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把難搞的日子,搞下去!一個編輯的絮語

編輯,應該是市場經濟衝擊下最快褪去光環、走下神壇甚至衰落的職業吧?

直到今天,我還能聽到我們出版社老編輯回憶他們的光榮歲月,那時候,他們一個編輯一年只需要出幾本書,學者們想出書,根本沒有現在這麼容易,是作者求著編輯!

現在,皇帝輪流做,輪到編輯求著作者了!

編輯尤其是傳統編輯的日子也是王二小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這也怪不得編輯,現在正處在出版行業大變革大動蕩時期,各類新概念新思維和新方式層出不窮,什麼數字出版、精準出版、知識付費,各類出版載體如雨後春筍、野蠻生長,傳統出版已經到了不得不涅槃重生的歷史時刻。

從剛剛落幕的2018北京圖書訂貨會就可以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雖說一年一度的北京圖書訂貨依然是全球最大、最專業的華文圖書盛會,依然參觀者盈門,各種活動也是如火如荼,但是總覺得缺了一點什麼?

是什麼呢?

人氣!

與前幾年普通讀者熱捧讀書訂貨、一票難求比起來,今年的圖書進貨會更像是獨角戲,是出版人自己的狂歡,少了一些普通的觀眾。

在圖書缺乏的年代,一本好書被傳閱、被珍藏,裡面的橋段都被摘抄傳誦,現在圖書汗牛充棟,買書的人卻越來越少。

圖書越出越多,但是觀眾卻越來越不買賬,這是為什麼?

現在圖書出版市場,基本上都是作者主導,除非特別大牌的做出過很多著名圖書的編輯,因為手裡資源特別豐富,能夠控制圖書出版的主導權,其他的都是編輯追著作者跑,一個作者身邊都有好幾個出版社的編輯圍追堵截。

大眾書、暢銷書編輯相對而言, 也許會好一些,畢竟暢銷書作家以著述謀生,他們的生計和編輯的工作結合緊密,一般都會和編輯長期合作。

當然不乏大牌作者待價而沽,在不同出版社和編輯中間遊走,以獲取最大的收益。

學術著作的出版,隨機性則大多了。作者大多是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的學者、科研人員,著述只是副業,圖書出版是學術科研工作的附加產品。

很多學者根本搞不清圖書出版和期刊出版有什麼異同,也搞不清楚今天找他的編輯和上個月見過的編輯是不是一個人。畢竟,對於他們而言,在哪個出版社出書,哪個編輯做責任編輯,這件事情並不是那麼重要。

我不止一次被作者叫錯姓名,當然,隨著我工作年限的增長,被喚錯姓名的幾率越來越小了,但是偶爾還是會有老師把我叫成趙錢孫李編輯的。

一開始,我被叫錯還挺受傷,後來也釋然了,因為我有時也會叫錯老師的姓氏。有時候跟老師在某個會議上見到,再次遇見又過了一年半載,還能清晰地記著老師的姓名長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於我如此,我還是以找老師寫書為主業的,於老師,就更是這樣了!

現在出版社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大眾暢銷書競爭好創意好作者,專業出版領域更是如此。作者資源是有限的,尤其是優質作者的資源更是有限。

為了爭取到優秀的作者,各個出版社都在想各種吸引作者的方式,編輯們更是使出渾身解數,對作者圍追堵截,發郵件、打電話、簡訊、拜訪、偶遇,等等。

一個優秀的學者會被好幾個出版社的編輯「盯上」,這話一點也不誇張。

曾經有作者給我發郵件截圖,問我認不認識某編輯;也有老師很為難地跟我說,已經有好幾撥編輯找過他了;還有老師很不耐煩地說,你們總給我發郵件,搞得我郵箱都是垃圾郵件。

這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就像學者要不停地去申請各種項目各種基金一樣,教授們要去找項目資源,編輯也需要去尋找作者資源。

都是為了把工作做好,而資源總是有限的,可不就得去努力尋找,去搶佔優質資源了。

沒有好的項目支撐,科研人員就很難取得各種稱號,戴上各種帽子,也沒辦法獲得更優質的資源;對於編輯也是這樣的,每個編輯都希望能夠出好書,也許為了經濟效益,會出一些迎合市場迎合讀者的圖書,但是能夠出版一些真正有學術價值的權威著作,也是職業生涯的閃光點。

前些日子,國家科技進步獎、發明獎等大獎名花有主,很多我熟悉的學者都是榜上有名。有一天,我無意中偶遇了我認識的一個大教授,我祝賀他的學術成果獲得國家層面的認可,這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情。

當然,我時時刻刻都是三句不離本行的,我向他約書稿,其實一直以來我都在持之以恆地向他約稿。

我跟他說,您承擔國家大型項目,取得了這麼令人矚目的成果,是為國奉獻,我們也應當把您的成果普及到普通讀者啊,我們應該為國出書!

我說話真的有點快,這句話一出口,我自己都有一點愣神了。

為國出書,這個理想有點太大了!可是當時,我就是那樣想的。

我有一點點不好意思,跟教授解釋,將這些國家最頂尖的科研成果出版出來,也算得上是為國出書了啊!

事實就是這樣的!

除了一些必須保密的科技成果,有很多科技成果解題了、彙報了、交了報告、交了樣機,然後成果就散落在一些文章中,沉寂在實驗室的柜子里,有很大一部分,根本不可能被普通讀者了解。

尤其是對於這些代表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更是有必要向大眾普及,將這些成果出版出來,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對於我而言,我們出版社以出版科學家的著作為己任,可不是要有「為國出版」的信念么?

現在,學術出版已經成為出版行業最難做的領域,這一點真是誰做誰知道。

有項目的學者有成果沒時間,寫書投資回報率比論文小,各種評價指標專著比重輕,好的作者編輯們都在爭取,等等,這些因素,讓編輯出一本好書的理想越來越骨感。

面對這樣的窘境,編輯們必須更加理性地看待職業前景和職場競爭,端正心態,在工作中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以社會效益為先,以出好每一本圖書為原則。

只有把書真正出好了,才能贏得讀者的信賴,才能贏回市場。

真正把書出好,才能有圖書衍生產品市場,不管是電子產品也好、知識付費也好,才能真正做起來。

比如少兒圖書出版,編輯應該盡量避免跟風出版和粗製濫造,多出原創精品童書;而學術出版,編輯就要最大限度地幫助作者出版學術成果,而不是一味多出書。

毋庸諱言,圖書出版市場已經走到了一個拐點,熬過這個低潮,就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只有堅持做下去,多出好書,才能凸顯價值,贏得信任,從而改變這種境況。

再難搞的日子,也只有24小時,只要堅持,也會過去,迎來明天的太陽。

編輯們也只能必須一定要堅持,把難搞的日子,搞下去!


推薦閱讀:

代理出版圖書會便宜嗎
國內少兒出版社及出版公司盤點(一)
評職稱到底是怎麼回事?有什麼用?
看完這篇文章,自費出書流程你就明白啦!

TAG:圖書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