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採摘茶青怎麼運? 入地又上天,四十年變化簡直令人腦動大開!

原創 | 義芳君

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催生了茶葉生產方式的與時俱進。反過來,茶葉機械化水平提高的需求也大大提高了茶農們的工作效率。

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們從茶青運輸工具的變遷上也看到了社會技術進步的影子。

對於70後、80後來說,小時候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最原始的肩挑手扛,再到騎上拉風的摩托車滿山轉,進而是直接用上了滑索、小貨車;而對於90後、00後來說,直接把軌道車鋪上山頭,甚至是用上了先進的無人機……

這些最時尚新科技在茶葉生產領域的應用,讓人頓覺時光真的是日新月異。

這就是技術的進步、科技的力量給人們的生產方式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

1.肩挑手扛

在物質普遍匱乏的計劃經濟時代,人的身體便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最富有力量,也是最直接的勞動工具。

泰山挑山工,大家都印象深刻吧。

茶季一到,全家老少齊上陣,個個就像挑山工一樣自覺勤勉。男女老少拿起早已磨得溜光的扁擔,戴著斗笠,兩頭挑著重達上百斤的茶青,在蜿蜒崎嶇的山路上,伴隨著有節奏的呼聲,如履平地。

那時候,全家老少每天累死累活,能采個三、四百斤茶青,已經算是「制茶能手」了。

2.摩托車

擁有一輛摩托車曾是90年代迎親嫁娶的三大件之一,也是當時茶農們最想擁有的「座駕」。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茶山上很搶手的運輸工具。因為便捷!

在茶鄉,十幾歲、毛還沒長齊的小男孩就能騎著摩托車在蜿蜒的山間小道上,駕駛得虎虎生風;即使雨天路滑,泥濘滿地,也難不倒他們。那技術真是爐火純青,一次性拉上兩三百斤茶青也不成問題。

正是摩托車的日常使用,把茶農們的生產效率提高了一大步。

3.滑索

後來,同屬一個山頭茶園的幾戶人家一起集資,在山上、山下找個地方,立個石柱或者鐵架,再放上幾個破輪胎,就可以安裝成一個簡易滑索。剛採摘下來的茶青順著滑索溜滑下來,一下子省時省力。

當然,好茶是不敢這樣做的,嬌嫩的茶芽會由於外力作用受到沒有必要的損傷,但一下子生產效率就上去了。

4.軌道車

進入了21世紀,茶青的運輸方式又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新變化。

90後、00後的新生代茶農們直接把軌道「小火車」鋪上了茶山,建成一條條山地軌道運輸車。據說,「一趟車能運輸400斤,相當於5個成年勞動力,一天可無數次運行,風雨無阻,而且時速可快可慢,能上坡也能下坡」。

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關鍵是能夠自如地控制「小火車」運行的速度、方向,極大地解放了勞動力。

5.無人機

最近,獅峰龍井第一采採用無人機的新聞很吸睛。

一列列無人機就像一隻只辛勤採集花粉的蜜蜂成群結隊在茶園上空自由穿梭,煞是壯觀。

原來,茶葉也能上天了!

這可以看作是人工智慧在茶葉採摘階段的一個成功應用,既周到快捷,又確保了茶葉鮮葉的品質。

怪不得90後、00後心裡都在暗暗嘲笑,70後、80後曾認為很拉風的方式,已經太out了!

時間記載了點滴變化,我們在時間的長河裡成長,也在歲月的流逝中慢慢變老,不變的是與時俱進的變化與發展。

作者簡介 |義芳君,新茶農,原創茶文化自媒體人。

---END---

聊品茶 |聊文化 |聊生活 |聊健康

喜歡就關注,義芳君期待與您的茶緣

感謝親們撥冗讀完,歡迎留下寶貴意見和建議!


推薦閱讀:

記憶里,家是一杯有溫度的茶
喝丁香茶有什麼禁忌?
紅茶為什麼是「紅」字當頭
女兒茶是什麼茶,為什麼稱為女兒紅?
炒青

TAG: | 茶葉 | 茶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