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風暴』

這個春節比較關注的,是冬奧會選手羽生結弦的花樣滑冰男子單人滑比賽。對於很少關注體育頻道的我來說,反反覆復回看多遍引來過年親友一陣吐槽。

不過,像精靈一樣翩躚起舞於冰上的羽生結弦,欣賞他的比賽,相比競技本身,更像是欣賞一場牽動內心潮湧的藝術表演。柔韌又有力的表現,結合他不斷在挫折中進取的個人經歷,藝術性與勵志性兼有,給人一種精神力量。最終蟬聯該項比賽冠軍,成為66年來第一位蟬聯冬奧會男單冠軍的花樣滑冰選手,取得這樣的成績,既讓觀者驚喜也覺實至名歸。

羽生結弦樣貌俊秀,看起來很瘦,偏陰柔。然而,冰上的他卻充滿力量,柔韌又剛強。他的動作、通過表情傳達出的情緒和背景樂章相互輝映,每一個鼓點、節奏對應動作不偏不倚,整個表演始終把自己沉浸在所要表現的故事之中,動作上即使有失誤也能迅速調整,不影響後續發揮。他表演《陰陽師》就是陰陽師晴明本人的悲喜,表演《肖邦G小調第一敘事曲》,讓人對樂章背後的明快與悲壯充滿悲憫。

冰上的他忘我而專註,像蝴蝶一樣輕盈,像水晶一樣透亮明凈,美卻不脆弱,像雪山上潔凈的花朵,美卻頑強,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力量。怪不得央視解說老師激動地評價:「容顏如玉、身姿如松、翩若驚鴻、宛若游龍。」「命運對勇士低語,你無法抵禦風暴,勇士說,我就是風暴。」

「我就是風暴。」很喜歡這句話。這是一種多麼難能可貴的氣度與心胸啊。通過粗略的了解也能感知到,運動員從事這項運動並處於巔峰狀態的時期並不長久,守擂比衝擊冠軍需要承受更加巨大的壓力。四年間年齡增長、訓練對足部的長期損傷、負盛名後需要面對的輿論期待和壓力、比賽中的低谷與蟄伏期,這一切都需要賽場下獨自承受、靜靜調適和耐心訓練。

不斷地挑戰自己,把自己的成長本身當做突破的目標,敵人和對手都是自我。無法抵禦命運的風暴,無法預知命運的浪潮從何處拍來,就去主動擁抱、主動順應和採取行動。「不待揚鞭自奮蹄」,自己就是自己的鞭策和挑戰,自己帶領自己去突破,需要這樣的心胸與覺悟,才能專註於自己所做之事,才能過濾掉與他人的攀比、較勁,過濾掉無用的顧慮和更多外在的干擾,終究是調服自心的過程。

「我就是風暴。」23歲的羽生結弦至少在奪冠的一刻是印證了這句話的。他在賽後說:「有種必須拿下這塊金牌的使命感。」想要走上巔峰,通往巔峰的每一步都不能留下敷衍和自欺,做一件事情,用盡全力做完盡、結果想必也不會太壞吧。

想來自己真是慚愧地過了三十年啊。


推薦閱讀:

武大靖:霹靂揚國威,歸來仍少年
從湯普森到高圓圓:安踏年報沒寫的這幾點,才是年入167億的關鍵
韓國平昌冬奧會吐槽
【大人物】徐夢桃:把自己逼上絕路 2022她卻沒底

TAG:2018年平昌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 羽生結弦 | 自我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