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7年作文審題為什麼出錯

2017年作文審題為什麼出錯

文/吳炳忠

1、 對「事實」不了解或了解的片面

2017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I作文,12個「中國關鍵詞」,幾乎涵蓋當今中國的所有要素,直觀地體現出時代特色。國家發展戰略、高科技成果、民眾精神與物質生活、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問題……一個個「中國關鍵詞」站在不同角度,反映了今日中國的方方面面。這道作文題引導高中學子關注時代特點、國家進步,關注社會熱點、民眾需求,關注前進中的問題,把自身學習和國家發展緊緊結合在一起。「每一個關鍵詞都是中國的縮影和表徵,它們中間既存在豐富的張力和層疊的思辨空間,又共同構成多樣而立體的中國。」所有這些,考生都應該有所了解,不了解這些「事實」,講好中國故事,是不可能的。巧婦難為無米之吹。吳炳忠

2、 對作文材料、試題沒有細緻的分析

①由於審題立意不夠審慎,能力欠缺,構思不到位,導致寫作上不觀照所選句子的內在聯繫,往往採用並列式結構,拿所選兩三句名言的關鍵詞作為文章的中心詞來進行寫作。更有甚者,竟然離開了材料。一味引申開拓,不管「化育」,不管內在聯繫,不管引用。

②2017全國三題,作文以半命題形式作出明確要求,不同的選擇,決定文體形式、內容傾向、行文格式備有標準。收集考生反饋信息可知,審讀材料要求時沒有關注「看」與「的」的區別,傾向於記敘抒情的「我的高考」文體特徵不明顯,。甚至有文章結構以「我看高考」「我的高考」兩部分簡單組合。

③2017山東題這樣敘事材料題特別仔細分析,最好切分信息,逐個梳理,挖掘含意。

材料涉及「書店」「書」「顧客」「讀者」等角度,引導考生產生關於書店的功能、文化屬性以及人們閱讀意義等方面的感悟和聯想。

材料中關於各類「顧客」的內容,尤其是「夜讀人」元素的加入,表達了人們對於知識、文化、文明的渴望,展示了書店不僅是人們汲取精神營養的場所,更是人們期盼的精神寄託所、心靈棲息地。由此可以引導考生思考閱讀對於國家和社會的重要意義,思考書店的社會價值和象徵意義,思考書店在當今社會文化傳播、文化建設中的責任擔當問題。

材料中工作人員「不驅趕任何人」的表述,表現了書店的人文態度和經營理念,由此可以引發對書店經營目的與人文關懷之間的關係問題、社會發展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問題的思考。

材料中「經營模式」和「工作意義」這兩個關鍵詞,可以引導考生關注社會發展的問題,探討創新、發展理念,思考書店等企業在新形勢下的發展出路問題,思考關於經濟發展與精神文化同步提升和共贏同享的關係問題。

材料立意多元,適合個性表達,能給考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和寫作空間。

從書店角度立意,就其功能來講,書店是展示民族文化、時代精神的場所,能夠給人們的文化成長提供精神食糧。給社會的進步提供文化滋養;就其經營理念而言,其人文發展、創新理念、共享理念、公平理念,都符合時代精神;就書店的象徵意義而言。它具有精神寄託、心靈成長、文化滋養的文化空間的意義。

從顧客、讀者角度立意,可以聯繫給定材料,書寫個人對精神食糧的需求與享受,或書店這樣的文化環境對於自己成長的滋養價值意義,也可以緊扣書店文化環境談人際關係問題等。所以,審准材料隱含的情感價值和社會價值,挖掘內涵與材料一致,精神與主題吻合,就成為審閱作文內容項的關鍵。

3、 分析了,沒有綜合,導致只抓一點不抓其餘。

作文往往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沒有這個要求,也得「綜合」,綜合是「中心角度」"重要角度」;綜合是全面的看,是求同。

對於預測,有的人樂於接受對生活的預測,有的人則不以為然。分析、有人肯定,有人否定;綜合,人們對預測的不同態度。在肯定或否定「預測」時,文章的主體部分肯定「預測」後,兼顧在某種特定情況下對「變數」的尊重;同理,文章的主體部分否定「預測」後,兼顧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對「預測」的尊重。需要注意的是,文章需要有主體部分的偏重。辯證立意,以體現寫作者的辯證思維能力。贊成與反對都有道理,切不可抓住一點不及其餘,端點思維要不得。此題是一個論辯型作文題。吳炳忠

4、 沒有帶著「任務」去審題,忘記了任務。任務是指令你寫什麼怎麼寫,作文材料是完成任務所依據的信息。

寫2107年六個名句題,有的考生不仔細查看引題和要求,抓住一點不及其餘,見到「你有怎樣盼感觸與思考」就以為是新材料作文,拿過來就直接以「思鄉…『責任」等為立意,沒有很好地完成任務驅動的任務,犯了作文寫作的大忌,導致審題出現偏差。注意,全國題都是「有明確寫作任務的新材料作文題型」。完成「寫作任務」是第一要務。

5、 核心概念理解不到位。

①「重讀長輩」寫成了「長輩頌歌」。 「重讀」則隱含著「以前讀過」,只是以前的「讀」可能或流於膚淺,或過於感性,或存在誤讀等,而「重讀」則是心靈對話、靈魂觸摸,是理性認知,會帶來思想的碰撞,也可以說是一次繼承與超越。「讀」不是簡單地「看」,而是具體解析、深入思考,是用理性的眼光審視長輩,從他(或他們)的人生經歷及相關事件中獲得新的認識;「重讀」則意味著要在以前「初讀」(或「淺讀」「誤讀」)基礎上有所深化或矯正。可以是致敬,可以是贊禮,可以是對照,可以是自省。至於「讀」什麼,怎樣去「讀」,有什麼收穫,則取決於文奄的寫作目的(即「為何寫」)。「重讀長輩」是一種致敬,也是一種反思。

多考生的文章,讚頌長輩的勤勞、勇敢、誠信、正直、大度、進取、創新等等,從這些角度解讀長輩當然是可以的,但他們只是單純地呈現事實,只是程序化地進行歌頌,至於長輩們「為什麼」會如此、「我」思想或心理有哪些觸動、「我」有了怎樣的新思考與新認識、今天重讀長輩的現實意義是什麼等等,則很少或根本沒有觸及。這樣的作文其實缺少真正的「讀」。

即讀的隱含信息沒有認識到位。

②「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後世」中的「化育」是理解任務驅動型作文的第一個節點,「化育」是滋養、哺育的意思。具體來說,「化」就是性質或形態改變,「育」是生養哺育、培育、撫育等意思。沒有中華優秀文化的滋養、哺育,就沒有中華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這也符合文化的承傳。作文里只寫對名句的理解、詮釋、證明,是不行的,還必須有「化育」,這些名句是怎麼樣滋養、哺育後世的,使得中華文化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③如,「三本大書」的含義,若理解不正確,作文很難得好分。

「有字之書」常指各類紙質書籍(而今也包括電子書籍),從四書五經到當今的各類專業書籍,它可以給人以知識,拓人以視野,讓人獲得思想上的啟迪;「無字之書」重指閱歷,即考生在參加社會實踐過程中經受的人與事,並從中學會待人接物的方式,提升積極工作的才幹,懂得為人處世之道;「心靈之書」則關注人的內心世界,更傾向於較高層次的人生的信仰,它是支撐一個人、維繫一個民族的精神所在。三本大書之間在內涵上呈層層遞進的關係,在內容上則呈交叉和層遞式關係。總之,這三本書,要做到「讀你千遍也不厭倦」,要在讀萬卷書的前提下,行萬里路,並能每天三省吾身,反求諸己。論證時能說清這三者關係最好。

④「預測」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考生對這一題目都有話說,但「話」說得好與壞恰恰是考生不同作文水平的體現。「預測,是指預先推測」,題目先給預測進行界定。「預先」突出超前性,「推測』』有推理的意思,意為所做的思考需要有一定的依據,不能空穴來風,因此「測』』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合理性。但由於是「推」,意味著還沒有發生,所以必然會有一定的不確定、不穩定性。因此,對於預測,我們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哪些能信,哪些不能信需要考生辯證地去思考。吳炳忠

6、試題隱含的內容、思維、表達等方面的要求不挖掘或挖掘不透

①浙江對審題提出這樣的分檔標準:

第一檔(55-60)對「三本書」的理念及相互關係有準確的理解和闡釋,並有較深刻的思考與評說。

第二檔(50~54)對「三本書,,的理念及相互關係有較準確的理解和闡釋,並有一定的思考與評說。

第三檔(45-49)對「三本書』,的理念及相互關係有較準確的理解和闡釋。

第四檔(40-44)對「三本書』』的理念及相互關係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闡釋。

第五檔(36-39)對「三本書』』的理念及相互關係的理解不清晰。

今年還有一種情況,考生如果只討論一本書,該打多少分?因為題目沒有規定必須把三本書綜合起來看,所以只寫一本書也可以。但是,這個作文題「三本書」之間是統一的,應該聯繫起來,才能準確理解。從這個角度分析,我們規定,作文必須先從理解「三本書」的理念及相互關係入題,再轉到對其中一本書的討論。根據作文的質量,正常給分。如果作文一開始就只講其中一本書,應該適當扣分,一般在49分以下打分。

也就是說試題隱含著這樣一個要求,即討論三本書之間的關係。同樣、2016年全國卷「提升語文素養」題,給了三條途徑,必須討論它們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作文材料中有兩個以上的重要概念,都必須討論其關係,必須分析、比較、辨析等。有的信息,題里沒有明示,作文的「潛規則」要懂得啊。

②要求中提到「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這暗含著考生所選的兩三句是有內在聯繫的,告訴了考生不能隨便選擇,應該選擇句與句之間存在內在邏輯關係的句子,這樣文章才能形成一以貫之的中心,否則怎麼寫作,因此,沒有邏輯關係的胡亂選擇是不行的。

[依網上材料整理,用於學生訓練,謝謝]


推薦閱讀:

當別人罵你時如何禮貌地回復?
中國大陸的應試教育飽受詬病,為什麼仍然堅持實行?
乾隆出名無非四點,一是農家樂審美,二是題字蓋章,三是高仿名畫,四是自我創作,那風格簡直。。。。。
寫給兒子十八歲成人禮的信怎麼開頭比較好?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