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你有情緒,是因為我愛你
我們都缺愛
在戀愛關係中,我們都需要愛,我們經常索取愛。
愛是個寬泛的辭彙,它看似虛無縹緲,不知具象。
但愛可以藉助其他形式體現出來,比如情感上的關注、認可、尊重、重視、接納、包容等等……
物質上體現在你們相互間送的禮物,口紅、包包……甚至錢。
即使那些號稱自己很獨立不需要別人的人,也缺愛、也需要愛,他們只是不願意承認而已。
我們需要愛,不是因為別人應該給,只是因為我們缺。
每一個人,不論強大與否、不論是否堅強,我們都缺愛,只是缺愛的程度不同,索取的方式不一樣。
不同的索愛方式,讓我們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愛;相互間給予愛的程度,決定著兩人間幸福的程度。
在關係中,我們索取愛的方式,通常有5種:
想要發泄情緒
想變得更優秀不斷地去付出假裝高冷迴避
語言直接表達
想要發泄情緒
在戀愛關係中,發泄情緒是常見的索取愛的方式,比如生氣。
很多人說的「我很生氣」,都是「我好需要你」。
但因為做不到直白地說出「我需要你」,只好用生氣來表達了。
約會的時候,你遲到了她可能會說、或者會表現出「你讓我等了很久,我很生氣。」這句話的潛意思是「我覺得你不重視我,我希望你能夠給我多一點的重視。」
實際上她就是覺得「如果你足夠重視我,你就會努力做到不遲到,所以我覺得你肯定不夠重視我。」
這時候她索取的愛是重視。
傷心、失望、委屈……莫過於此。
我很傷心,表現得很痛苦,我期待你能知道我的傷心,看到我的痛苦。因為這樣你就會心疼我,會過來抱著我、安慰我。
我們有時候有需要,但因為心情、環境等原因做不到直白說出來,就會以情緒的方式表現給對方看。希望他能識別,然後過來滿足。
我們不會對街上路過的大爺有情緒,反正我們也不渴求他們的認可、尊重和重視。
我對你有情緒,是因為我愛你,我需要你。
想變得更優秀
女孩子都喜歡穿得美美的,其實就是有被認可的需求。
如果你非要說那是為了取悅自己,那怎麼沒看見你女朋友一個人在家讀書寫字做家務的時候,也是好好完化妝再去做的呢。
女孩子在出門的時候化妝、上班的時候化妝、和閨蜜逛街聚會的時候化妝,都是希望被誇自己漂亮、誇自己美得像個小仙女一樣、希望自己的自拍發朋友圈可以得到無數個點贊與誇獎。
很多人買iPhone X,除了正常使用外,更多是因為有裝逼的需求,是因為渴望別人說句「好羨慕你」,以及背後那句「你真棒」。
我們需要被別人認可,所以才會刻意表現自己好的一面,掩蓋自己不好的一面。
我們潛意識都在想著:
是不是我變得更優秀了,你就會喜歡我?
是不是我比現在更美更酷,你就會喜歡我了?
是不是我更體貼更善解人意,你就會喜歡我了?
所以我們才會在表白被拒絕、關係沒進展的時候問自己:我到底哪裡不夠好,還有哪裡沒達到他的要求?
才會在分手的時候,歇斯底里地問自己:是我哪裡不夠好,你才要離開我?
好像只要變得足夠好,就會被喜歡、就能得到愛似的。
我們會慣性地把別人的喜歡,歸結成自己哪裡好,把別人的不喜歡認為是自己哪裡不好。
所以我們才會去拚命變優秀,以優秀換取別人的愛。
不斷地去付出
只有一種付出本身是出自愛:我願意為你做任何事情,因為我很滿足,這滿足了我愛你的需求。
這種付出是無私的、偉大的、不存在的……
大多數人的付出,也是他們一種索取愛的方式,這種索取的邏輯是:
因為我對你好,所以你也應該對我好。
因為你欠我的人情,所以你應該滿足我的需要。
因為我對你問心無愧,所以你不應該對我有所隱瞞。
這種付出是需要得到回復,渴望得到回應的。
他們無法直接說出「我很需要你、我希望你對我好點、我希望你不要對我有所隱瞞」,他們只能說出:我對你付出了太多,所以你要對我好點。
他們把自己放到付出的制高點上,渴求別人的回報。這樣他就既完成了索取愛的行為,又迴避掉了「我對你有需求」的感覺。
所以接受戀人的好,接受他人的付出時,不要總覺得理所當然。
請給他們一些反饋,至少說一句:「謝謝你,辛苦了。」
多對愛人說:「我愛你。」
假裝高冷迴避
有些人,越是需要,就越被動;越是渴望,就越是假裝無所謂。
這些人看起來冷漠,不曾接觸的時候顯得格外高冷,其實只是因為他們太靦腆。
真實的他們其實:
很想靠近別人,但就是不好意思。
為了避免別人發現自己想靠近他們的慾望,所以要假裝冷漠。
在漂亮姑娘面前,靦腆內向的人容易無法開口說話。因為內心亂撞的小鹿太興奮,所以要掩飾,要假裝毫不在意。
他們其實很需要愛,只是因為太在意而慌亂逃避。
真正沒那麼有所謂的人,才能厚臉皮、主動、熱情。太有所謂的人,都怕自己的熱情嚇著對方,而壓抑了下去。
然後等待對方追過來。
不能主動的人,內心總會對自己說:我怕我太需要你,嚇著你。
然而我想說的是:不要怕,喜歡就去說吧。在喜歡你的人眼裡,你的笨拙不安,你臉紅著的語無倫次,都是可愛的模樣。
語言直接表達
我需要你,我就直說。
這才是一個高級的需要別人的段位。
表達,是在關係進階親密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能力:把自己的需求說出來,把內心的難受、渴望用語言的方式表達出來,而不是直接付諸行動。
不說,只是做,很容易被誤會。因為對方很可能不知道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我對你很生氣,我就罵你砸東西,這是直接行動。
我說出來我很生氣,我需要你哄我安慰我,這是語言表達。
我想靠近你,但是我害怕,所以選擇了迴避,這是直接行動。
我想靠近你,所以我說「我好想跟你親近,但我又覺得內心忐忑害怕」,這是語言表達。
前者很容易產生誤會,讓人覺得你無理取鬧或真的不愛才迴避;後者卻能讓人有所思考與行動,從而緩解甚至增進雙方關係。
表達,需要勇氣。
這種勇氣,就是我們相信彼此的關係,相信對方願意滿足你,相信對方願意保護好你的內心。
當然不是所有的關係都適合一致性表達,不然你會看起來很傻X。
就像是買了個iPhone X,我們只能對親近的朋友說「快誇誇我」;對不太熟悉的朋友,也只能暗示下就算了。
人人都缺愛
人人都缺愛,我們索取愛,是一個正常的行為。
讓人痛苦的不是缺愛,而是明明缺,卻不承認。明明在索取,卻因為方式不恰當而產生了不好的結果。
你越是委婉,別人讀懂的概率就越低;你越是直接表達需要,別人能滿足你的可能性就越大。
想要什麼直接說,不要怕被拒絕而尷尬——你可以索取,對方可以拒絕。
至少對方知道了你需要,你也知道對方拒絕了。
哪怕被拒絕,他拒絕的也很可能只是這件事,而不是你這個人。
不要覺得,要來的愛不是愛;作來的愛,難道就是真愛了?
想要就直接說:你勇敢要,他願意給,這已經是真愛了。
推薦閱讀:
※立此存照:知乎上的輿論引導
※不了解會員,商場運營就是在「瞎」忙活
※走走停停 聽聽風 看看雪
※一個人能無恥到什麼地步
※為什麼小眾變大眾,你就不再喜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