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1

聽聞人道:

「倘若一個人天天念叨著什麼,那他便是最缺乏什麼。」

我覺得這句話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一針見血,窮困潦倒的人天天念叨著的一定是如何發家致富,鬱郁不得志的人天天念叨著的一定是大展宏圖,寂寞的人天天念叨著的一定是熱鬧,忙碌的人天天念叨著的一定是歇腳。

因為得不到,所以才會渴望。因為渴望,所以才會挖空心思的念叨。

只是時間太快,最恐怖的事情不是你求而不得。而是蹉跎一生,也不明白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深夜無夢,嗅著從指尖燃起的青煙,我心底湧現出來無盡的慚愧。這幾年一事無成,卻還白白的贈給了自己一身的疲憊。

我常常會寬慰自己,覺得這些遐想和慚愧應當都是青春的悸動和迷茫。但是心裡清楚,那些所謂的悸動和迷茫,都不過是為了讓自己心裡好受點的借口。

而人最不應該擁有的習慣,就是習慣凡事都為自己找借口。

就好像微博里說的那句:

「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卻還是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突然回憶起幾年前的自己,那時候好像心裡一直篤定一件事情,就是覺得自己長大之後一定不會是一個平凡的普通人。現在回憶起來,實在記不清當時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會讓自己如此堅定的有那樣的念頭。

又是因為什麼原因,讓自己打消了那樣鮮衣怒馬的念頭。

2

人用的舊了,就像是書本、手機、電腦一樣,開始有破損,開始有劃痕。黑黑黃黃的,開始有洗不幹凈的感覺。也許多用一些洗面奶和潤膚露便可以讓自己的臉頰潔凈如新,但是有一些歲月賜予的故事卻怎樣也洗不幹凈,通通的映在眼角眉梢,刻在自己深邃的眸子里。

幾年下來跌跌撞撞,那些烈馬青蔥的少年夢想早已不復存在了。

只是有一天打心底里冒出來了一個想法,那一剎那自己都開始有點膽戰心驚。

那一天得想法是:

「我想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只有在小學生作文里才會出現的偉大抱負,突然出現在自己的腦海里,著實把自己嚇了一跳。

可能是這些年人們活的都太自私了吧。發奮學習努力高考是為了自己可以上大學,努力工作是為了自己可以加薪升職,拚命考研是為了自己有一個更好的前途和未來。人們慌慌張張忙忙碌碌,好像都在為了自己一路奮戰。考試的學生千軍萬馬呼嘯著衝過獨木橋,工作的同事心機叵測的走上萬人堆。

我望著現代工業社會的屍骨,若有所思的想到:

「或許,我可以為別人做的點什麼事吧?」

可能自己心裡也是自私的,自私的想去做一個疲憊生活中的英雄。

想讓自己這一生不負此行,想讓自己這一生活出一個意義。

我實在不是一個大無畏的人,可是我實在想去做一些大無畏的事。

3

魯迅先生曾在《熱風》中寫道:

「願中國青年都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 ,不必等待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自打有了微博之後,魯迅說了很多很多的話。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可看到這句話時,我竟然有一些熱血沸騰了。腦海中浮浮游游的都只是一句:

「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

王小波曾說過:

「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擁有有詩意的世界。」

我想說:

「一個人擁有一個有詩意的世界同樣遠遠不夠的,人這一生倘若決心活下去,不應當只是一味著想著去得到什麼,而是應該考慮一下,能留下什麼。」

我這一介凡夫俗子,實在不敢想能對旁人做什麼有意義的事情。只是倘若可以,我想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讓周圍的人可以生活的好一點,生活的開心一點。這些年來看到了太多人性的冷漠和邪惡,因此我想變成一束尋常人家的光,即便可能溫暖不了普羅大眾......

也可以捂熱你滿目瘡痍的心房。


推薦閱讀:

《百年孤獨》為什麼讓加西亞·馬爾克斯獲諾貝爾文學獎?
《背景故事》斬獲三十三項大獎,到底好在哪裡?
霹靂君:李時珍「棄文從醫」成神醫,魯迅「棄醫從文」變文豪
文學家+吃貨+自媒體教父+馬甲俠+段子手+設計師=?魯迅!
魯迅口中的「三不知」,諾貝爾欠他一座文學獎

TAG:公益 | 夢想 | 魯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