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減負,為什麼外國的孩子照樣能成功?
在最近召開的兩會中,許多代表都紛紛關注給學生減負的問題,但廣大家長並不買賬,備受關注的小學生「減負令」再度公開徵求意見。教育部修改了此前公布的《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英語或將從統考科目中「剔除」———新的意見稿中,小學一至三年級不舉行統考;從四年級開始,僅語文、數學每學期可舉行1次全校統考。
但教育部門呼籲減負,對於家長及學生來說,只有三種選擇:
1.所有人都減負,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高考成績主要看學生的天賦和自制力
2.他人減負你增負,只要比別人多一份努力就比別人多一分收穫
3.他人增負你減負,你就會成為獨木橋上被擠下去的那個
這就是典型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是博弈論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個人最佳選擇並非團體最佳選擇。
經典的囚徒困境如下:警方逮捕甲、乙兩名嫌疑犯,但沒有足夠證據指控二人入罪。於是警方分開囚禁嫌疑犯,分別和二人見面,並向雙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選擇:
若一人認罪並作證檢控對方,而對方保持沉默(背叛),此人將即時獲釋,沉默者將判監10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合作),則二人同樣判監1年。
若二人都互相檢舉(背叛),則二人同樣判監8年。
囚徒到底應該選擇哪一項策略,才能將自己個人的刑期縮至最短?試設想困境中兩名理性囚徒會如何作出選擇:若對方沉默時,背叛會讓我獲釋,所以會選擇背叛。若對方背叛指控我,我也要指控對方才能得到較低的刑期,所以也是會選擇背叛。二人面對的情況一樣,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會得出相同的結論——選擇背叛。這場博弈中唯一可能達到的納什均衡,就是雙方參與者都背叛對方,結果二人同樣服刑8年。
同理,在減負的呼聲中家長們迫於現實的利益紛紛選擇增負,於是就造成了「減負令」不減負的尷尬局面。同樣,老師也面臨著尷尬的境地,如果提倡寓教於樂,在大環境下學生的成績容易被別的班比下去,家長不滿意,自己也拿不到優秀教師的稱號,工資自然就提不上去;只能教孩子如何努力在千萬大軍中成功踏上獨木橋,所以中國兢兢業業的老師那麼多,卻沒有幾個能配得上教育家的美稱。
但為什麼同樣是減負,國外的孩子、家長和老師都那樣輕鬆呢?
就以加拿大為例,眾所周知,加拿大的小學和初中真的很輕鬆,因為加拿大人認為小初教育應該以開發孩子興趣和潛能,啟發創造力,培養孩子的品德修養,為什麼要對那麼小的孩子實行高壓政策呢,所以 加拿大提倡寓教於樂,課外活動豐富多彩。野外郊遊,參觀名勝博物館,體育鍛煉都是教學內容的一部分。
而且加拿大的自主招生完爆中國,首先加拿大沒有高考,每一所大學都按照三個標準錄取合適的學生1.成績 2.社會活動 3.特長和品質。舉個例子你的學習成績一般般但是特長很好,能進一所好大學是沒有問題的。而中國的自主招生更像是關係戶特權通道,其中種種,在此就不細述了。其次,加拿大的公立大學雖然都是政府撥款但卻不歸政府管,加上加拿大的官員制度有一個特點,就是既然你要管理我們,你就必須公開透明自己的信息我們才放心,在採購中多花一百塊就會被懷疑有貪污的嫌疑,所以想在自主招生中動手腳真的是太艱難了!想在自主招生中找關係還不如花點時間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或者多做義工來的有效。
大環境真的很重要,加拿大的孩子輕輕鬆鬆成功,而我們的孩子卻要負重前行才能登上峰頂,您覺得哪一種教育方式更適合自己的孩子呢?
部分內容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保研與赴加拿大讀碩如何選擇,如去加拿大讀碩專業上該如何選擇?
※驚險!列治文漁人碼頭驚魂一幕:海獅拉華裔女童下水
※移民評估。
※曼省公布2018年省提名政策重大變化
TAG:加拿大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