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影評新手的6點建議
(本文作者毛姐姐,這是個關於寫作的號,歡迎關注)
我認為影評分三種,一種是大眾型,聊人生感悟;一種是專業型,不帶個人色彩;第三種是文化科普影評。
大眾影評常見於情感公眾號推文中,大都是借著熱映電影聊某個主題、聊人生感悟;專業影評具備權威性,常見於學院、電影節中;普及類影評活躍於媒體,比如電影類公眾號,電影評論節目。
我要說的是最後一種普及類影評,適合想給電影自媒體投稿的小夥伴們。一直以來我摸索的是這方面的東西,願意把自己總結的6點經驗分享給大家。
1、為寫而寫
影評最好的創作狀態是有感而發。
《戰狼2》票房火爆時,與《戰狼2》有關的推文同樣流量可觀。然而《戰狼2》的個人英雄主義表達方式並不是我欣賞的類型,一度想過跟風蹭流量,憋了幾天也沒憋出來一篇滿意的影評。
如果寫影評時,單純為寫而寫,就會非常痛苦,寫出來的東西容易變味。影評打動讀者的前提是能夠打動自己。
2、影評寫作也有通用模板
下面分享一種我摸索出來的模板。
第一步,以有吸引力的開頭引入評論電影
第二步,大體介紹劇情,語言通順,詳略得當。
第三步,評論電影故事主題與創作者意圖傳達的價值觀。
第四步,分析視聽語言、電影畫面、音樂音效的運用、人物的塑造、情節的鋪陳等電影各方面內容。
第五步,收尾,回歸電影本身,做總結性評論。
按照上面的模板寫出來的影評,內容充實,邏輯清晰,易受編輯青睞。
3、平常要注重各渠道搜集電影資料
一般電影在影院上映前幾個月,導演、主演等就會接受豆瓣、淘票票等app的採訪,做宣傳。採訪內容里會涉及到他們自己對電影本身以及角色的理解。這是很好的寫作資料。
學會利用國內國外信息差。這點主要針對進口電影。國外有個網站叫爛番茄,有最新的影視資訊。如果你英語能力好,就能夠在它們引進引進國內影院前了解到,對捕捉熱點來說,有如神助。如果你英語能力不夠好也沒關係,多關注微博、豆瓣、知乎的影視熱榜。熱榜是風向標也是流量。
4、多看導演自傳
人成名後,大都喜歡憶苦思甜,名人自傳應運而生。無論是電影還是書籍,都帶有創作者極強的個人烙印。
李安有《十年一覺電影夢》,陳凱歌有《少年凱歌》,馮小剛有《我把青春獻給你》,賈樟柯有《賈想》,徐皓峰有《刀與星辰》。
文字比鏡頭更容易被理解,他們的電影語言與寫作語言一脈相承,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書了解導演自身,進而真正體會到他們的電影風格。
比如文人導演陳凱歌,從早期飽受讚譽的《霸王別姬》到備受吐槽的《無極》到最近的《妖貓傳》,無論影片質量如何,陳凱歌的電影主題一直是人性、浪漫與美。這些也集中體現在《少年凱歌》里。
即便從文學性質來說,《少年凱歌》也是不可多得的散文集,《賈想》也是閃爍思辨能力的論文集。
5、足夠的觀影量與閱讀量
這一點是老生常談,但真的非常重要,閱歷很大程度決定了眼力。
拿《無問西東》來說,從電影敘述語言來講,它的四個時空並列形式同2013年的《雲圖》異曲同工。但由於導演能力問題,四個故事並沒有有效的交叉起來,這就是該片不足的一處。
從故事內核來講,《無問西東》最引人關注的西南聯大部分,如果你看過鹿橋的《未央歌》與汪曾祺的散文集,就能發現電影中很多畫面都致敬了這些書里的情節。
在寫影評時,加入這些東西,逼格直線上升。觀影量與閱讀量無訣竅可言,唯積累爾。
6、形成個人的審美體系
寫影評時,自己的審美體系很重要,這是你評價影片的基本標準。
我小時候喜歡看CCTV的《第十放映室》。這個節目全方位評論了一部影片的剪輯、音樂、劇本、台詞、演員的表演,這種客觀犀利的評論方式影響了我的電影審美,直接形成了我的評論風格。
審美能力不能一蹴而成,需要長期積累,在此之前,可以先多看多寫多練,打好基礎。
現如今影評人的門檻越來越低,只要你會寫字、愛看電影,基本可以寫影評。
但唯有頭腦中有思想,眼裡有電影,筆下有才情,方可成為好的影評人。
謹以此文與君共勉。
推薦閱讀:
※什麼是你堅持寫作的理由?
※有什麼好看的古文小說,能推薦一下嗎?
※這一輩子,寫作給了我什麼?
※寫作最重要的不是精雕細琢,而是你的故事你的實例
※《中國詩歌》雜誌徵稿啟事
TAG: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