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微粒社會》,為何要當心科技把你的世界變成賭場?

1,

最近在看《微粒社會》這本書,非常有趣,按照當前普通觀點來看,技術進步無非就是在滿足人類慾望需求,因此不斷發展,不過作者提出了一個新視角。

從另一面來看,技術的進化方向,在於對人類社會進行高度解析,並使之呈現出越來越微粒化的狀態,這種解析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第一,對物理世界進行不斷的高度解析,科技滲透進入所有產業流程中,把一切原來兼顧的物質世界,實現原子化的管理,例如無人車對傳統交通的取代。

第二,對人類行為進行不斷的高度解析,我們的行為不僅會被技術捕捉,不斷解構,同樣還原出高度微粒化的特徵。

當人類被高度微粒化之後,技術可以更容易的預測人類的需求,並持續不斷的整合物理世界的微粒,精準刺激人類的感受慾望,使之延長。

但為何這一切可以成立?

2,

科技時代之前,我們每時每刻的變化,情緒,感受,都無從被記錄,也難以被捕捉。

如今,我們正在把這種感受、情緒,都交給機器去滿足,科技正在接管我們的一切時間中的一切發生事件,一天24小時,除了睡覺,我們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與科技打交道,沒有人會懷疑手機已經成為身體器官。

但智能手機,也可以看成是一台感測器,人類的所有的服務請求都被記錄在案,其所有數據行為必然有著高度的重複性,繼而為科技公司所用。

以德國為例,80%的德國人生活在距離自己出生地不超過半徑30公里的地方,一生絕大多數時間都在自己生活半徑100公里範圍內進行活動,其從事的工作,喜好等等行為,有著高度的規律性,而機器也有能力捕捉各種場景,進行高度解析,有能力對每個人進行精準的數據把握。

我們以為自己的生活很精彩,擁有自由意志,彷彿不可預測,但從機器眼裡來看人類,人類是無趣的,只不過是每天都在進行各種操作而已,只要機器如實記錄,就可以高度預測我們的絕大多數行為。

未來的世界,還將遍布更多的感測器設備,智能屏幕、語音交互等等諸多形式,還將越來越多的捕捉人類各種行為,而在其捕捉之後,又將以某種實驗的方式不斷對我們進行挑逗刺激,掏空我們的精力和錢包,這個世界的人類也將無處遁逃。

賭場,則是對未來世界的最佳隱喻。

3,

在拉斯維加斯的各大賭場中,遍布感測器以及攝像頭,對每個賭客進行攝像捕捉,對每個賭客的表情都會有細緻的演算法識別,而賭客的每一筆交易背後,都有著明確的數據跟蹤,之後輔以演算法模型,讓每一個深陷其中的賭客更加無法離開賭桌。

此外,包括賭場的顏色、地毯、樓梯、聲音的設計、燈光的設計等等一系列細緻場景,都是經過精心設計,這些早已成熟。

對於賭客們來說,雖然大多數人都知道沒有人可以贏過機器,但他們對那種「中獎」的感受無比迷戀上癮,並試圖不斷延長這種美妙感受所存在的時間,而願意接受任何形式的摧殘,而機器通過演算法模型,則可以配合他們完成這一遊戲過程。

再來對比Amazon Go,就會發現相似情境,亞馬遜會在商店中布滿攝像頭,關注顧客每分每秒的狀態,面部表情,喜好數據,繼而不斷調整線下商店的位置,不斷為顧客推送,儘可能掏空每個人的錢包。

而這點,亞馬遜在線上的大數據商品推薦,早已運用自如,無需多說。

儘管科技公司與賭場還有區別,但是在某種意義上有著一定的相似性,都是通過對於人性的高度微粒化解析之後,對某種感受的捕捉,再輔以數據模型演算法,再拉長我們種感受存在的時間,最終達成變現。

所以這是值得警惕的。

4,

科技進化是對人類需求的高度微粒化的持續解析,解析的越透徹,那麼這家公司也將越成功。

任何一款成功的產品,無不是對人性透徹的解析,以及再滿足的過程。

今日頭條這種智能推薦類產品,讓許多人深有體會,機器通過對每篇文章的高度微粒化標籤,與我們的閱讀的行為進行高效的匹配,實現我們某種感受的延長,最後讓我們欲罷不能的將時間耗費其中。

任何做大的平台,都會持續不斷深入的對用戶進行解析,當前各互聯網平台的擴張,也都越來越沒有明確邊界,所以我們也看到2017年各種工具產品齊刷刷的變成信息流。

這種解析還在持續,短視頻、直播、問答等等形式,可以看做是「誘惑器」與「感測器」的集合,對我們進行更多微粒維度的搜集。

微信的小程序則將更多的解析的任務交給第三方,面向不同人群,不同地區等各種維度的持續深入,繼而實現更完整的用戶微粒數據收集,但又與AppStroe不同,小程序更可以挖掘的是我們彼此在社交之中潛在的需求,是對需求的持續的更加精細化的再切割,並在其中完成商業價值。

國內外巨頭都在追求大而全的另一面,也可以看成是平台在虛擬世界中布置各種「誘惑感測器」,以便捕捉並解析一切需求微粒,完成跟多的刺激與反饋過程。

作者總結為:

「民眾的感覺、資金流動將會被輕柔地、幾乎令人察覺不到而且非常微粒化地操控,並且通過精妙的、不斷數字化的激勵系統引向人的願望、企業的利潤以及政治的利益集中的地方。影響我們生活的將不再是守則規定,而是由觀察、監視、預測、評價、引誘和勸告所組成的一個多面的複合體。」

5,

再說微粒化社會產生的問題。

價格歧視問題,作者曝光了亞馬遜、UBER等公司一系列價格歧視問題,平台通過技術,同一商品對不同的顧客會有不同的定價,消費能力越高者,對同一款商品需要付出更多的費用,而這在國內也司空見慣,國內的互聯網公司同樣採用如此操作。

無論我們如何反對,這都是不可逆趨勢,掌握微粒化數據的公司,自然有能力對每個人進行微粒化的定價,這讓我們很無奈。

貧富分化的問題,作者指出,伴隨科技發展,這幾年尤其是福利發達國家的貧富差距並沒有好轉,反而每況愈下。instagram、WhatsApp等產品被Facebook收購時,擁有百億美金的估值,但都只有十幾人團隊,並沒有很好的拉動就業。

這些聰明人,通過抓住人性中的微粒化需求,藉助輕柔的技術,不靠偷不靠搶,輕輕鬆鬆實現了上億身家,但是普通人卻無法投身其中,這種不公平依然會持續下去,目前同樣沒有解決的答案。

國家治理的問題,《未來簡史》認為人類社會未來將會交由演算法控制,而作者則將這種控制更為深入的具象化,其認為未來無論哪個國家,何種制度何種信仰,伴隨技術對社會解析的高度微粒化,法律終將寫入演算法中,粗曠的,一刀切的福利政策面臨解體。

例如,公民的養老金分配,機器可以根據其此前人生對社會的貢獻,犯罪記錄,當前經濟形勢,進行綜合決策,繼而為每個人分發不同的養老金金額,真正實現「按勞分配」。

目前,各種公益組織,政府複製,都已經採用數據的方式,決定金額的分配去向,以及效果的監控,伴隨人類社會的微粒化,法律必然會一點點寫入演算法,而這也意味著,演算法成為法律。

當演算法成為法律之後,人類的公平又當如何評判?演算法的公平如何評定?這是一個更為複雜問題。

6,

社會不斷微粒化的進程,也為我們重新認識自我提出了挑戰,因為解析的未來,也同時意味著某些東西的解體瓦解。

傳統的按照階級劃分,黨派劃分等等的社會學集合意義會逐漸瓦解,人成為微粒化的存在之後,如何再更大尺度的意義上進行再集合?此外人類在未來對於自我的認識將如何再定義?這是留給後來人類繼續思考的話題。

按照佛教的觀點,其認為世界與人本來就是各種微粒的短暫集合,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主觀感受中,而這種感受又是不確定的,受外部環境會發生隨時的變動,我們以為的自我連續性本就是一種錯覺,因此要回到自己內心,從內在建立其平靜,而不被外部世界所侵擾。

科技可以對於我們各種不同慾望的捕捉與再刺激,將我們所迷戀的感受不斷延長,直到大腦發出停止信號為止,也意味著人類未來最大的挑戰,在於面對布滿「誘惑器」和「感測器」的世界面前,如何拿回自己的主動權。

畢竟,科技對人類社會的解析與激勵還在繼續,這讓我不由自主的聯想到了那個著名實驗「巴普洛夫的狗」。


推薦閱讀:

淺談歡樂炸金花
沉迷網賭的大齡青年
攻擊在線賭場時所使用的工具集分析
26歲輸了40萬,輸掉了我的人生
賭博快三自述(全國排名百強)

TAG:網路賭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