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的生命要用德來蓄養和充實——《道德經》的人生之德

□ 湖 山

萬物皆有道,萬物皆有德。前面講了萬物之德,現在講一講什麼是人生之德,人之德的狀態,人的生命應該怎樣用德來蓄養和充實。教育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以及怎樣發現孩子的天賦,讓孩子充分展示天賦和發展天賦。

一、什麼是人之德

萬物皆有其德,人是萬物的一部分,人得到的「道」落實到人生層面時就是「德」,「德」是人得到的本性或稟賦,稟賦亦稱天賦,指人所得到的體性資質,即人的生命特質。按照莊子的解釋,人的「德」是指其天生的自然狀態而言,這種狀態在外為形,在內為質。即外在的體魄特徵,內在的智力素質,綜合起來就是你的「德」,是你得到的先天條件。

二、人的生命要用德來蓄養

老子提出了一個分工,「道生之,德畜之」。「道」產生了萬物之後,由「德」來蓄養萬物。人有了生命之後,也要用「德」來蓄養和充實。傅佩榮先生說:「小孩一生下來就具備了「德」,此「德」要慢慢隨著生命的成長而成長,亦即生命不斷在充實之中。」蓄養就是充實人的本性和稟賦,使之與生命的成長階段相適應。

王安石有一篇很有名的散文叫《傷仲永》,說的是江西省金溪縣有個叫方仲永的人,家裡世代為農。方仲永長到五歲時,有一天他哭著要書寫工具,他父親就向鄰居去借來給他。方仲永立刻寫下了四句詩,並題上了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和團結宗族為主題,引來了全鄉秀才的觀賞。以後只要出個題目讓他作詩,立刻就能完成,而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值得欣賞。縣裡的人對這種無師自通的天賦感到非常驚奇,都稱方仲永為神童,還有人花錢來求他的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每天帶著他四處拜訪,不讓他上學讀書。

方仲永五歲時是1025年,他十二三歲的時候,王安石再見到他,叫他作詩,就發現他寫出來的詩已經不如過去了。又過了七年,王安石從揚州回來,再問起方仲永的情況,他的舅舅告訴他,方仲永的才能已經消失了,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了,就是一個地道的農民。

三、教育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王安石對這樣一位神童被扼殺感到十分惋惜,他認為:方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賦,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優秀得多;而最終會變成一個平凡人,是因為他後天所受的教育還沒有跟上。

我去過金溪縣,這是北宋年間一個真實的故事,確有其人,也確有其事。方仲永的事例,說明了一個人得到的天賦再好,如果不能隨著生命的成長而不斷地充實,良好的天賦就會慢慢地喪失,神童就會變成普通人,甚至不如普通人。這就是「德畜之」的重要性。

人的蓄養方式與萬物都不同,人是理性的動物,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受教育,用知識來蓄養和充實,王安石寫《傷仲永》,就是要強調教育對於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一個人能不能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關鍵在於教育。

四、 讓孩子展示天賦,發展天賦

天賦是孩子本身的一種潛能,廣義的天賦每一個孩子都會有,特殊的天賦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沒有,它是學不來的;如果有,它是抹不去的,但有可能被埋沒。

① 不要埋沒孩子的天賦

埋沒孩子的天賦就是浪費人才,王安石寫《傷仲永》,「傷」的是人才浪費。方仲永的天賦是被誰埋沒的呢?王安石認為是他的父親,他的父親目光短淺,帶著他到處寫詩賺錢,不讓他去上學讀書,方仲永由於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得不到知識的充實,一步步退化為一個普通人。

第二種情況是,家長缺乏相關知識,孩子顯現的天賦被家長忽視了、甚至打壓了,造成天賦被埋沒。

我在農村當知青的時候,見過一位小學三年級的男生,這是一位城裡下放幹部的小孩。他把家裡的一台半導體收音機拆開,在每個零件上做好標記,又能把拆下的二、三十個零件一個不錯的焊接回去,收音機復原後完好無損,放出了音樂,這個孩子很高興,很有成就感。可是他的父母知道了這件事之後,把這個孩子痛打了一頓,要他承認錯誤,保證下次不再犯。因為當時一台收音機,相當他媽媽一個月的工資。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敢碰這台收音機了,孩子的天賦、興趣和探索精神,就這樣給埋沒掉了。當時的家長沒有這種意識,他不知道這是孩子的獨特天賦,過人之處,只是怕弄壞了那台收音機。這種孩子的天賦如果能得到合理的開發,長大後一定能成為一流的科技人才。

② 創造條件,讓孩子的天賦得以展示

怎樣才能發現孩子的天賦呢?家長除了要多關心和觀察孩子外,還應該創造一些條件,盡量讓他們多參加各種活動,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顯現出自己的天賦。

我認識一位男生,高中剛畢業就在一家醫院當勤雜工,他經常跟著兩個鄰居的孩子去業餘的美術班玩,偶爾也動手畫幾張畫,美術老師發現他對繪畫很有悟性,就讓他正式報名學美術,只學了半年,他畫的素描就超過了班上的所有同學,還被選送到市裡展覽。家長沒見過他畫畫,完全忽視了孩子這方面的潛質,他們很感謝老師發現了孩子的繪畫天賦,支持他學美術,還鼓勵他參加文化補習,畢竟一個男孩子當勤雜工沒有什麼前途。補習了一年的文化,這個孩子終於考上了一本大學的美術系,從此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

孩子多參加一些課外活動,就會與別的孩子形成比較,有比較才能發現天賦,看出天賦的強弱,那位孩子的繪畫天賦,就是跟著人家到美術班去玩的時候,被美術老師偶然發現的,老師就是拿他的畫跟其他學生比較,才看出他對繪畫他悟性比別的孩子強。

③ 要順其自然,不要強求孩子

順其自然就是順從孩子的天賦,因勢利導地去發展孩子的天賦,而不是脫離現實,強求孩子。

美國前國務卿賴斯,父母都是鋼琴教師,她在4歲時就已經掌握了一些曲子,全家人都夢想她成為一名鋼琴家。16歲時她進入丹佛大學音樂學院學習鋼琴演奏,一個暑假她參加了一個音樂會,當她看到「那些11歲的孩子們只看一眼,就能知道我要練一年才能彈好的曲子」,賴斯成為鋼琴家的夢破滅了。賴斯雖然出生在音樂世家,但這方面的天賦卻不如其他孩子。她和她的父母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不強求她往這方面去發展,如果硬要強求,她也成不了一流的鋼琴家。而順其自然去發展,賴斯卻成為了美國一流的管理人才。

許多家長自作主張,一廂情願地強迫孩子學這學那。有一個男孩,他媽媽強迫他學鋼琴,不願學就打,還說什麼郎朗就是他父親打出來的,買了鋼琴,請了老師教,花了很多錢很多時間,最後老師實話實說,你別逼著孩子練琴了,他沒有這方面的天賦。

孔子強調因材施教,如果硬逼著郎朗去學美術,硬逼著韓寒去學數學,就是扭曲他的天賦。孩子不但不領情,反而適得其反。貝多芬的侄兒卡爾,他也能彈琴,但並沒有成為偉大鋼琴家的天賦,貝多芬固執地相信自己的判斷,結果逼得卡爾想自殺。

孩子的學習應該出自自願,而不是服從命令,他具有某方面的天賦,自然就會產生學習興趣,自覺自愿地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的動力,用不著家長用棍棒來逼著他學。

④ 學會欣賞,正確引導

發現了孩子的天賦後,家長首先要學會欣賞,你欣賞孩子,孩子才會欣賞自己。這是一種鼓勵和支持,你給了他自信,給了他積極向上的動力,而這種欣賞的態度將對他的成長產生正面的影響。

其次要正確引導,引導孩子順從自己的天賦去發展。那位學畫孩子的父母,雖然不懂美術,但老師發現了孩子的繪畫天賦後,他們不僅支持孩子學美術,而且鼓勵孩子補習文化課,把孩子的天賦引導到高考的目標上來,引導到人生規划上來,這個孩子文化課較差,本來是沒有希望考大學的,現在他自己有了自信,因為美術專業的文化考試只要上300分就有望錄取一本院校,他認為補習一下是能夠達到這個目標的,於是就順從這個目標去發展,而且一舉成功。

⑤ 為天才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有天賦的孩子不一定就有成就,因為後天的生活環境對於他的才能的培養與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天才需要有適合於天才成長的環境。方仲永的毀滅,是由於家長沒有為孩子提供接受教育的條件。那位學美術的孩子成功,是因為家長因勢利導,努力給孩子創造了向上發展的條件。

如果自己的孩子具有某方面的天賦,父母就應該為他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他受到良好的教育,使他的天賦得到不斷的蓄養充實成長,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培養目標。

天才不是一天煉成的,要持之以恆,循序漸進,不要提過高的要求,不能揠苗助長,苛求容易使有天賦的孩子產生自卑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結果是適得其反。

推薦閱讀:

《羅織經》的智慧 管理的秘密
老子論道——玄之又玄的大道
讀《老子》3
八字風水基礎知識,學起來也不難!
大盈若沖,中國古代的君子風度

TAG: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