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問答的產品邏輯中找到答題思路
九月的時候,我在某問答社區上拉新人,在拉新人的過程中,很多某問答社區用戶或者給我發私信或者直接評論,他們問我,「手百問答就是百度知道嗎?」,還有人問我「百度有了百度知道,為什麼還要搞一個手百問答?」
我不是百度的員工,不能以百度的立場來回答他們的困惑,只能從一個普通的互聯網用戶和新媒體從業者的角度來說說我的理解。
在我看來, 知道止於答案,問答始於答案。
也就是說,作為一名普通用戶,我們在使用百度知道的時候,我們的目的很明確,就好像我們上中學那會兒做練習題似的,我們想要一個標準答案,在我們拿到答案的那一刻,一切都結束了。
而在我們使用手百問答的時候,看到答案的那一刻,一切才剛剛開始。我們會翻閱一個又一個答案,我們想看別人對某一個問題持什麼樣的態度、發表了什麼樣的觀點、講述了什麼樣的人生經歷、展現了什麼樣的專業知識。
我們在群的所有人,有幸參與了手百問答核心內容的構建,我們理應依據手百問答的產品邏輯,向用戶分享我們的知識、經驗與經歷,讓手百用戶在我們的分享中,以更加寬闊的思路來看待這個世界上的種種問題。
「問答」之於世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許多經典典籍都是問答體,如我們所熟知的《論語》,就是孔子和孔門弟子的互問互答。
孟懿子問孝、孟武伯問孝、子游問孝、子夏問孝,孔子一一回答,「無違」、「父母唯其疾之憂」、「不敬,何以別乎」、「色難」。
也有孔子問弟子的時候,「如或知爾,則何以哉」,然後子路、冉有、公西華、曾皙一一陳述自己的理想。
不止《論語》,像我們所熟悉的《金剛經》等佛教典籍,也是問答體寫就的。 先民用「問答」來與自己、與他人、與世界對話。今天,我們在手百問答上,沿著先賢的足跡,繼續用「問答」與這個美麗的大千世界展開對話。
我剛剛說了,手百問答始於答案。
從產品邏輯上講,手百問答想要的不是一個標準答案,而是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回答集合。換言之,我們的回答只是眾多回答中的一個, 我們的回答和其他用戶的回答合在一起構成一個集合,這個集合才是手百問答和問答用戶需要的。
當我們站在這樣的產品邏輯上看待手百問答時,我們基本上就能知道我們的回答有哪些誤操作,有哪些可改進的地方。
我舉個例子,手百問答上有一個問題是這樣問的:「哈爾濱出過哪些名人?」這個問題應當如何回答呢?
最容易想到的思路是列人名,賈乃亮、李冰冰、孫紅雷、趙文卓、馬蘇、小宋佳……像哈爾濱這樣容易明星的地方,你還可以靠列人名的辦法湊夠300字,要是望奎那樣的小地方,你就蒙圈了。
之後容易想到的思路是列人名寫簡介加配圖,自媒體最喜歡這麼幹了,把李冰冰的名字寫完,簡單介紹一下她的經歷和作品,配幾張李冰冰在海灘上放飛自我的照片,用同樣的格式再把趙文卓的經歷和作品簡單介紹一下,放幾張趙文卓和身懷六甲的妻子拍的裸照,流量颼颼漲。
但這兩種思路都不是問答的思路,列人名是百度知道的思路,列人名寫簡介是自媒體的思路,寫手百問答的話,寫一個人就可以了,詳細地寫!
我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們的回答只是眾多回答中的一個啊,無數個你我,靠著枚舉的辦法,就能夠把哈爾濱的名人給湊齊了!
另外,我們現在在手百問答上填內容,300字起步,如果我們把答案控制在350個字以內,即便我們只寫一個名人,其實已經很難寫得精彩了,畢竟我們不是盛唐的大詩人,沒有靠一首五言絕句就把一個回答寫到膾炙人口的能力。
大家可以去圍觀一下我在「哈爾濱出過哪些名人」下的回答。我只寫了一個蕭紅。
在這個回答里,我把蕭紅的名字、作品、遺言、書信、往事以及有關她的電影和歌曲給串了起來,相對另外三個回答,就顯得比較有料,耐看一點。
另外,為了展現出我的個性化,我還在回答中提到了哈爾濱的現狀和我在廣西大學圖書館看蕭紅和蕭軍往來書信的情景。還在行文中穿插了我對蕭紅的認識與評價,顯得情感充沛。
在配圖上,我選擇了湯唯飾演蕭紅,這樣的圖片質量更高,可選素材又多,能讓配圖的風格趨於一致。
第一張圖,我選擇了蕭紅一邊抽煙一邊寫作的圖,表現蕭紅是一個作家;第二張圖,我選擇了蕭紅拎著旅行箱回頭望的圖片,表現蕭紅對故鄉呼蘭的那一絲不舍;第三張圖,我選擇了冬日裡蕭紅獨自站在哈爾濱街頭望向前方的圖片,表現了蕭紅對未來的嚮往與迷茫。
三張圖再搭配文字,嚴絲合縫,把蕭紅粉絲對蕭紅的複雜情緒牢牢勾住。後邊我會再展開來講一下怎麼在寫文的時候利用情緒。
問答中有很多跟「哈爾濱出過哪些名人」類似的題目,如有哪些讓你心動的句子,你們家鄉有什麼特色小吃,甚至於,XX景點有哪些美麗的景色,都可以用我剛剛說的套路來回答。
一定要記得,我們的回答只是眾多回答中的一個,所以 我們只負責把我們的一種態度明確地傳遞出來,把我們的一個觀點講得透透的,把我們的一個人生故事娓娓道來,把我們的一段專業知識深入淺出地表達出來,就可以了,就是一個完美的答案。
假設每一個問答作者都能提供這樣一個完美的答案,手百問答必將能給手百用戶帶來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如此卓越的用戶體驗必將能夠留住用戶,搶佔用戶的時間,挖掘用戶的商業價值,為百度帶來滾滾而來的利潤,這也是百度願意為我們的回答付費的最大動力。
那麼,如何才能寫出這樣完美的答案呢?我從一些我們所熟知的名篇、知名自媒體帳號的文章以及s群成員的回答中總結到了一些技巧,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這應該是手百問答最基礎的要求了,也是最容易做到的。
可能有人犯難了,「我讀書少,文筆不好,沒法像有些人似的,下筆文鄒鄒的。」
其實不要緊的, 在碼字這一行當里,文筆遠沒有想像中重要。
唐朝有個大詩人叫陳子昂,他有一首很著名的詩叫《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你說文筆好嗎?
前人對陳子昂文筆的評價是「樸直」,也就是說,沒什麼文采。但陳子昂就是用沒什麼文採的詞,硬生生地寫出了《登幽州台歌》這般的千古絕唱。
所以,如果我們也沒什麼文采,不妨 學學陳子昂,把我們熟悉的辭彙倒騰「6」了,讓我們的回答像洗髮水廣告中美女的秀髮,順滑無頭屑。
手百問答這邊要求不能水文,我昨晚看到有人在群里說,「我寫著寫著就不自覺地口語化了」。
我個人覺得,口語化不等於口水化,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明白如話,但絲毫不像趙麗華「梨花體」那樣口水化啊。「毫無疑問/我做的餡餅/是全天下/最好吃的」是什麼鬼?一個家庭主婦的傲嬌嗎?
所以, 哪怕是習慣用口語,只要能倒騰「6」了,照樣生動,照樣流暢,照樣耐讀。
額外多說一句,雖然比喻和用典都是比較高級的寫作技術,但白描也同樣高級, 如果文采不高,不喜歡打比方和掉書袋,不妨多試試白描。
關於白描,我們來看一下汪曾祺《安樂居》中的一段文字:
這些酒客們吃兔頭是有一定章法的,先掰哪兒,後掰哪兒,最後磕開腦綳骨,把兔腦掏出來吃掉。沒有抓起來亂啃的,吃得非常乾淨,連一絲肉都不剩。安樂居每年賣出的兔頭真不老少。這個小飯館大可另掛一塊招牌:「兔頭酒家」。
群里應當有四川人,讀了這一段文字,一定能瞬間回到自己吃兔頭的時刻。我這樣一個沒有吃過兔頭的東北人,在讀到這一段文字的時候,都感覺特別地餓,特別想嘗一嘗,寡淡的兔肉,到底是被四川人怎麼烹飪的,才如此的令人著魔。
想讓用戶閱讀的時候不跳出,就要引著用戶的情緒走。
這方面比較有借鑒意義的是咪蒙在公眾號上發的文章,自從咪蒙做了公眾號,她就在挑動用戶情緒的不歸路上狂奔起來,想必咪蒙的忠粉應該很擔心咪蒙的身體吧,畢竟憑著咪蒙那雙小短腿,跑了這麼久的路,一定累了個半死吧?
好了,黑完咪蒙,看一篇咪蒙的文章。
咪蒙本周五在公眾號上發了一篇文章,題目是《這一次,我真的罵不動了》,文章寫的是最近一個虐童的熱點。
坦白講,這篇文章在咪蒙公眾號上發布的1000多篇文字中並不算出彩,但咪蒙挑動用戶情緒的手段依舊高明。
她在文章一開篇,就重複了文章標題,說,「這次我真的罵不動了」,僅是這一句,就把用戶的情緒給調動起來了,連寫出《致賤人》的咪蒙都罵不動了,這是怎樣的一種無能為力啊?
接著,咪蒙簡單地描寫了一下自己的心路歷程並表明了自己最初的情緒——不信。
咪蒙在文章中寫出的「不信」,其實也正是許多家長看到新聞時的第一感受,人性何以墮落至此,才能幹出這般卑劣的事!
其實很難說,這是咪蒙的情緒還是讀者的情緒,或者是咪蒙的情緒和讀者的情緒完美地融合到一起了吧?
然後,咪蒙又寫到了焦慮。
關於這件事,我們無需為人父母,就能猜出來,虎媽貓爸們必然十分焦慮,孩子是身下掉下的肉啊,是自己對於未來的全部期盼啊,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地成長快樂地生活?
然而,偏偏有了這麼黑暗的事,萬一發生在自家孩子身上,簡直不堪設想!
整篇文章,咪蒙就是按照「不信」和「焦慮」順下來的,兩種情緒都完美地抓住了目標用戶的心,讓用戶在閱讀到這篇文章時不想跳出,同時還會與文章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情緒和讀者的情緒歸併至同一個頻道上來呢?其實也有套路。
苦,是一種很常見的情緒,佛教又把苦分為八種,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蘊(色、受、想、行、識)熾盛苦。
我們在表達「苦」的情緒時,完全可以用「八苦」來套,與甩了自己的前女友在街頭偶遇,她挎著高富帥的胳膊,還跟你Say Hi。這樣的場景就是怨憎會苦啊,所有人讀到這樣的場景,都能感同身受。
大家去看s組成員方寸書齋的回答,肯定會被他那廣博的學識所折服。
方寸書齋是我的推薦人,我們曾在哈爾濱的一家新媒體公司共事兩年,那家公司辦公室很大,每天中午,我們都會聚在會議室里吃便當,吃飯的時候,我們經常聽他給我們講東講西,他做海員的經歷,他的化學專業,以及他博覽群書時記住的各種料。
他能把枯燥的科學知識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或是細節豐富的故事給講出來,真是本事啊。
我們一邊吃飯一邊聽他講東西,就跟聽郭德綱說評書似的,你就感覺,這人的知識怎麼這麼豐富啊,講話怎麼這麼有意思啊,我想一直聽下去啊。
我講到這裡,估計又有人要犯難了,「我沒有方寸書齋那樣豐富的知識,怎麼辦?」
不要慌, 不要總想著我沒啥,要想著我有啥。
論知識面,我遠遠比不上方寸書齋,但我有套路啊,我能把自己有的知識巧妙地用上,然後讓別人覺得我很有學識,據韓寒在「方韓大戰」中的陳述,韓寒之所以在《三重門》中那麼能掉書袋,根本原因是因為他在寫作時盡量用自己知道的知識點來裝點門面。
大家應該還記得,我前邊講到問答的重要性的時候,說《論語》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問答體,並且還舉了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四人分別向孔子問孝的章節,看上去也很有文化吧?
這是因為我熟悉論語啊,我要 用我熟悉的東西來表現我自己 啊,如果我熟悉柏拉圖的《對話錄》,我就引用《對話錄》的章節了。
「我原以為你身為漢朝老臣,來到陣前,面對兩軍將士,必有高論。」
這是老版《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開始罵王朗的開場,喜歡去B站看鬼畜視頻的90後和看老三國長大的70後80後一定對這段對話印象深刻。
我之所以提到這段話,一是想把大家拉進一個熟悉的場景中,二是主要是想引出我這一節要講的:「高論」。
我看《戰國策》時,最大的一個感觸是,這幫縱橫家無時無刻不有高論。
高論這東西吸引人啊。一個縱橫家,面見一國君王的時候,往往會拋出驚人的論調,引起君王的好奇,將君王心扉打開,進而闡述自己的見解。
縱橫家的這種套路,也完全可以用到問答上。
今年夏天被爆出以白領工資價被某公司簽約的大V「惡魔的奶爸」就喜好這種套路。
他在某問答社區的問題「為什麼許多人很喜歡誇大勤奮、貶低天賦?」下寫回答時,開篇就說,「努力就是天賦,這是一般人死活都弄不明白的」。是不是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們的心?
接著他就講,努力需要集中力、精力和耐力,這三樣都是天生的。
雖然他這個回答只舉了一個達芬奇畫蛋的例子,沒有任何遺傳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但因為觀點新穎震耳發聵,所以獲得了10K的贊,也就是一萬贊。
現如今,手百問答的流量也很大,但咱們中應該還沒有誰能夠一個回答獲得一萬的贊呢吧?
用戶給我們點贊,至少說明用戶已經把我們的回答從頭讀到了尾,也就是說,用戶擁有了「沉浸式閱讀體驗」,所以,不妨在寫回答時試試拋出「高論」的套路。
當然,我不建議大家像惡魔奶爸這樣胡說。我希望咱們在提一個新穎或罕見觀點時,要有根有據,否則就不是高論而是奇談怪論了。
有兩種思維方式,一種是形象思維,一種是抽象思維。任何一個人,無論男女,往往都更強於形象思維,弱於抽象思維。
「把1000首歌裝進口袋」就是形象思維,「前後2000萬」就是抽象思維。
我們在寫問答的時候,要盡量使用形象思維,這樣才能讓用戶在閱讀時更有沉浸感。
形象化描述的一個常見方法是比喻,大家應當都會,就不絮叨了,另一個同樣常見的方法是畫面感,我想說兩句。
我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作為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詩就非常有畫面。
我們所熟悉的王維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哪怕是沒有任何文學素養的中國人,讀過以後,腦海中都能立馬呈現出一副美麗的畫面。
這就是畫面感之於表達的魅力。
我在前邊分享的時候提到過孔子問弟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其中曾皙的回答最為孔子激賞,也最為出名。
曾皙的回答是這樣說的:「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冬天結束了,我把棉褲一脫,春姑娘來了。我換上單薄的春衣,約上五六個大人,六七個少年,去河邊中洗澡,到高台上吹吹風,耍夠了,唱著歌回家去。
很有畫面感吧?一下子就記住了吧?曾皙用這樣的畫面感向孔子描述了一片太平盛世,這正是儒家所嚮往的。
所以,我們在寫回答的時候, 不妨學習曾皙,把我們的情緒和觀點以用戶常見的畫面給勾勒出來,用戶心中一下子就有共鳴了。
怎麼才能寫出這種有畫面感的文字呢?其實很簡單,把我們的情緒和觀點用生活中常見的場景表達出來,就好了。
比方說,一個女生,生男友的氣了,如果用「我很氣憤」、「我真是氣死了」這樣的形容詞來寫,會特別地乾巴,我們可以嘗試用勾勒畫面的方式來表達——
「我抓住他的脖領子,上去就抽了兩下」,這裡只能是「抽了兩下」啊,用「抽插了兩下」就是在飈車了。
某問答社區用戶王不二曾用這樣一段話來埋汰現在的青年男女:
「不少七尺男兒,沒事就去九眼橋躺下,等待橋震的降臨……姑娘們則紛紛到西藏凈化心靈,最終被康巴漢子按在世界屋脊,完成了一次次德高望重的內射。」
這兩句話既很有畫面感,又詼諧幽默,把「德高望重」和「內射」這兩個用戶都很熟但完全不搭界的辭彙巧妙地組合在一起,構造了一種閱讀上的陌生感,從而讓用戶閱讀時產生極為深刻的印象,一下子就記住。
但我們在閱讀這段話的時候,能夠明顯地感到,事情似乎沒有我剛剛總結的這麼簡單。
熟悉網路熱點的朋友應該已經知道,這兩句很有意思的話中埋了兩個梗,因為這兩個梗的存在,使得這兩句話具備了豐富的內涵,張力十足。
埋梗好似用典,是很高級的技巧了,用得好的話,會使我們的回答非常地耐讀,讓用戶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當然,除了我剛剛提到的這六種,還有很多技巧可談。
比如講故事的時候情節跌宕起伏,甚至反轉,文似看山不喜平嘛,又比如在用戶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地飈車展現出我們老司機的本性,還比如在措辭時幽默風趣,讓用戶體會這來自字裡行間的快感。
總之,還有很多技巧,建議大家多刷刷其他問答社區大神的回答,或者看看s組領軍人物杜桑(百度ID:透明的哀傷0)的回答,這些技巧都能在他們的回答中一一找到。
閱讀書目就不推薦了,我們活了二十多年,哪怕一本課外書都沒讀過,好好複習複習中學語文課本上的古文和白話文,在文筆上都足以應付問答。
再加上我們二十多年來經歷過的世事、瀏覽過的熱點新聞、感興趣的電影、反覆聽過的歌曲、看過的人情悲歡,都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足夠我們在手百問答上寫上幾萬個回答了。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遙望燕園」。
推薦閱讀:
※新媒體的標題為什麼越起越長?
※從日吸10W粉絲到一無所有,絕不妥協!戰火重燃!重新打造數百萬粉絲地區矩陣..
※留白新媒丨2017年新媒體行業大事件
※3天72小時,你想要的新媒體短視頻製作的資源地圖,我都幫你整理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