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B細胞の養成之路(三)
05-07
總的來說,B細胞會經歷四個階段:
- 在骨髓(BM)中,B細胞內部發生重組整合,在表面上生出BCR,成為未成熟のB細胞
- 還是在BM中,未成熟B細胞和self-Ag接觸,如果接觸良好,會發生negative-selection;接觸不好的,會成為成熟のB細胞。
- B細胞轉移到peripheral淋巴系統,和外來Ag接觸,被激活。
- 激活的B細胞變成漿細胞來合成抗體,或者變成記憶細胞進入BM或者其他淋巴組織。
我們先從第#1個階段開始:
在骨髓中,幹細胞怎麼就決定成為B細胞了?它怎麼在表面上生出BCR的?怎麼就成為了未成熟小B呢?
骨髓中的stromal細胞是決定幹細胞到未成熟小B的關鍵。
這些stromal細胞提供了 幹細胞成為B細胞的幾個條件:
- 表達的FLT3 ligand與FLT3接觸,傳達signaling,使得幹細胞成為CLP(淋巴老祖)
- 表達CXCL12,IL7等cytokine,促使淋巴老祖成為早期pro-B
- 外界環境使得幹細胞內部的關於B細胞的TF被啟動
- 等等等等(太多太多了)
總得來說,在第一階段的成長中,它經歷了這些變化: 幹細胞-->CLP-->Pro-B(沒BCR) --> Pre-B(有假的BCR)-->immature B(有真的BCR), 用一張圖來解釋的話,如下:
單單從上面兩張圖來講,你或許並沒有看出來early proB和late proB的差別到底在哪裡。
因此,我們用下面這張圖,來更好的闡明proB和preB中的內部變化。
- Pro-B中進行H chain重組,先DJ,後V-DJ,重組好後,會和一個臨時的L-chain組合在一塊,表達在細胞表面上,形成pre-BCR,這時候進入到Pre-B階段;
- Pre-B中則進行L-chain重組,直接VJ,但是因為V有兩種,kappa和lamda,所以先試kappa,不行再試lamda
- 那問題來了,這個試一試是如何而來的呢?其實很簡單,要知道,重組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並不是每次都那麼順利的,有的時候會重組失敗,因此如果多一些選擇,重組成功的幾率會增加。
- 其實大部分的重組都是無效的,如果重組無效,會再試幾次,如下圖:
- 這時候,你就能理解為啥它會先表達一個假的BCR上去了吧?因為可以試一試自己的H-chain能不能工作。
- 能工作,有信號,那就可以繼續生長,開始L-chain的重組;
- 要是沒信號,那就只好凋亡了。
- L-chain也重組好了,就能表達完整的BCR(IgM)了,和剛才一樣,再試一試BCR能不能工作,如果有信號,那就成功了,未成熟のB細胞就此誕生。
剛才提到了BCR一共試兩次,一次是Pre-BCR,一次是真的BCR,我們可以用下圖總結一下:
圖中不難發現,T細胞和B細胞的養成之路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和B細胞的pre-BCR類似,T細胞會先進行beita重組,然後找個假的alpha鏈來代替,再看看假TCR工不工作,要是能工作,會進一步進行alpha重組,之後再看看真的TCR工不工作。
那麼,未成熟のB細胞之後會經歷什麼呢?
我們下一章來見分曉。
推薦閱讀:
※蜘蛛在失重環境下能否結網?
※器官晶元(三)仍舊在路上:眾多技術挑戰
※蝸牛爬得那麼慢,為什麼還沒滅絕?
※生命科學這個坑為什麼躲不過去
※古代死的人會變成石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