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條鱖魚能活著離開徽州!
說起鱖魚的名聲大噪,還得拜那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所賜,不然的話,不知道還有多少人仍在叫它jue魚。鱖魚肉質在三月最為鮮美,所以在古今文人食客的辭令中,它常和三月桃花作伴。萬點桃花半尺魚般的讚美,讓鱖魚顯得無比可愛。
宋人羅願的《爾雅翼》中還記有一種傳說:如果漁翁釣到一條鱖的雄魚,數條雌魚都會捨身來救,"曳而不舍",因此,一條甚至能牽起十多條。聽起來倒是一種重情義之魚。
可是為人所不知的是,其實鱖魚生性兇猛,並不可愛,黃身有黑斑,厚皮緊肉,夏天鑽在石縫裡。據說,它是魚類中惟一像牛羊,"有肚能嚼"的,所以吃小魚。是一種靠獵食其他魚蝦生存的肉食性魚類。這麼說來,本質上屬於暗黑系的鱖魚,可是一點兒都不小清新,徽菜里臭鱖魚的做法,倒是和它的畫風最能搭到一起。
深圳衛視治癒系美食紀錄片老恆和《宅人食堂》第三季來到了徽菜的發源地徽州。在徽州,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一道菜就是臭鱖魚。臭鱖魚又名窖香鱖魚,是徽州傳統名菜。平常菜肴,總要在舌頭走上一遭才能留下印象。但臭鱖魚不同,在入口甚至入眼之前,氣味就已牢牢抓住食客的感官。其實聞著臭吃著香的重口味菜肴,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並不少見,臭豆腐、折耳根、臭莧菅哪一個拿出來都可以說是讓人愛恨交加。可是能靠著「臭」,成為菜系名角登堂入室的,臭鱖魚其實還真算得上是個異數。
「搞臭」這條鮮肥鱖魚,要從七八天前就開始。將粗粒海鹽均勻撒入魚腹和魚鰓,用手指將海鹽在魚背及魚身來回塗抹至冒汗狀,使魚肉可以完全吸收鹽分,放入木桶,撒上花椒等小料予以調味,以青石壓住封存,等鮮味在時光的催化下釀出臭氣,臭鱖魚,就功成一半了。
臭鱖魚成為徽系名菜兩百多年,一脈相承地臭著,沒多大變化,不像很多菜品,在時光的長河裡為了迎合八方食客,改良出很多版本。而在這一點上,臭鱖魚可以說是整個徽菜菜系的縮影。
《宅人食堂》中的黃山雙石和毛峰裡脊,也同樣都體現著徽菜的偏執與堅持。從食材到做法,都是古法,一板一眼,沒有折衷,也沒有改良,石耳和石雞都取自黃山,毛峰采自徽地,連茶香入菜的奇思妙想也閃爍著徽商智慧。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連鎖餐飲店「呷哺呷哺」?
※林丹出軌令人心寒,而這些美食暖身暖心讓你一秒鐘回到童年
※宮保雞丁中的宮保是什麼?
※百家飯:為命運的脂肪增重21克
※別再啃饅頭了!饅頭的美味36計,明天的早餐和零食簡單搞定!
TAG: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