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廣力心理疏導分享:提高自己的「抗挫折力」
抗挫折力,就是一個人對挫折的承受能力。抗挫折力的大小,同人的經歷、意識、意志有關。一個能夠正確對待挫折,意志比較堅強的人,在同樣的不如意麵前,他的情緒波動相對就比較少,挫折耐力則相對比較高。
有兩句古詩這樣寫道:「欲登太行雪滿山,將度黃河冰滿川。」人生中不如意、受挫折的事情是經常發生的。經受過大挫折,比如逆境的人,對小挫折就不會在意了;從來沒有受過挫折的人,稍有不如意就會產生激烈的情緒反應。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醫學家對65~75歲老人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心力強盛的人比心力交瘁的人平均多活歲。所謂「心力強」,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為完成某項事業而活,即使已老卻仍忘年地工作,不知疲倦,總覺得自己年輕。二是為完成某種責任而活,或為後代求學,或為老伴有依靠等,總覺得自己應該努力地去工作,積攢財富,幹什麼都覺得有滋味。三是以平靜的心態對待疾病,或曰「心理抗爭力」強,這種人病後容易康復。
有專家提出了一個「逆境情商」的概念(AQ),用以測試人們將不利局面轉化為有利條件的能力。現在,AQ已經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重視。過去10年中進行的1500多項有關AQ研究的結果顯示,AQ高的人手術後康復快,銷售業績也是AQ低的人的三倍,在公司中升遷的速度也快得多。
怎樣提高AQ呢?應對逆境的能力可以分解為四個關鍵因素,即控制、歸屬、延伸和忍耐。
控制,認清自己改變局面的能力;
歸屬,指承擔後果的能力;
延伸,對問題大小及其對工作生活其他方面影響的評估;
忍耐,指認識到問題的持久性,以及它對你的影響會持續多長時間。
要調整好這四個關鍵因素,就要對每個問題都進行這樣的思考:這個問題導致的今後兩天必然發生的結果是什麼?對於這些必然結果,最有可能改變的(即使部分改變)是哪些?怎樣做能防止問題的擴散?有什麼跡象表明問題的後果會持續很長時間?這樣一份在腦子形成的清單,可以使我們在問題發生後減少恐慌,並幫助我們確定輕重緩急。
讓我們來看一個「逆境情商」高的實例:
山裡住著一位以砍柴為生的樵夫,在他不斷地辛苦建造下,終於完成了一間可以遮風擋雨的房子。有一天,他挑著砍好的木柴到城裡交貨,當他黃昏回家時,卻發現他的房子起火了。左鄰右舍都前來幫忙救火,但是因為傍晚的風勢過大,沒有辦法將火撲滅,一群人只能靜待一旁,眼睜睜地看著熾烈的火焰吞噬了整棟小屋。
當大火終於滅了的時候,只見這位樵夫手裡拿了一根棍子,跑進倒塌的屋裡不斷地翻找著。圍觀的鄰人以為他在翻找藏在屋裡的珍貴寶物,所以都好奇地在一旁註視著他的舉動。過了半晌,樵夫終於興奮地叫著:「我找到了!我找到了!」鄰人紛紛向前一探究竟,才發現樵夫手裡捧著的是一片斧刀,根本不是什麼值錢的寶物。
只見樵夫興奮地將木棍嵌進斧刀里,充滿自信地說:「只要有這柄斧頭,我就可以再建造一個更堅固耐用的家。」
事情對我們發生什麼作用,將依它使我們在內心發現什麼來定。生命並非總是由一手好牌來決定,往往倒是由善於處理一手壞牌來決定。苦難不會長久,強者卻可長存。
有些人在遭遇重大挫折時,往往會激起否認的心理反應。比如,有人患了癌症後,不願相信這是事實,老懷疑醫院是不是搞錯了,比如檢查是不是和別人的搞混了。就是等檢查結果是自己的確鑿無誤後,仍不願接受現實,總愛在那兒假設要是當初不怎麼怎麼就好了,陷入了無限悔恨之中。失戀的人也不願意承認分手的事實,總幻想著能舊情重續。對方稍有什麼表示,自己就很容易聯想到是否要回心轉意。
否認是最原始最簡單的心理防衛機制,它將已發生而令人不快或痛苦的事情完全否定,以減輕心理上的痛苦,這種防衛術能使個體從難以忍受的思想中逃避。
主觀的否認事實並不能否認事實的客觀存在。一言以蔽之,否認其實就是不接受事實,不能正視挫折。因此它的作用是消極逃避,於自己的人生是不利的。「人要是懼怕痛苦,懼怕折磨,懼怕不測的事情,那麼他的人生就只剩下『逃避』二字」——盧梭。
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是很多的。俗話說:「不如意事常有*。」我們一生很少有幾次真正感到自己的生活一帆風順,海闊天空。人生際遇不是個人力量所可左右,而在詭譎多變、不如意事常的環境中,惟一能使我們迎接挫折而不被其擊倒的辦法,首先便是正視它、接受它。
有一個人擔著兩筐茶壺去集市上賣,誰知他在經過一個山坡時,幾個茶壺從筐里掉出來,摔了個粉碎。他頭也不回地向前走,這時有人提醒他說:「喂,你的茶壺摔碎了,你還不快看看!」這人回答說:「既然已經摔碎了,看又有什麼用呢。」
這個人堪稱是一位生活的智者,因為生活中,能像他一樣的實在不多。我們見到更多的是遭遇挫折損失後,或痛心疾首,悔恨不已,或痛哭流涕,悲苦不堪。結果白白浪費了時間不說,甚至因為分神,弄不好還會打碎更多的「茶壺」。
「對困境先要對它說『是』,接納它,然後試著跟它周旋,輸了也是贏。」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首先也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便是「迎過去」——史鐵生
?巴禁不起孫子懇求,終於說出隱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他說:「年輕時,我一和人吵架、爭論、生氣,就繞著房地跑三圈,邊跑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小,土地這麼小,我哪有時間,哪有資格去跟人家生氣,一想到這裡,氣就消,於是就把所有時間用來努力工作。」孫子問到:「阿公,你年紀老,又變成最富有的人,為什麼還要繞著房地跑?」愛地巴笑著說:「我現在還是會生氣,生氣時繞著房地走三圈,邊走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大,土地這麼多,我又何必跟人計較?一想到這,氣就消了。」推薦閱讀:
※讀博士如何能過得開心一些?
※孩子得了重症肌無力,我該怎麼辦?
※為什麼每個階段總有幾個人討厭我?是我自己的原因嗎?
TAG: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