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反對唯畫質論 - A7 III雲測評
前言
可能知乎黑佳能是政治正確,似乎這破佳能眼看就做不下去了。
但是不對啊,佳能明明MILC去年在日本賣的比索尼還多,總不能說都是索尼不會營銷的鍋吧。我作為一個5D系列多年用戶教你們一點黑佳的正確姿勢吧……天天對著數據YY說這個完了那個完了有什麼意思。D800和D7X00領先佳能畫質五年(還將在接下來的一年裡繼續領先),瀕臨倒閉的也不是佳能。
蜂鳥佳能區版主撞針大概十幾年前(DSLR甚至都沒普及的時候)就說過,畫質不是一切。不論鏡頭還是機身,好用的鏡頭/機身比成像好的鏡頭/機身好用。
這是個許多人轉不過來的彎,或者強行裝傻的點:相機是拿在人手裡的,是人讓它去拍人想拍的畫面,相機無法超越人去自己拍照。最終的照片質量如何,受到相機本身、人本身和人機工程的三重影響。當後面兩個有瘸腿的時候,僅僅是相機畫質提高是缺乏足夠意義的。有足夠的例子可以證明:相機從誕生以來,普通人(甚至職業用戶)使用的相機在畫質「可以接受」的前提下一直在小型化,而中大畫幅的用戶群早變成了絕對少數。
就算今天中畫幅相機特價跟手機賣一個價格,普通用戶也一定不會用中畫幅相機取代手機。鍵盤攝影師除外:他們需要用相機當啞鈴鍛煉身體。
大畫幅成像好,沒有穩定的腳架、足夠的布光和嚴謹的設置,大畫幅ISO值還慘淡,最終成像真的好?如果不能適應拍攝環境和方法的器材,根本連成像都不會有。握持舒適、開機時間、反應速度、照片瀏覽體驗、菜單流暢、按鍵清晰……哪一項不順都可能讓攝影者丟一個關鍵性瞬間。甚至聲音不好聽,外觀不好看,都有可能讓攝影者少了一點帶機器、玩機器的熱情。所以相機成像好不代表出片成像好,一點也不誇張。
攝影器材是攝影的工具,評價工具只能是好用與否。廣義上說,成像OK也是好用的要求之一。但成像好遠遠不能代表好用,遠遠不能給器材定論。所以只能說好用的器材當然比成像好的器材好用,不能說成像好的器材還比好用的器材成像好。——撞針
為什麼要反「畫質優先論」_撞針
一點對比
$1999定價很好。性能很強。列位都各種吹過了。
我給你講個笑話,發布完A7III,Adorama和B&H兩家店的二手A7RII(Demo和9+以上成色)當天各漲了一百刀。你說市場是怎麼看A7III呢?
我一直跟人說,索尼是在用造板磚的心態造相機,先弄一塊裝有主板和CMOS的(盡量小的)方盒子,這頭插個手柄,那裡挖個按鍵…… 結果就是人機工程體驗極差,和佳能的兩位數機器/尼康的7XXX都不能同日而語。看在畫質的份上我捏著鼻子忍了,如果強行無視這些問題說索尼能在專業市場就能打倒CN……咱還是要點臉吧成不成?
索尼現在離專業市場的差距:
- 閃光燈系統,基本空白。
- 大炮,完全空白。除去428,220-640起碼四支。不說做CN的自帶增倍鏡 ,你先把428上市再說。
- CPS/NPS級別的服務。索尼在追趕,但差距甚大。
- 在雨雪環境中的高可靠性/高操控性。從第一個A7到現在都四年了還是這樣,建議整個工業設計部門回爐重造。
優點、缺點與猜想
雲測評警告:此機還未正式鋪貨。
A7III理論上解決了7II的這些痛點:
- 沒有4K
- 對焦、高感不行
- 續航不足
- 17年以前所有大法共享的愚蠢色彩
理論上還沒解決的:
- 像素數量確實有點Basic。
- 還是沒有無損壓縮的RAW。
- 愚蠢的電源開關、雙撥輪、視頻錄製鍵和離卡口太近的握把。
- 不夠好用的除塵系統。
- 愚蠢的、什麼都找不到的菜單。
我猜最受歡迎的點……
- 夠小,夠全能。
- 像素在這個價位里「夠用」的範圍內。
- 4K和HDR
- 色彩好看
我覺得單反還能賣是因為……
- MILC不能像單反一樣隨時在開機狀態待命,必須經常開關機。
- 鏡頭與各種配件差距太大。
- 人機工程和CN兩家差了20年。
- EVF再好,也不像光學取景器一樣0延遲……
黑佳能的正確姿勢
- 死抱自家工廠,極少外購CMOS,但又一直用史前工藝(我猜是錢不夠)。
- 為了不影響自家下金蛋的母雞(Cinema EOS),視頻規格各種摳門(大概也是技術所限)。
- 非1D系列對焦和測光系統進步能多慢就多慢。
- 卡槽能做一個絕不做兩個。
- 撥輪能做一個絕不做兩個。
- 6D2不過半年,紙面性能已經被7III按在地上摩擦(雖然還不至於賣不出去)。
推薦閱讀:
※為什麼APS-C+24mm定焦才是入門王道
※正經不正經,這都是寫給5D4的情書
※單反相機有必要換鏡頭嗎?
※讀者點播:史上最公正的CPS(佳能專業服務)解釋
※微單和單反相比有什麼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