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期 | 他們渴望更多高端人才 - 對話小鵬汽車(下)
原創文章 2017-12-10 劉旭輝 對話德國
本文長度約 4200 字,我們建議您閱讀 11 分鐘。
本期文章繼續分享對話德國對小鵬汽車聯合創始人 & 副總裁何濤、產品副總裁紀宇、整車安全總師 & 電子電器總監周宏以及外造型設計總師張利華的精彩訪談。
在上一期文章中,我們談到小鵬汽車致力於打造「極致的互聯網汽車產品」,致力於「應用新的技術、工藝和商業模式,造年輕人喜愛的汽車」。但我們知道,造車是一項複雜龐大的工程,他們是如何做到短短几年之內就實現量產下線的?小鵬汽車安全性如何?它與代工廠海馬汽車如何分工合作?不斷有高人加入的小鵬汽車對於人才有怎樣的布局?對考慮回國加入初創企業的留德華人有何建議?
歡迎繼續一起走近這家踏實的互聯網造車新勢力。
訪談策劃:劉旭輝 姜偉
文章整理:劉旭輝 賈楠(校對)
訪談時間:2017 年 9 月17日
訪談地點:德國斯圖加特
小鵬汽車 · 使命
「以極致的互聯網汽車產品為基礎,廣州小鵬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將致力於應用新的技術、工藝和商業模式,造年輕人喜愛的汽車。重新定義用戶使用、購買、維護等所有與汽車相關的過程,為用戶提供超越期待的體驗。
我們致力於成為一家以極致產品,服務用戶為使命的公司,我們將致力於推進開門造車理念、讓用戶能夠更多的參與到造車過程,更多的定義自己喜歡的產品。」
—— 摘自小鵬汽車官網
1「我們是一家初創企業,所以不會一開始就做很大很全的布局,而是會根據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去招聘相應的人員。
對話德國:小鵬汽車目前的員工構成大體是怎樣的?發展趨勢如何?
何濤: 目前我們大約有 500 多名員工,大部分是研發人員,其中互聯網和汽車領域的研發人員比例大概在 3 比 7 左右。
我們是一家初創企業,所以不會一開始就做很大很全的布局,而是會根據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去招聘相應的人員。比如在創業初期,我們甚至連生產或工廠規劃方面的人都不會有,因為前期還是側重於研發、工藝等方面。在第一款車由代工廠生產的階段,我們會招一些工廠管理人員,明年計劃把員工規模擴大到 1500 人左右,生產線上的工人不包括在內。這其中,我們會招一些生產管理、售後、工廠規劃等方面的人員。所以,我們會在不同階段按需進行招聘。
對話德國:一輛車的開發設計、工藝制定、生產啟動及質量管控等等環節,是一個複雜龐大的體系,小鵬汽車將如何利用目前這些有限的資源去完成這些重任?
何濤: 在前期做研發的時候,我們認為 300 到 500 人的規模雖然比較緊張,但整個研發體系的關鍵環節我們都有,而一些比較基礎的工作,我們也會通過外包給工程服務公司協助完成。
對話德國:儘管如此,造車畢竟涉及到很多關鍵技術(車身、底盤、動力總成、電子電器、內外飾等等,每一項都需要背後強大的研發團隊和資源),處於起步階段的小鵬汽車會把重心放在哪裡?
何濤: 首先,一般主機廠在技術方面的主要組織架構我們公司都會有,比如車身、底盤、內外飾、電池、電機、電控等等,但是在側重點上會有一些區別。
因為我們知道汽車的研發可能很多技術會依賴於供應商,但是核心技術我們希望掌握在自己手上。所以我們在三電一屏、自動駕駛、造型等等這些很核心的領域會略有側重,但在其它領域,我們也會有相應的布局。
2「總的來說,小鵬汽車對安全性是非常關注的。
對話德國:小鵬汽車創立之後就受到了很大關注,不可避免地也會出現質疑的聲音,其中一個便是汽車安全性。周宏,你作為在德國企業從事汽車被動安全多年的專家,現在又是小鵬汽車整車安全總師,對這種質疑聲是怎麼看的?
周宏: 這種質疑是很正常的,我講講小鵬在這方面是怎麼做的吧。
首先,在研發層面,我們是朝著國內最高的 C-NCAP(筆者註:China-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也稱中國新車評價規程,是將在市場上購買的新車型按照比國家現有強制性標準更嚴格和更全面的要求進行碰撞安全性能測試,評價結果按六個星級劃分,並對碰撞結果進行公開發布)。標準進行研發的,並且我們在小批量量產之前的一些被動安全摸底測試中,部分項已經拿到了滿分。另外還有一些主動安全項,我們還正在做測試,這方面跟博世公司也在合作。
總的來說,小鵬汽車對安全性是非常關注的。
何濤: 沒錯,其實用戶關注的點也是我們所關注的。我們很清楚,一個新的品牌如果安全出問題,將會是毀滅性的打擊。因此,我們所有的車開發出來都要經過各種各樣的安全測試,從開始的模擬測試到後面的碰撞測試、摸底測試,還有最後實車出來之後的考試,我們覺得拿到 C-NCAP 2018 五星是沒有問題的。
除了碰撞方面,我們也關注零部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對於供應商提供的零部件,我們會嚴格要求,按照企標進行各項檢測;對於我們自己開發的零部件,我們也會請國際知名的質量檢測機構進行認證,比如德國萊茵 TüV 等等。
3「我們在三電一屏、自動駕駛、造型等等這些很核心的領域會略有側重,但在其它領域,我們也會有相應的布局。
對話德國:在電動車領域的核心技術,「三電一屏」(電機、電池、電控、中控大屏)方面,小鵬汽車的發展策略是怎樣的?都會自主研發還是與供應商合作?
何濤: 目前來說我們完全自主開發的有電池,包括電池的管理系統以及結構設計,生產是交給外面的自動化廠家在做;電控的話,從硬體到底層軟體到策略,全是我們自己開發,但生產也是委託外包;電機目前是由供應商提供。但我們下一步有電機方面的想法,目前也在搭建團隊,這次去矽谷、來德國也是在做這方面的準備工作。而中控大屏,也就是娛樂系統的硬體軟體也都是我們純自主開發。
對話德國:關於三電技術,我們之前曾經採訪當時就職於北汽新能源的總工胡偉博士,他的觀點是,國內電動車在三電技術上與外企並沒有明顯劣勢,主要的差距還是在工藝製造上,你們怎麼看?
何濤: 這個要分開討論了。我覺得國內的電控已經非常成熟了,這方面肯定是沒有太明顯的劣勢。但在電機的輕量化以及散熱效能、電機效率方面我覺得還是有一些差距。在電池方面,我們認為在電芯層面會有一些差距,但整個電池Pack技術、電池管理系統方面我們認為差距不大。
對話德國:在與德國企業進行合作時,國內互聯網車企要求研發周期較短,而德國企業研發周期一般較長,小鵬汽車是如何協調的? 何濤: 在軟體層面的話,比如自動駕駛控制策略軟體,我們確實會做快速迭代,甚至在車賣出去之後我們也會進行 OTA 更新(筆者註:Over-the-air programming,即空間編程,此處可理解為車載軟體更新)。
但是在硬體方面,這也是我們和供應商合作更多的領域,我們是完全遵從他們的開發周期來做的。例如很關鍵的縱向控制系統、動力系統還有剎車系統這些方面的合作,我們也有將近兩年的開發周期。在 ESP 方面,我們也很早就跟博世展開了合作。
另外比如說感測系統也是硬體相關的,我們就引進博世現有的非常成熟的感知系統平台,再對我們做一些相應的標定,這種情況下周期就沒那麼長了。
4「小鵬汽車的質量標準會遠遠高於代工廠的質量標準。
對話德國:小鵬汽車與代工廠海馬汽車將如何分工合作?比如在研發、生產工藝、供應商及供應鏈管理等方面?
何濤: 小鵬汽車所有的研發、生產工藝以及供應鏈都由小鵬汽車自己來管理,代工廠只負責工廠的管理,並和小鵬汽車一起做質量的把控,但小鵬汽車的質量標準會遠遠高於代工廠的質量標準。
對話德國:這一點如何去把控呢?畢竟是在「別人的工廠」里。
何濤: 我們會有工廠管理人員,而且我們負責工藝的人員會到生產現場,同時代工廠所有的生產相關的人員,比如說工頭、班組長之類的人員都會派到小鵬汽車接受工藝方面的培訓。
另外,我們會有一個自己的質量體系,要求會比它更嚴格。這一塊不光是產線上的問題,還有一些供應商把控和質量監督問題,所以在供應商選擇、質量把控到最後的物流都是小鵬汽車自己來做。
對話德國:那會不會有一些供應商是和代工廠共用的?
何濤: 共用談不上,但是肯定有共同的供應商,因為汽車行業畢竟有幾百上千個供應商,我們不會刻意去避免,也不會刻意去共用,而是會按照我們的需求去找最適合的供應商。
小鵬汽車 1.0 版量產車
(圖片來源:http://www.sohu.com)
5「人才是我們公司發展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們最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大量地引進高端人才。
對話德國:人才是每個企業的關鍵。據我了解,你們前段時間也去了美國招兵買馬,這次又來到德國,小鵬汽車的人才計劃是怎樣的?
何濤: 人才是我們公司發展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們最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大量地引進高端人才。
對話德國:什麼樣的人才叫「高端人才」?
何濤: 比如說有豐富的行業工作經驗、有國際化企業工作背景或者更為複合的背景等等,從領域看的話,產品研發、項目管理、市場管理、售後等等我們也都需要。
對話德國:是一個人才要有這幾個方面的綜合能力還是需要各個領域的專家?
何濤: 各個領域的專家。除了有工作經驗的人才,今年開始我們也啟動了校招,非常歡迎綜合能力強、自學能力突出並符合我們互聯網汽車這個氣場的優秀畢業生加入。
對話德國:你們這次期待在德國找到什麼樣的人才?跟在美國招人相比側重點有何不同?
何濤: 其實我們需要的人才標準都一樣,只是可能兩國的人才結構不太一樣,會導致我們最後招到的人不一樣。
比如說在美國矽谷可能自動駕駛領域的會偏多一點,但這並不意味著德國的自動駕駛人才我們就不需要。相比之下,德國的人才在傳統汽車領域、「三電」這一塊會多一些。
6「我覺得德國企業太過於流程化了,會導致效率不高。
對話德國:周宏,你在加入小鵬汽車之後,感受到的工作方式與在德國有哪些顯著的差別?
周宏: 最大的區別是這裡的工作節奏更快,工作強度也更高,但工作時的歸屬感更強,也會更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在做的產品,甚至會像對待 baby 一樣對待自己的產品。
另一方面,我覺得德國企業太過於流程化了,會導致效率不高。而我們作為初創企業,可能效率更高,但在流程上可能比較欠缺。這一點我們還需要像德國企業學習,借鑒它們更嚴謹的流程式管理,但也要記得把握好度,做到高效率與流程管理之間的平衡。
對話德國:那根據你自己的個人經歷,你對目前在德國工作並考慮將來回國加入像小鵬汽車這類初創企業的華人有什麼建議嗎?他們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周宏: 我建議大家要有 Top-Down 的思維模式,先了解整個行業的趨勢,包括國家層面在這個行業的布局,再去了解企業的發展周期,最後再回過頭來考慮個人的規劃,而不是反過來。
今天我面試的時候發現不少人跟我說,覺得自己可能還沒準備好,還需要再花幾年把自己的領域了解充分,待幾年再回國比較好。我覺得這可能是被德國人保守、謹慎的思維方式影響了吧,他們一定要確定前方很安全的情況下,才會邁出第一步。
其實很多初創企業剛開始的時候需要的人才不一定都是精通專業的,缺的可能是對各個層面都有一定了解的管理人才。
何濤: 是的,我覺得可能在德國的大公司里,一個很資深、做了十幾年的人,他可能只是做了一小塊領域。
而且德國的生活相對優越舒適,但我建議大家千萬不要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區,如果你想回去發揮更大的價值,那你除了做自己的一小塊領域,還應該主動去拓展其它的方向。
如果只在一個小領域,做了十幾、二十年可能會做得很專,但是我覺得你做到第五年、第十年的時候,再往後的成長可能幾乎沒有,只是一個熟練工了。 感謝您的閱讀。掃描文末二維碼,關注對話德國,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與我們共同成長!
往期精彩文章:
第1期 | 資深研發專家談研發管理、工業 4.0 與人才培養 - 訪全德華人機電工程學會張式程博士
第2期 | 中德文化差異與跨文化管理 - 訪德國博世部門總監杜飛先生(上)
第3期 | 汽車電子行業發展趨勢與研發人才培養 - 訪德國博世部門總監杜飛先生(下)
第4期 | 保持好奇,敢於挑戰 - 訪采埃孚中國電驅動事業部總監朱朝宏博士(上)
第5期 | 如何突破外企職業天花板 - 訪采埃孚中國電驅動事業部總監朱朝宏博士(下)
第6期 | 回國創業,我從未後悔 - 訪北汽新能源總工胡偉博士 (上)
第7期 | 中國電動汽車的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 - 訪北汽新能源總工胡偉博士(中)
第8期 | 整合全球資源,打造新一代卓越電動車 - 訪北汽新能源總工胡偉博士(下)
第9期 | 戴姆勒工作 32 年的德國人事高管談中德管理文化差異
第10期 | 入職、輪崗、跳槽 - 德國資深 HR 高管的深入剖析
第11期 | 德國高管披露:中國人如何擠進管理層?
第12期 | 德國華人專家張建偉教授談人工智慧與中德合作第13期 | 天使還是魔鬼 - 漢堡科學院華人院士談人工智慧危機
第14期 | 在德國當教授是怎樣一種體驗? - 訪漢堡科學院華人院士張建偉教授
第15期 | 德國博士生比中國博士生好在哪裡?
第16期 | 在德國學習和工作是怎樣的體驗 - 訪博世高級經理廖翀先生
第17期 | 作為外國人,我如何在德國企業做管理?
第18期 | 深度解讀博世集團的銷售、產品開發與項目管理體系
第19期 | 終身教授到國際頂尖大學副校長 | 華裔女性演繹的「另類」人生
第20期 | 隱形冠軍的搖籃 | 慕尼黑工大前副校長孟立秋解讀德國高校之謎
第21期 | 標準造就的德國企業 | 慕尼黑工大前副校長孟立秋為您解讀
第22期 | 時間管理 & 中德合作 | 訪慕尼黑工大前副校長孟立秋教授
第23期 | 打造中德科技合作平台 - 訪優秀華裔企業家周松波博士
第24期 | 談談世界上最好的汽車 | 訪賓士「S 級之父」 Dr. Storp
第25期 | 希望在職場中看到更多自信的中國人 | 解密賓士「S 級之父」的職業生涯
第26期 | 從德企女掌門到跨國巨頭獨立董事 - 訪采埃孚集團獨立董事徐維東
第27期 | 深度解讀在德投資併購整合 - 訪采埃孚獨立董事徐維東(二)
第28期 | 解密德國製造背後的德式管理 - 訪采埃孚獨立董事徐維東(三)
第29期 | 他們想為年輕人打造專屬座駕 - 對話小鵬汽車(上)
歡迎大家對公眾號提出建議,如果有特別關注的問題也歡迎回復公眾號,我們將儘可能在今後的訪談中尋找答案。
對話德國 以訪談的形式分享中德精英們的行業見解和人生經驗。這裡有行業資深專家、企業高管、高校教授。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砥礪前行。
歡迎微信搜索關註:對話德國
歡迎您到我們 網站與微博 獲取更多信息
http://www.dialogde.cn
微博:對話德國
知乎:對話德國
歡迎轉發分享,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新能源汽車監測運行情況-故障分析
※去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超5成
※沃爾沃證實即將推出緊湊型SUV XC40純電動版
※IDG加碼10億元,時空電動要在藍色大道上帶頭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