的目標。

希望大家會喜歡這個系列。


到達巴黎,第一個感覺就是,脫離了英文世界。

這裡的一切公眾地方的指示牌,都只有法文。

普通街道上沒有也就算了,就連盧浮宮這樣的「國際性場所」,都吝嗇得連一個英文標題都不給。身為世界四大博物館,這樣的做法是不及格的。

達芬奇的作品介紹。簡介沒英文也就算了,連題目都沒英文,說不過去

沒英文指示牌這個現象,至少反映出三點:傲性,喜歡跟英國作對,不切實際

傲性,不用說,他們總覺得「你們來法國旅遊,總得懂點法文吧,所以我就不設其他語言的牌牌啦。」

對比下,你看中國的英文指示牌就很多,「中文很偉大」和「我們尊重外國遊客,所以給他們多豎立一點英文指示牌吧」,是不衝突的,但法國人就覺得衝突,這就是傲。

他們還覺得,法文就應該和英文平起平坐,which is 不切實際,法語在如今國際上的地位跟英語差多少,大家心裡有數。

正因為這種傲性,所以法國的旅遊業,軟服務和態度上,一直都很差。


黑人數量多

這是國家移民政策失敗所導致。其實整個歐洲都面臨這個大問題,濫裝好人,過度聖母婊,其後果就是穆斯林大量入侵,然後大量繁殖,沒準再過幾十年西歐就成了穆斯林的天下了。

所以現在才如此多右翼政黨崛起,我看很有這樣的可能,極右翼逐漸獲得民心,最終又會有一個希特勒般的鐵腕人物出現,把穆斯林當做當年猶太人一樣強行踢出歐洲。

如果沒有這樣的鐵腕人物出現,那麼穆斯林像雜草一樣蔓延,直到吞掉白人的地盤,是遲早的事。

https://www.zhihu.com/video/967513324997533696


物價很貴

每到一個城市我都會對比物價,用經濟學中的「麥當勞法則」(世界不同地區的一份巨無霸套餐多少錢)就能很好的比較。

巴黎吃一頓午飯,住一晚酒店,幾乎是其他歐洲一線城市的兩倍。那問題就來了,值嗎?

我個人認為不值。但目前巴黎的「裝B效應」還很強大,所以抬高了Demand。

我說「裝B效應」,指的是巴黎從印象派時代開始,就很懂得經營「巴黎」這兩個字,用市場營銷的方式不斷增加它的光環,使得很多獨立思考能力不強的人,一下子被光環震懾,不經思考的就覺得「哇,巴黎好高大上啊」,成了腦殘粉。

大部分群眾,都會不經腦子地覺得巴黎=高大上,用來裝B再適合不過

所以本文也會盡量還原巴黎的真實面貌,讓群眾們醒醒,降低這種對巴黎的腦殘粉效應。


居住水平比國內差多了

20年前,國內人對香港的印象還很有「光環」,所以一葉障目,完全不知道港人的居住條件遠遠差於國內。

巴黎其實沒比香港好到哪去,居住條件同樣是又擠,又舊,又貴。所以巴黎的自帶光環也遲早會退減的。

巴黎人的錢都花在光鮮亮麗的打扮上了,走出街頭都花枝招展,但回到自家的狗窩是什麼樣子,就有苦自己知了。

我沿途極少住酒店,大多選擇Airbnb,好處正是可以親身體驗一下,當地普通民眾生活條件:

https://www.zhihu.com/video/967517457091559424

就這樣的條件,價格還是倫敦的兩倍。

而且這裡的Apartment大多沒有空調,風扇開超過1小時都覺得貴,晚上36,7度就這樣干睡,你們能想像這是201X年的巴黎居住條件嗎?跟90年代初的國內差不多。

所以啊,中國人們,不要老妄自菲薄,其實我們的發展已經快到歪國人不能想像了,只是他們井底之蛙,而我們又過於謙遜而已。

所以,宜居度直接打個5折。一個適合裝B,適合來欣賞藝術,但不適合長住,定居的城市

在路上走時,我突然有一個思考,巴黎,香港,東京這樣的城市,往往上班族工時很長,是不是很他們住房條件差,不太想回家呆著,有一些關係?這是一道思考題,歡迎大家給出見解。


盧浮宮

盧浮宮裡的神作多不勝數,但幾乎大部分人都只會擠在蒙達麗莎前面,瘋狂自拍,也真是印證了《烏合之眾》里的判斷,80%以上群眾都是愚蠢的。

雕像在默默守護的感覺

旅途初期,我很喜歡拍展品,但後來覺得展品再怎麼拍,還不如買本書;只有「環境」,「人物」「情緒」是獨一無二的。

這個覺悟的過程,有點像簡單版的繪畫史演變啊,哈哈。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有下一層境界,不過比大多數遊客所拍的「到此一游」,「朋友圈裝B照」是要好太多了。

盧浮宮佔地面積很大,比大英博物館大得多,就算每幅畫匆匆瞧一眼不停留,也要走斷腿的程度。

所以有三個方法解決,1是挑重點,如看畫就專心看畫,別的館就不去了,光走路就花半小時;

2是多來幾次,這次我在巴黎停留,就進了三次盧浮宮,其中一次還專挑late night(一周一次,10點才閉館)

3是忍飢挨餓,不要想著享受。面對稀世珍寶,能多看會就多看會。別人都出去午飯,晚飯的時點,正是博物館最冷清的時候,沒人干擾就能靜下心欣賞。

反之呢,我也見到不少穿個高跟鞋,排3小時長龍進來,就為了拍蒙娜麗莎,然後門口金字塔凹造型拍自拍發朋友圈,前後不到就走人的,這種low爆式旅遊,大家最好別學。

外表再美,內在空洞成這樣,又有什麼意思。

注意到旁邊的洋人姑娘都穿平底鞋沒,這才是認真看博物館的樣子

最大的畫有多大,感受一下

連角落一張不起眼的長凳,都像是藝術品

下次我也要學老頭,帶摺椅來

感受下這佔地面積


巴黎歌劇院

本人喜歡古典,正好有比才的《卡門》上演,就買票進場,順便當做探探路,這麼有名的地方是什麼樣子。

因為地鐵晚點10分鐘,到達大門時,竟然所有的門全都關了。一度還導致我以為自己找錯地方。

結果在大門外透過玻璃看到裡面一個工作人員,喊了他半天,才一副臭臉的過來,也不開門,隔著玻璃給你看一張告示:

你遲到了就不能看上半場,等9點下半場開始你才能進

工作人員的這幅態度讓人十分生氣。

1.任何演出,觀眾遲到這是肯定會發生的。作為著名歌劇院,竟然連給遲到觀眾準備個休息室都沒有

2.通常別的歌劇院的做法,是安排一個休息室,然後遲到的觀眾通過電視屏幕看裡面的表演,這樣遲到的不會覺得吃虧,裡面的觀眾也不會受到開門關門的影響。

3.再度通過小細節反映法國人的囂張個性。他就一副「你遲到了,你就活該被我晾在門外」的態度,這是服務業應有的態度?

一句總結,就是硬體很好(場地和表演都很好),但軟體差到極點。盧浮宮也是這德性。我想,可能都是被遊客寵壞的。巴黎如果少一點無腦的鮮花和讚美,他們大概就不會這麼囂張。

演出還是很不錯的。舞台劇與古典樂的結合,很精彩


塞納河邊

很多中文歌詞好像都喜歡提到塞納河。

確實,塞納河也是當地小年輕晚上浪漫的好地方。就如上面的住宿篇提過,巴黎人的家都如狗窩般小,回家談戀愛一點也不浪漫,所以河邊,酒吧,宵夜才這麼熱鬧。


凡爾賽宮

法國國王的行宮。在郊外要坐火車去。

佔地面積也是頗大,要做好走斷腿的心理準備。

這裡主要不是看畫(畫都搬到盧浮宮去了),主要是看皇宮建築的雄偉和華麗,還有結構。

著名的鏡廳

可以說的不多,主要要結合歷史來逛,才會覺得有意思。歷史我就不在此文重複,因為我不想寫成「百科風」。

路易十四,十六,蓬皮杜夫人,瑪麗皇后等生活過的地方,甚至用過的床,都還原封不動地放在這,看著物品可以腦子裡重新過一遍那段歷史,又或者之前不熟悉歷史的人逛完後,產生興趣,回家補課,才是來這裡的意義。

公主房

大到要走斷腿的後花園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我作為一個子女和普通人的心聲:這個教育和社會的錯誤(1當今社會為何機械性)
遺囑公證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溫哥華向華人道歉!遲到半個世紀的對不起終於來了
咖啡致癌?瓶裝水有毒?求求你不要再分享謠言了!
【新聞】結賬前豆腐被搶走事件是如何發生的?

TAG:旅行 | 歐洲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