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普|一文說清「輸配電價那些事兒」
輸配電價改革是新一輪電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管住中間」的關鍵舉措,目的是打破電網的壟斷,為電力價格市場化奠定基礎。你是否清楚:輸配電價如何核定?各省進展到什麼程度了?核定輸配電價對市場有什麼影響?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輸配電價那些事兒。
(本文2017年7月3日首發於公眾號「一隻小電驢」,數據截止到2017年7月)
一. 電改前後的電價體系
電改前,發電側賣給電網的價格為上網電價,電網賣給消費者的價格為銷售電價,電網通過收取「購銷差價」來獲取利潤;電改後,電網按照「准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則收取「過網費」。參與電力市場的用戶,結算電價=交易價格+輸配電價(含或不含線損、交叉補貼)+政府性基金與附加;未參與電力市場的用戶,執行政府規定的電價。
二.輸配電價組成和核定方法
根據《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定價辦法(試行)》(發改價格〔2016〕2711號),我國目前的省級輸配電價組成如下:
在向輸配電網使用者分攤輸配電成本時,可採用郵票法、合同路徑法、MW-距離法等多種方法。目前我國普遍採用的是郵票法,該方法來源於郵電系統的計費方式,其特點為:各項輸配電業務,不管輸配電距離的遠近,不論輸配電功率注入節點和流出的位置,只按輸配電電能的多少計費。一般來說,在一個電壓等級或一個配電網/供電區域,採取一種面值的郵票,即一個輸配電價格。
三.輸配電價改革進展
從2014年深圳成為首個輸配電價改革試點以來,全國輸配電價改革不斷推進。截止2017年6月底,國網區域已有11家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標準已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複執行;除西藏外的其餘15家省級電網正處於輸配電價測算階段。目前全國共有16省市核定了輸配電價。
已批複的各省輸配電價一覽:
另一方面,國家發改委已經開始部署跨省跨區專項輸電工程和區域電網輸電價核定工作,今年內對已定價的西電東送等5項專項輸電工程進行成本監審並啟動調整電價。預計2018年完成其他跨省跨區專項輸電工程成本監審和輸電價格複核工作。
四.輸配電價表解讀
以雲南為例,各省輸配電價表基本格式如下:
其特點為:
- 各省的輸配電價中都包含增值稅,而包含交叉補貼、線損、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的情況均不一致。
- 核定輸配電價的用戶分類為「一般工商業及其他用電」「大工業用電」兩類,根據不同的電壓等級核算。總體來說,大工業用電的輸配電價更低,而且電壓等級越高,輸配電價越低(因為線路損耗更小)。
- 一般來說,我國對大工業用戶實行兩部制電價,即電度電價+基本電價。電度電價是實際耗電度數計算的電價,而基本電價是即使不用電也要繳納的電費,按最大需量或者變壓器容量每月收取。對於客戶而言,可根據自己的用電情況確定付費方式,以達到節省電費的效果。比較特殊的是,河北省一般工商業及其他用電有單一制和兩部制兩種收費方式。
五.輸配電價改革的影響和爭議
核定完輸配電價之後,大家最關心的一個問題是:核定之後的價格比原來的目錄電價高還是低? 這直接影響大用戶和售電公司參與的積極性。根據晶見工作室的統計,大部分省份在核定輸配電價之後,銷售電價都有所下降,但存在特例。比如湖南的「標杆上網電價+輸配電價+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比目錄電價還要貴0.05元/kWh,蒙西、廣西也存在類似情況。在貴州,10kV、20kV的大工業用戶進入市場出現了電價倒掛現象,結算電價高於目錄電價,對於售電公司來說只有代理35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用戶才有盈利空間。
另一方面,對於輸配電價核定也有一些爭議的聲音。一是公布的信息太少,只有最終結果卻沒有支撐材料,使得大家懷疑結果的真實可信性;二是《省級輸配電價定價辦法》中沒有說明基本電價的計算方法,有重複收取之嫌;三是交叉補貼問題仍然沒有理清楚。
在小也驢看來,輸配電環節關係複雜,歷史遺留問題多,輸配電價的測算和核定是一個龐大的工程,相比於電改前,核定出輸配電價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當然也存在信息披露不夠公開透明、一些價格關係沒有理順的問題,還需後續繼續大力推動相關改革。
你知道嗎?
輸電網是輸送電力的主幹網路,電壓等級一般為220KV及以上,擔負遠距離輸電任務;配電網是把電能輸送給用戶的網路,主要是110KV及以下電壓等級電網和220(330)KV及以下電壓等級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的局域電網。
推薦閱讀:
※小科普 | 從激勵性管制角度看增量配網價格核定方法
※分散式發電的現貨要來了?別總想搞個大新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從歐美電改歷程剖析中國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