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評論:走出國門?《白夜追兇》難承擔文化輸出重任

《白夜追兇》海報

  原標題:《白夜追兇》難承擔「文化輸出」重任

  對於《白夜追兇》被Netflix購買,應該回歸到最簡單的商業邏輯中去,不要輕言文化輸出。

《白夜追兇》只能當做成功的商業個例

  美國在線影片供應商Netflix買下了《白夜追兇》,這是繼兩年前購買《甄嬛傳》之後,Netflix再次對中國劇作出手。因為《白夜追兇》是現代劇,且在類型題材上,與《冰血暴》《美國犯罪故事》等屬同一領域,這讓一些觀眾覺得開心,認為《白夜追兇》的輸出,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體現,能夠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

  《白夜追兇》與文化自信之間,有沒有必然的聯繫,這要客觀地看待。如果堅持認為,Netflix買了《白夜追兇》,就能彰顯我們的文化軟實力,這邏輯也有成立的可能,但未免有些生硬和牽強。因為首先要證實,《白夜追兇》能代表我們的文化軟實力;其次,在Netflix播出後,能贏得與「文化軟實力」這五個字相匹配的影響。而用這兩個標準來衡量《白夜追兇》,都還有不少存疑的地方。

  《白夜追兇》是好劇,但也是相對而言的好劇,對比年產量超過15000多集、播出量6000集的國產劇來說,它算是年度為數不多的佳作之一。在爛劇扎堆的狀況下誕生好劇,這隻能當做偶發現象來看待。只有在大多數劇作都質量過硬的前提下產生的桂冠之作,才有實力代表一個國家的文娛產品,去衝擊國際市場,贏得更多勝算。

  回看《白夜追兇》的誕生,是有諸多先決條件的,比如:網劇的屬性,為它贏得了寬鬆的創作空間,同時這也決定了它的播出渠道與受眾,是有局限性的——無法上星播出,接受更大觀眾群體的檢驗,使得它只能游弋於主流文化的邊緣。如果一部劇,進入不了主流文化的核心,以它為標準的作品形不成集群效應,那麼它就只能當做成功的商業個例來看待,不宜被當成文化軟實力的代言者。

  文化軟實力承載著國家文化戰略和國家戰略,不能隨便尋找宿體。一部商業流行文娛產品能否在這個框架內得到承認,要看它是否能代表國家的文化意識形態,是否被納入了國家的文化體系建設。就目前的狀況看,這顯然還不是《白夜追兇》所能承受之重。所以,對於《白夜追兇》被Netflix購買,應該回歸到最簡單的商業邏輯中去,不要輕言文化輸出。

沒必要把「拍得像美劇」當成最高標準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白夜追兇》走出國門之後。它是否會淹沒在海量的美劇海洋中?是否會像被壓縮播出後的《甄嬛傳》那樣被吐槽?有沒有機會成為劇迷們的追捧對象?能不能讓國外觀眾通過該劇體會到中國的文化力量?這一切都需要後續的觀察。如果《白夜追兇》反響平平,只能成為影視庫一個可供選擇的對象,或者乾脆它就是一次不追求商業效益、只在乎購買行為本身的做法,那麼也不宜過度拔高。

  經常可以看到人們對某部熱門國產劇的評價,「用了美劇的拍攝手法」,「拍得最像美劇的國產劇」,這樣的說法,其實還是以美劇為參考標準的,如果僅僅以這樣的標準來要求創作者,那麼創作者就會把「我們也能拍出美劇那樣的作品」當成最高追求。

  在技術上學習美劇,在創作策略上模仿美劇,這都不是問題,甚至可以當做拉近距離、彎道超車的一種技巧。但不同文化、國情註定兩國影視劇的精神內核是難以互相模仿的,我們國產劇的創作,能不能對美劇模式與美劇價值觀帶來衝擊,或者覆蓋美劇業已形成的核心價值,在娛樂和人文層面上,與美劇爭奪話語權,才能決定影視作品在肩負文化輸出功能上的廣度與力度。

  這些年,有影視作品或圖書作品銷售出去,往往會被當成文化輸出的例子來宣傳。還是那句話,如果這樣的宣傳出於商業目的,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真上升到文化輸出的高度,恐怕還要從規模、質量、影響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我們當成文化輸出,而購買方只當成一門生意,這顯然是一種不對等的關係。什麼時候,等國產劇在國際上贏得了「狼真的來了」這樣的地位,文化輸出才算真正落地,擁有了實際的能量。現在比起為賣出幾部版權而驕傲,不如多花點時間與精力,提升作品的整體質量,先讓本土觀眾感受到文化軟實力的雄厚。

  韓浩月(文化評論人)

推薦閱讀:

成龍的電影有多少收入?
一頓飯換一個工作,北漂女的心機你學不來
《九品芝麻官》中有哪些現實意義?
《前度》這部電影大概講的什麼內容?
《24小時 末路重生》的精彩看點有哪些?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