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之值
咱先一步一步來。前面已經說過了,任意概念都必有其自身的界限,有區別於其它概念的不同,否則這概念便不能存在。概念存在的這一基本規定與客觀之物的存在規定相同,而且客觀之物的規定要更「強」一些,它不僅要有區別自身與他物之間的界限,還被規定必須有至少一條在其內部劃分出兩個不同區域、作為與混沌相區分的對比結構的界限。由於概念本身只能是主觀的,而主觀世界裡的一切都是有意識的,所以概念的內部即使是混沌的也不影響我們從外部去把握和認知這一概念,只是除了它本身,我們再也不能從這個概念上得到任何旁的認識了,單純的「有」就是這樣一個概念。任何客觀之物不可能是單純的有,那樣的物是不能為我們所認識和感知的,如果硬要說存在那樣的物,那樣的物就只能是別人腦袋裡的物了,也就是說那絕對不是客觀之物。混沌不是客觀之物,混沌和無都是超越客觀與主觀之上的反思的自然前提。
有了界限就等於有了陰陽,無論主觀、客觀,任何存在都必須有界限,所以有了陰陽就有了存在。存在本身總是被當作真的基礎,因此陰陽就是真的最小單位。陰陽即界限,界限本為無,所以,界限就是真的基本規定,無就是真的本相。真本無,因而真不可表述。
陰陽是真,所以概念是真,物是真。然而絕大部分的概念和我們能夠感覺的全部物體,都不是由單一的陰陽構成的,而是由多重陰陽的形勢所構成的,這多重陰陽顯然不能說成是有著多重的真,因為真只是唯一的真,真無相又無形亦無界,所以不應當有多重的真。不過,真也不是絕對同一的東西(那樣的話就不能是陰陽和界限了),真可以有不同的勢,真的勢與形勢相同。形勢無可衡量之值,因一形勢的大小沒有任何的規定性可言,形勢只是在反思的世界中對抽象概念的一種直觀感受。但真卻是可以有值的,真是完全的規定性,最小的真就是單一的陰陽,就是基本的存在,其在物為一,在心為零(別忘了客觀存在和主觀存在是有區別的)。是故,真起於物而歸於心,起於一而歸於零,零在物為混沌,零在心為元初,元即一,物得一則正存,心得一則萌生,故心物相通。零到一之間可盛萬物,盛萬物者,宇宙也,萬物皆真,宇宙乃全真,宇宙無限,真值無極。無極之全真者,恆。呃,俺沒有在念經。
俺是說,真可以看作是一根數軸。好吧,我們那時代沒有數軸,但我們有標尺,並且我們知道尺子上的刻度意味著什麼,我們也有算術,我們知道「數術不盡」是什麼意思。我們雖然沒有微積分,可我們能看到一個完全裝滿水的桶是無法移動的,所謂「盈滿則溢」。宇宙中的萬物都在變動中,所以宇宙肯定沒有被萬物填滿,不然萬物就要溢出到宇宙之外去了。且不管宇宙多大,也不管萬物多多,我們只想像以宇宙為尺,以萬物為刻度,無論能刻下多少刻度,我們都給它一一編上號,哪怕是無限也沒關係,反正數字也多得數不到頭。總之,我們能夠想到,假如把永恆不滅的宇宙(我們確實沒認真想過有誰可能會有本事毀滅宇宙)作為完全的真,那麼這真肯定是永恆的。將永恆的真當作一根標尺,以基本的陰陽(也就是物的最小形勢)為刻度,那麼即使耗盡萬物的所有形勢,也是刻不滿這把終極標尺的。所以,真值無極。
宇宙是客觀的,客觀的真只有形勢可以作為真的定值,因為形勢就是客觀事物的現實。形勢的大小不僅直接決定現象方面的呈現,而且隱匿的形勢也依然可以對未來的現象起到決定的作用。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它直接決定了我們對因果律的無條件信賴,並且在倫理上確立了祖先崇拜和家族核心的理論基礎。你們不會不知道,我們從很久以前就開始從事農業種植活動了。種子種下去之後,通常很快就找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株幼苗,我們雖然對遺傳因子之類的東西一無所知,但我們可以想像種子的形勢並沒有如表面看到的那般完全消失無蹤,它只是為生長的形勢覆蓋,退出了現象層面而已。等到收穫的季節,種子的形勢便會重新出現,而且是以加倍增殖後的形勢出現。對我們來說,這就是生命的奇蹟,這就是因果循環的現實世界。
此外,我們還清楚地看到,相雖然作為一種比形勢更容易感知的東西,但相卻絕不能被當成是真的東西來對待。這一認識決定了我們只能成為腳踏實地、勤懇實幹的人,也註定了我們對錶面浮華、炫麗耀眼的東西有種發自內心的蔑視,在我們心中表象從來只代表轉瞬即逝和朝三暮四,最多也不過是某種可以用精湛的技巧塑造出來的東西。使我們得到這種認識的也是一種生產活動——燒陶。泥土入火爐,便能燒出精美的陶瓷器皿,總有些人會被它們那光滑閃耀的表面迷住,讚歎其美麗的外形。可我們都知道,除了一層浮光之外,那東西的本象不過是一捧特殊的泥土罷了,它的外形完全是匠人們骯髒的雙手捏造出來的,可就算洗乾淨了,也極少有人願意多看那些人和他們勤勞的雙手一眼。相變了,原本的形勢沒變,泥土仍然是那麼多泥土,只是為熊熊烈火所定型、上光。陶瓷不過是一種可資利用的虛偽的相,其形勢是土和火,單純的陶瓷的相與真無關,只有承托相的形勢才是永恆的真。
客觀的真可以用形勢衡量其定值,主觀上的真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來確定任意概念的真值嗎?恐怕沒那麼簡單。
推薦閱讀:
※【西哲】古希臘城邦——共同體中的人(2)、古代印度思想、古代中國思想概述
※課間休息系列——形而上學的本質是什麼?
※知制漢語之「客觀評價」
※哲學心理學主要探討的是什麼?
※【原著解讀】《哲學方法導論》:導論和術語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