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臨床實驗室建設的具體流程

建設醫院臨床實驗室的具體流程SICOLAB醫院實驗室設計、建設、裝修

1.初步設計階段。

該階段主要針對項目進度要求、融資和財政預算、項目調度、人員安排等情況進行討論,制定總體建設思路,確定設計目標、建設標準、相關限制(如視野限制等)、用地需求、空間關係、特殊要求等。

2.場地分析階段。

該階段主要目標是在充分調研醫院自身需求的基礎上,確定實驗室選址、總體規模、功能定位、用戶要求,並編製工程進度表。由於該階段任何一個細節都將影響下一步建築設計,因此醫院必須組織設備管理、醫學檢驗、信息工程、院感管理、建築設計等專業人員開展「頭腦風暴」式的討論來完善需求,在反覆論證過程中明確責任,為設計人員提供以下需求:

2.1實驗室管理模式。隨著大型分析儀模塊化設計理念的實現,用戶可根據需要組合不同檢測項目,將以往看似獨立的試驗項目結合在同一設備或標本處理線上。由於打破了原有的專業組界限,使人員安排、崗位職責、工作流程、後勤支持模式等隨之改變。因此醫院要根據準備引入的大型設備來設計實驗室的運營模式,討論各專業工作區域的安排,如集中大型設備的中心實驗室和各散在小實驗室(標本採集點、急診化驗室、門診化驗室等)的分布和服務內容。由醫學專業人員幫助建築設計人員了解實驗室空間布局、管理組織架構、工作流程這三者間的關係,保證設計效果。

2.2檢測環境要求。部分精密檢測設備易受到電磁、輻射、振動、光照等環境因素干擾而影響檢測結果,因此醫院要會同設備製造商,共同確定實驗室電磁、輻射、振動、光照及其它主要干擾因素的限制標準和評估方案。

2.3實驗室安全設計要求。院感管理專家、健康安全專家、實驗室管理人員應共同制定實驗室在常規安全、輻射安全、生物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使設計人員儘可能通過建築的安全工藝設計對工作人員形成有效保護,將潛在危險降至最低。

2.4大型設備的特殊要求。醫院要為建築設計人員提供大型設備的基本參數,以便在設計中考慮基建工程承載能力以及其它特殊要求,避免後期因承重要求、空間結構、過道寬度等問題導致大型設備無法整體安裝。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中心在改建過程中甚至設置專門的體驗空間並引入大型醫療器械的模型來模擬不同工作場景,為醫療專業人員提供真實的空間體驗,幫助其選擇最符合操作習慣的空間布局模式。

此外,還要根據初步設計階段提出的資金來源和財務可行性研究來編製項目進度和預算設置,分析項目的限制和優勢,以便更好地開展個性化設計,使各檢驗設備和自動化系統能更好的與建築融合。

3.建築設計階段。

該階段主要任務是在前期用戶需求調研的基礎上完成設計圖繪製和空間布局設計,設計人員既要充分考慮目前現實需要又要考慮未來發展規劃,滿足智能化實驗室在基建材料、設施配置、信息管理等方面的需求,減少實驗室運營成本,縮短人/物流轉時間。

3.1物流系統。

綜合評估實驗室在物流量、流轉速度、處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並充分考慮不同物流系統的運營成本及對空間布局的影響,選擇最適合的物流方式,最終達到性能穩定可靠,人、物、潔、污嚴格分流,普通物品和危險物品有效隔離的總體要求。物流系統設計中最複雜的是移動路線設計,要避開逃生通道、防火區域、人流密集區,化學品、毒性或潛在感染性材料傳輸必須避開公共區域並能自動裝卸。在選擇上,由於新建實驗室往往預留了較大後勤支持空間,因此適合採用氣壓輸送管(pneumatic tubes)或導軌物流系統(track-basedsystems);舊實驗室改造由於受原有建築格局的限制,更適用可靈活設置物流路線的移動機器人系統(mobile robot systems)或傳統人工傳輸方式。

3.2無線網路系統。

由於機房、示教室、中心實驗室等大開間場所難以通過有線網路來實現布局的靈活性,而且隨著POCT等利用無線傳輸方式與信息系統實現互聯互通設備的使用,大型的臨床實驗室更適合採用無線網路。在設計階段全面評估電磁環境,在建築設計上通過調整門窗布局、關鍵區域的干擾屏蔽、合理的空間布局與分區設計,結合電子過濾、糾錯技術等措施,最大程度減少無線電發射裝置、廣播站、設備射頻干擾、手持無線電、行動電話、數字PCS系統、計算機網路電纜等潛在干擾源對無線信號的影響。大型實驗室還要配置專用電線管理系統和區域網絡機櫃所需空間。

3.3配套支持系統。

電力、給排水、採光通風、溫控、消毒感控等配套系統的網管布局不但涉及實驗室安全,也影響檢測結果準確性,因此醫院要儘早確定大型設備清單及可能增加的設備,以便工程師結合設備參數開展配套支持系統設計。

(1)電力系統。電氣工程師根據擬安裝設備清單計算總負載,設計相匹配的網管、電線、開關、插座,將照明用電、動力用電和設備用電網路分開,離心機、冰箱、洗板機、抽風機、生物安全櫃、空壓機、空調等帶電機起動設備併入動力用電網路,避免因設備起動產生的干擾電流影響檢驗結果。檢驗設備接入不間斷電源(UPS)雙迴路設計的設備電力網路,確保儀器運行不受停電或UPS故障的影響。

(2)給排水系統。根據國家《醫學實驗室安全應用指南》要求並結合檢驗設備布局來規劃供水、排污、排水管路分布與走向,同時預留(預埋)部分通道(管路)以保證實驗室可持續發展,避免將來再做穿牆等破壞性處理。

(3)採光通風系統。儘可能使用太陽光自然風,保證工作環境空氣流通清新,預防醫院感染。

(4)溫控系統。高精尖設備對環境溫度要求較高,要安裝冷暖兩用空調,並計算與設備產生熱量相匹配的空調系統。

3.4物資存儲區域。

根據實驗室功能要求來規劃存儲區域和存放容器,保證存在潛在傳染風險的標本、放射性物質、檢測試劑安全存放且在火災等緊急情況下能迅速撤離。

3.5平面布局設計。

大型實驗室由於設備、人員、標本量較多,平面布局的合理性將影響工作環境、工作效率、服務質量等。國外部分實驗室圍繞物流系統的標本接收點呈放射狀布置檢驗設備並盡量使用垂直空間,使人和物的移動距離縮短,但這種布局的空間可變性較差,在將來發展中除非替換原有設備,否則難以增加新設備。因此,實驗室必須根據內部的任務分工、人員分組、檢驗流程提出合理的布局方案,確保運行高效、空間配置靈活和運營成本的最小化。空間布局原則可參考工業化生產現場的設計原則:

(1)統一原則。將「人、機、物」有機結合起來並保持平衡,避免檢驗流程割裂,延長檢驗時間;

(2)最短距離原則。遵循人/物流移動距離和移動時間最小化,減少標本或試劑的搬運路程和時間;

(3)人/物流暢通原則。人/物流的流轉路線避免交叉,保證其通過性;

(4)充分利用立體空間原則。最大程度利用垂直空間。此外,還要根據POCT及急診項目的測試要求,規划出獨立於常規工作流之外的活動路線與區域,以免影響常規檢測,提高急診標本的流轉速度和服務流程。

3.6辦公與教學用房。

醫院根據需要提出單間式和大開間式辦公(教學)用房的具體數量和面積、裝飾風格(色調等)、朝向和通風情況等需求。大開間式辦公室在布置吊頂通風口、照明、防火設施等時盡量為今後的自行分隔或裝修創造條件。此外,隨著學科交叉的加強,各專業組間交流越來越多,因此內部空間分隔上既要保障個人隱私又要便於即時溝通。近年來,國外實驗室通過「團隊協作空間」(team-orientedwork spaces)設計,使員工在休息、喝茶、交流之餘產生科學研究靈感,形成一種良好的學術氛圍,促進團隊成員間的知識共享。

4.工程文件編製階段。

編製工程文件,明確各項目承建(包)方的任務分工與考核標準,協調好各施工方進出場順序,使其能以最佳流程提供基建服務。同時,配合設計方以圖紙和文字形式形成設計方案的詳細說明,將項目建設目的和意義、建設目標、指導思想、技術路線、儀器設備配置、配套輔助設施、總體布局(水、電、氣、暖等)、投資規模、建設進度、工作計劃等整理成文本文件。此外,編製好儀器配置的相關文檔,對設備在院外運輸、院內流轉、雙(多)方交接、室內安裝、性能調試階段的各方責任和處置細節作詳細說明。

5.招標談判階段。

在設計方案和工程文件編製完成後,項目進入招投標和談判階段,合理的任務排序和協調對縮短建設時間和節約成本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在招標前儘可能通過內部協調會對相關問題進行多次討論,並對投標方進行資格預審。

6.施工管理階段。

該階段主要由醫院基建部門配合監理單位監督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實驗室人員在該階段的具體影響不大,主要根據施工方提供的進度表和施工圖紙進行現場確認。

7.建後服務階段。

基礎建設結束後進入建後跟蹤服務階段,主要任務包括設備調試、系統集成/調試、文件歸檔及設備操作人員培訓等。整理好各類基建紀錄文檔,為今後的實驗室改/擴建或系統升級提供有效支持,幫助選擇新設備的放置點,避免出現與系統容量不相匹配的新增設備影響系統穩定性的情況。

8.補充服務階段。

部分簽訂補充條款的服務內容在文件或合同指導下繼續實施。


推薦閱讀:

各種疾病的忌口
當只能建議的時候,能否做到更多
NEJM首推中文電子刊 搭建無國界臨床研究應用交流平台
?臨床數據交換標準簡介

TAG:臨床醫學 | 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