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好!太對了!論讚美與批評的微妙藝術
去年在知乎碰到了一件有趣的事。
在一個討論人工智慧初創企業的問題下,一位答主認認真真的把相關企業的」參數、配置「資料做了詳細整理和對比。隨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類似於哪些企業更具優勢,那些企業的發展可能存在瓶頸。後來出現了一位匿名的」專業答主「,自爆是創投圈的專業人士,去上述幾個企業了解過,掌握了一些一手信息。他把前述觀點反駁了一遍,但並不具體詳實。更多的表達是在指責前答主不專業,不懂行。網上的資料不準確,沒實際調研過就不要亂講。這番擲地有聲的指責拿了很多贊。
這倒還好,沒起什麼風波。
前答主卻意外的不棄不餒,還自曝了自己只是個在讀學生,因為對創投感興趣,所以收集了很多網上公開的資料,冒昧談了談自己的看法,讓大家見笑了。
這下不得了,追漲殺跌的現象出現了。
一群旁觀者紛紛跳出來指責這個大學生,不懂瞎逼逼什麼?
我懵逼了。
那些人評論的不是企業本身,而是看到他不過是個大學生,立馬跪舔權威,義正言辭譴責大學生。
他不自曝身份前,你們幹什麼去了。
匿名答主都不公開身份資料,你們怎麼知道他一定權威,說的一定就對?
我倒是很為那個大學生不平。
投資圈裡很多大佬,在掌握了專業知識、實戰經驗和第一手資料的前提下,也經常看走眼。
創投本來就是個高風險的行業,誰又能說自己一定看的更准呢?
觀點,從來就應該是相互平等、自由探討的。
權威,只是離真理更近些,但不代表真理。權威,也常有出錯的時候。
無獨有偶。最近我也在知乎碰到了一些不愉快的情況。
簡單描述出來就是,一旦我表達了和答主不同的看法,探討得越深入,來回越多,越容易引起某些人的「侮辱和謾罵」。還有答主罵完後對我「關閉了評論許可權」。我也是很無奈啊。
歸納匯總下,大概碰到過如下幾類「奇怪」的現象:
1你沒有他厲害(專業性、知名度、成就等),有什麼資格評價他?
2他那麼努力勤奮,你卻在這裡只說不做,算什麼英雄好漢?
3這個領域你沒我懂,所以你的批評想法都是在」裝逼「。
4你的不認同,無非是」鍵盤俠、嘩眾取寵、充滿戾氣地嫉妒「而已。
可能乍看起來思路清晰,立場鮮明,然而這些想法本身存在不少問題。
佔了道義,卻失了理性。
通常這類人上知乎,是為了「尋找認同感」的,並不是為了「尋找事物的本質」。
所以,在他們的眼裡,所有的「反對意見」都帶有鄙視、嘲諷的色彩。
然而,在我的眼中,是「為辯而辯」。
我更希望上下左右探查一番,看到每種視角,每種思維方式,看到問題的方方面面。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擺脫自己的立場和局限,理解對方,才有可能減少主觀的認知偏見,離事物的本質又近了一小步。
在正反交鋒的過程中,更容易發現自己的不足和缺陷。這才是辯論的價值。
遺憾的是,幾乎大部分人,都只願意享受讚美、誇獎的評價,一遇到反對觀點,就成了刺蝟。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很多讚美和追捧某種現象,某一類人的回答可以輕輕鬆鬆拿到無數贊。
相比之下,反思卻總是受到冷遇,甚至喊打喊殺,充滿敵意。
也許有人會說,人的本性需要讚美,多誇獎,才會建立自信,更有勇氣。
我也想說,人與人生來就是不同的,各方觀點都有存在的理由和探討的價值。
如果只是寫一個讓大部分人滿意,開心的答案,那更適合表演相聲、小品、歌舞。
大伙兒樂一樂,挺好的。
知乎,更應該是個理性交流的平台。
對於上述現象,我個人是有所反思的。
至少對我個人而言,可能因為反駁的言辭過於「犀利」,傷了一部分人的心。
但總覺得很難有兩全之策,大部分人,一旦被誇獎,就滿懷欣喜,飄飄然了。
從未想過讚美之詞背後的危機和懸崖。
優點可以映射缺點,缺點也可以映射優點。
只希望自己儘可能地保持客觀,就事論事,而不是「就人論事」。
基於」大部分人只聽得進讚美「的現象,未來的探討會鑲嵌入」讚美的裝飾語「。
人人都喜歡認同,討厭分歧,何必總是充當容易被唾罵的炮灰呢?
人人都愛迷信權威,捧高殺低,那我既捧高也鼓勵低,是不是可以成為萬人迷了?
其實讚美本身,就暗含了批評。真是精妙!
Level2,進階:
基於最近的長期觀察,發現每個個體和上市公司一樣,也經常存在「自利性歸因」。
具體來說就是,如果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大多認為是因為自己努力的結果。
而一旦失敗了,卻歸因於外在的環境因素,因為種種不利條件阻礙了自己。
另外一個現象就是,幾乎所有人都更喜愛讚美和欣賞,討厭批評和指責,哪怕是忠言逆耳。
所以很多時候,如果換一種表達方式,用鼓勵、欣賞的口吻,效果會呈現指數級飛躍。
如果對方分享愉快、自豪的事情,表達對他/她的讚美,送上祝福,當然不要過分吹捧。
如果對方遇到不愉快、有困難的事情,表示安慰和理解,順便替他/她批評一下糟糕的外因。
這樣大概率會成為很多人的知心夥伴和傾訴對象。
留坑,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