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顧慮得越多,機會就越少

你顧慮得越多,機會就越少

作者:曼之恆(富書籤約作者)

01

一位哈佛教授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魔術師,名叫喬尼,他的絕活是無論多麼複雜的鎖,他都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打開,且從未失手過。

他曾為自己定下一個富有挑戰性的目標:要在60分鐘之內,從任何鎖中掙脫出來,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在旁邊觀看。

有一個英國小鎮的居民,決定向喬尼開一個小玩笑,他特意打制了一個堅固的鐵牢,配上一把看上去非常複雜的「鎖」,請喬尼來挑戰能否從牢里出去。

喬尼接受了這個挑戰,當他走入鐵牢中,牢門關上之後,他取出特製的工具,開始工作。

30分鐘過去了,喬尼的耳朵緊緊貼著鎖,專註地工作著;

一小時過去了,他頭上開始冒出豆大的汗珠;

兩個小時過去了,喬尼始終聽不到期待中的鎖簧彈開的聲音。

他筋疲力盡,打算認輸了。

失望地靠在牢門上坐下來,結果牢門卻順勢而開。

原來,這扇牢門根本沒有上鎖,那把看似很厲害的鎖也只是個樣子而已。

因此,小鎮居民成功地捉弄了這位逃生專家喬尼。

門並沒有上鎖,自然也就無法開鎖。

真正上了鎖的,是喬尼的內心。

聽了這個故事,我們都會認為喬尼有些愚蠢,無論多麼堅固的鎖都能打開的他,竟然被自己的「心鎖」禁錮住了。

但是,仔細想一想,自以為經驗豐富卻被經驗所束縛的人,還在少數嗎?

經驗,是我們在奮鬥中得出的方法論,並且可以在我們遇到相似困難的時候指引著我們前行。但是,它也會成為束縛我們進步的枷鎖。

拉羅什富科說過:「妨礙人們進步的,往往不是未知的東西,而是已知的東西。

有時候,很多先入為主的想法往往會束縛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我們自以為自己經驗夠豐富,思想夠成熟,在行動之前往往考慮太多因素,卻往往忽略了有時通往成功的道路,恰恰就是最近最直接的那一條。

02

有一個孩子,從小膽子很大,兩歲的時候就敢在外面放鞭炮,三歲的時候敢在幼兒園裡教訓小朋友。

她嗓音不錯,小學的時候敢當著全校的面放聲歌唱,一點都不怯場,初中的時候,遇到不會的問題就大膽舉手提問,管別人怎麼看自己呢,問題弄懂了就好。

因為沒有那麼多的顧慮,也就沒有那麼多的恐懼,所有的行動,都按照最本真最直接的方式去做,而成果,卻往往是顯著的。

她敢當著全校的面引吭高歌而不打怵,所以獲得了唱歌比賽一等獎,還被同學們稱為「麥霸」;

她不害怕別人的嘲笑而當面問老師問題,因此她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獲得過幾次獎學金。

那時,小小的她,體內似乎有著無與倫比的勇氣和力量。

可是等到長大了,她的勇氣,卻開始一點點地減退。

她顧慮得越來越多,因此變得膽小了,她不敢再接觸像鞭炮一樣危險的東西,因為總是有一股「畏懼」在把她往後拽,她也不敢像以前那樣再暢所欲言了,因為她害怕被人議論和嘲笑。

這個孩子就是我,可又不僅僅是我,我相信,一定還有同樣的孩子,和我一樣感同身受。

牛奶咖啡有一首歌《越長大越孤單》,裡面有一句歌詞「越長大越不安,也不得不看夢想的翅膀被折斷……」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被現實所打敗,而是被自己所打敗。

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小時候天不怕地不怕,所以生活得無憂無慮,無論想要什麼,哪怕撞得頭破血流,也一定要去爭取。所謂的「無知者無畏」,就是這個道理。

長大後的我們,要考慮的東西太多,總是不自覺地把自己束縛在一個行動的牢籠中,害怕失敗,害怕別人的眼光……

對於很多事,都是考慮再三,然後淡淡地說一句:「算了吧。」

太多的夢想,就這樣被壓抑得不了了之了。

還沒開始行動,首先就被自己預想的困難所打敗。

很多的悲劇,都是從自己不堅定的信念開始的。

03

越是考慮得越多,越會把人陷入焦慮之中,心理學將這種情況稱之為「過度思考」。

如果對某件事情「過度思考」,就會讓人陷入思維的死胡同中,一些原本不會出現的不利因素也會在頭腦中接踵而至。

思考得越多,你預想的阻礙就越多,束縛就越多。

然而,那些讓你感到畏懼的事情,或許實際上並沒有你想像的那般嚴重,很多時候,都是自己嚇唬自己罷了。

去年,我的朋友小涵想考公務員,在網上瀏覽了好幾個崗位,後來看中了深圳的一個職位,我鼓勵她去試試,可她卻猶疑不決:

深圳會不會很熱啊?蚊蟲之類的會不會很多啊?我的體質適不適合居住呢?

我喜歡的崗位,也許還會有很多人喜歡,競爭壓力會不會很大啊?

算了,還是報一個穩妥的比較好,萬一爭不過別人呢?還是報小城市的吧……

結果,她就報了家鄉周邊的一個小城市。

結果國考分數下來之後,我們都驚呆了。

以她的高分,去深圳那個崗位完全沒問題,還超了分數線好多分,而後來,她卻以超過第二名很高的成績被那個小城市的崗位錄取了。

我們都為她惋惜,因為她的畏懼和不自信,她失去了去大城市闖蕩的機會,失去了被喜愛的崗位錄用的資格,對此她自己也很懊惱和後悔。她說:

如果我當初沒有那麼多的顧慮,沒考慮那麼多的不利因素,而是從自己的本心出發,可能我的人生就會不一樣吧。

心理學家發現,適度思考是有益的,但是如果過度思考的話,就會降低身體性能,並且容易導致焦慮或抑鬱。

人們都說生活是複雜的,其實複雜的並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你看待生活的視角,生活,遠遠沒有你的思想複雜。

很多時候,你完全可以想辦法跨過一條路上的水坑,可卻因為知道這條路上有水坑,就直接繞開了這條路。

想做的事情,就放開了大膽地去做,永遠不要低估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比起困難的不利因素,你更要相信能夠解決困難的自己。

懷特·黑德曾說過:「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

害怕失敗,必定失敗;畏首畏尾,必定平庸。

你不去試一試,怎麼就知道自己一定不行?

04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人們煩惱迷惑,實因看得太近,而又想得太多。」

如果做任何事之前都過於權衡利弊、審時度勢,那麼這個習慣會阻止你採取行動,它會消耗你的能量,削弱你的決策能力,並使你陷在一個循環思考的怪圈中,無法自拔。

少一些顧慮,就會多一些機會。

很多機會都是在殫精竭慮中悄悄流失,顧慮的人過於優柔寡斷,當他們陷在推敲和迷茫中不知該怎麼做時,別人已經搶佔了先機。

諸葛亮事事都要「三思而後行」,這種行為雖然是思慮周全的表現,同時也自食苦果。

魏延出兵子午谷奇襲長安本來是條妙計,奈何諸葛亮顧慮太多,將對手想得太聰明,「三思」之後,最終放棄了計劃,使得大好機會就此溜走。

以致六出祁山而無功,多次討伐中原而無果,憾死在五丈原軍中,留下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慨嘆。

因此,有時候,當機立斷,抓住機遇,就會成功;猶豫不決,坐失良機,就會失敗。

少一些顧慮,就會多一些勇氣。

世界著名導演卡梅隆面對投資方的冷言冷語,演員們對他的埋怨和人們的種種質疑聲,並沒有被顧慮所牽絆,而是聽從自己的內心,勇敢地去做,所以有了《泰坦尼克號》的成功。

可他準備花巨資拍攝《阿凡達》時,再一次廣受爭議,懷疑之聲紛涌而至:投資這麼大,能否獲得高額票房等等……

可他仍舊堅持自己的觀點,不為外界所動搖,他唯一的顧慮,就是怎樣將電影做到盡善盡美,於是,在《阿凡達》上映之後,不到九個月,全球票房累計超過27億,打破了全球影史票房紀錄。

正是他無與倫比的勇氣和信念,造就了這兩部電影的輝煌,也造就了他「第67屆金球獎最佳導演獎」的殊榮。

卡梅隆的行為,很好地踐行了但丁的那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如果他聽取四面八方的建議,並全部納入考慮的範圍,那麼他就會很容易被這些客觀不利因素所嚇倒,從而失去判斷力,很難會有這類好電影作品的產生。

華羅庚說過:「不要顧慮什麼,面對懸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條縫來,但用斧子鑿能進一寸就是一寸,能進一尺就是一尺,行動起來,突破隨之。」

因此,要勇於捨棄思想的包袱,衝破顧慮的牢籠

作者簡介:曼之恆,富書籤約作者,95後中文系女生,熱愛文學、寫作、音樂和舞蹈,理性與感性並存的雙重人格,外表高冷,內心熱情,願與你共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微博(簡書、頭條號)@曼之恆。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

推薦閱讀:

TAG:顧慮 | 自我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