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居家老人是中國養老的最大市場?!快看這篇文章有數據有真相!

養老服務將成為搶手職業

前言:社區居家養老是以社區為平台,整合政府、社會各種資源,為按照傳統生活習慣,選擇居住家中安度晚年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保健、休閑娛樂等多層次服務。居家養老服務在台灣、香港、歐美廣泛推廣,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

近幾年來浙江省把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2014年底,全省建成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13140個,有居家養老服務站16400家,社區活動中心(室)23900個,基本覆蓋城市社區和75%以上農村社區。2017年計劃新建7000個社區居家養老中心。

為全面了解浙江省居家老人生活狀況和服務需求、居家養老中心建設運營情況,浙江調查總隊在杭州、金華、瑞安、柯橋、臨海、青田6個市縣選擇了54個社區(村)723位65周歲以上的老人進行了居家養老生活、需求情況的專題調查,同時還對居家養老中心負責人進行了訪談。在調查和收集現有資料的基礎上,形成此報告。

受訪老年人生活情況調查

本次調查的54個社區(村)老年人口(年齡超過60周歲)比例平均達到19.4%,其中城市社區為20.2%,農村為17%。調查的723位老年人,男性佔56.8%,女性佔43.2%;平均年齡74.1周歲;被調查老年人文化程度較低,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老人佔65.8%,特別是農村老人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老人佔84.7%;72.6%的老人健康狀況較好,不僅能生活自理,有的還可照顧家人。

居家養老是多數老人選擇

養老方式的選擇與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居住環境、身體狀況、子女情況等因素有關,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是兩種主要養老模式。本次調查顯示,87.5%的受訪老人更喜歡居家養老。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庭生活自由方便(84.2%)、享受家庭親情(51.3%)、環境熟悉(35.8%)、省錢(34.9%)(見圖1)。

老年人生活收入基本有保障

收入是老年人生活的最基本保障。調查顯示,年收入在1萬元以下的老年人佔33.8%, 1-5萬元的佔57.7%, 5萬元以上的佔8.5%。城鄉老年人收入差距較大,城鎮年收入1-5萬元的佔72.8%,農村年收入1萬元以下的佔54.4%。

從收入的來源看,來自離退休金、居民基礎養老金、子女贍養費的收入分別佔51.8%、22.3%和15.9%。城鎮老人主要依靠離退休金,佔79.3%;在農村, 隨著2010年浙江省全面啟動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基礎養老金逐漸成為農村老年人的重要收入來源,佔比達35.1%,已超過收入來源為子女贍養費(24.1%)和靠退休金生活的農村老人(24.9%)(見表1)。

與子女共同生活是主流

老年人有著較強的傳統家庭觀念,享受親情、家人互助,是老年幸福的標誌。

調查顯示,受訪老人36.0%與子女共同生活,48.0%與子女的居住地相距不遠。在問及「當日常生活自己照顧有困難,如何選擇養老」時,有67.1%的被訪老人選擇與子女一起生活。農村老人與子女一起生活的意願更強。子女不僅為其生活提供照料,更是經濟上的依靠,養兒防老觀念比城鎮老人更深。當生活自己照顧有困難時,有74.9%的農村老人選擇與子女共同生活,比城鎮老人高15.8個百分點。

同時收入水平影響居住方式的選擇,低收入老人(1萬元以下)更傾向於與子女共同生活,當老年人生活自己照顧有困難時,有77%選擇與子女共同生活。

對生活比較滿意,但存在不少困難

調查顯示受訪老人對目前的生活比較滿意,佔80.3%。但步入老年後,身體機能和勞動能力不斷下降,生活自理能力變弱,如燒飯買菜、外出購物、家政衛生等諸多生活瑣事無力承擔。而對於高齡老人或健康狀況不佳的老人來說,上醫院看病也較為困難(見圖2)。

居家老人對公共服務需求及開展情況

為更好的了解受訪老人的需求,提高社區(村)居家養老中心建設的針對性,促進居家養老體系建設,分別對老年人對生活照料、醫療健康、精神文化的需求和社區(村)居家養老中心提供的服務進行調查,結果顯示體檢、食堂用餐、文娛活動等較受歡迎。養老中心基礎性服務可以滿足,但專業性服務目前難以實現。

老年人服務需求多種多樣

老人生活照料需求突出。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和學習的壓力增加,使家庭照料功能弱化,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希望得到來自社會的關愛和外界(社區)的幫助。調查顯示老年人生活照料需求涉及方方面面,需求較高的分別是老年食堂(60.3%)、便民服務(30.4%)、送餐服務(26.7%)、家政服務(24.6%)、日間照料(19.6%)。其他需求如配菜服務、代購生活用品、法律援助等各不到10%。

醫療服務中體檢需求最高。隨著老人身體機能逐漸下降,患病的幾率增加,對自身健康更為關注,對日常保健和醫療的需求也變得更加迫切。調查顯示,88.8%的老年人希望能夠定期組織體檢;40.2%的老年人希望舉辦健康講座,宣傳和普及預防疾病和生活保健知識,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知識服務。

希望到社區(村)參與社會活動的意願增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交活動能促進老人的身心健康。調查顯示,精神文化需求中,希望有交流場所、文體活動、棋牌、旅遊分別佔到60%、42%、30.4%和22.8%。除參與各種文化娛樂活動外,不少老人還希望獲得學習的機會。調查顯示,14.7%的老人希望社區(村)能提供「上網、閱讀書報」服務,更有12%的老人希望社區(村)能夠 「開辦老年大學」,以充實老年生活(見圖3)。

不同特徵老年人需求存在差異。調查數據顯示,老年人受年齡、環境、文化程度等各方面影響,養老需求存在差異。

從城鄉差異上看,城市老人對家政服務需求為32.5%,高出農村老人15.6個百分點;農村老人對便民服務需求較大為37.2%,高出城市老人13.7個百分點;農村醫療條件相對較差,希望能上門看病的達到40.7%,比城市老人高16.3個百分點;城市老人希望上「老年大學」比農村高12.2個百分點。

從文化程度差異來看,學歷較高(大專及以上)的老年人在文體活動、上網閱讀、「老年大學」的需求分別為51.9%、29.6%、33.3%,分別比學歷較低(小學及以下)的老年人高12.1、18.2、27.6個百分點。

從年齡、健康、子女差異看,高齡老人、患病老人的醫療保健需求比其他老人高,44.4%的高齡老人(80歲以上)、65.6%的健康狀況較差老人,希望社區能提供上門看病服務;19.8%的高齡老人希望社區提供緊急救助服務(一鍵通)。子女不在身邊或者無子女的老人的日間生活料理、互相交流的需求比其他老人高,為37.5%和75%。

從收入的差異來看,低收入(1萬以下)老年人對生活照料、醫療保障服務的需求高於高收入(5萬以上)老年人,對精神文化服務的需求明顯低於高收入老年人(見表2)。

居家養老中心提供養老幫助

老年人中選擇居家養老的比重高,建設與之配套的養老服務中心,為廣大老年人服務非常必要。從調查情況來看,59.3%的被調查社區(村)已經建有養老服務中心。

社區(村)居委會負責養老中心的運營,經費主要來自上級撥款。

調查結果顯示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初期投入經費平均達到25萬元,52.8%的社區(村)由縣(市區)和街道(鄉鎮)撥款,27.8%的社區(村)為上級撥款和社區(村)自籌相結合。其中城市社區以上級撥款為主,佔66.7%;農村社區以上級撥款和社區(村)自籌相結合方式為主,佔40%。

從養老中心日常運營管理來看,社區居委會(村委會)獨自負責運營的佔77.8%,由社區及其他機構(老年人協會、企業外包)共同負責運營的佔21.2%。日常管理運營的經費主要來自政府下撥和社區(村)自有資金,分別佔55%和28%,同時也接受企業幫扶和愛心人士捐贈,佔6.7%,並有部分社區為老人提供部分項目的有償服務充實養老中心經費,佔8.4%。

養老中心提供多種服務。從所調查的54家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來看,生活照料方面提供的服務主要有老年食堂(55.6%)、送餐服務(50.0%)、便民服務(代繳費、修理等)(50.0%)、法律援助(41.7%)、上門搞衛生(38.9%);醫療健康保障方面的服務主要有體檢(88.9%)、 健康講座(77.8%);精神文化方面的服務主要有文體活動(91.7%)、棋牌(88.9%)、老年人交流場所(72.2%)、上網、閱讀書報(52.8%)、老年大學(47.2%)

從已建養老中心的社區(村)的服務設施來看,有老年活動室(94.4%)、圖書閱覽室(88.8%),健身室(63.9%),老年食堂(58.3%),部分社區(村)還為老年人提供居住房休息、康復醫療室、法律援助室等場所,基本能滿足老年人需要。

實際享受服務人數較少,服務缺口較大

調查反饋養老中心雖然提供了大量相應的服務,但在實際生活中受惠的人數較少,服務缺口也較大。

享受服務的人數較少。調查中建有養老中心的社區(村)老年人口(年齡超過60周歲)均值為816人,比重平均達到19.4%,其中老人人口超過1000人的社區(村)佔27.8%。而社區(村)反饋經常到養老中心接受服務、參加活動的老年人數不多,以參加人數上限計算,參與人數比重不到10人。其中,40人以下的佔44.5%,40-80人的佔30.5%,80人以上的佔25%(見表3)。

服務實際缺口較大。從需求最大的體檢、老年食堂、活動交流、上門看病、送餐服務這五個項目來看,享受過這些服務的老年人比重與老年人需求比重的差距分別是41.2、35.4、34、27.9、21.3個百分點(見表4)。

差距不僅顯示老年人實際參與程度低,同時一定程度反映當前養老中心在日常運營中受限於經費、人員、場地等條件的限制,服務與老年人實際享受到的需求有較大的缺口。在調查走訪中發現,雖然各社區(村)提供的服務及設施種類較多,但是服務的頻次,設施的數量不多,實際享受服務的人數較少。

個性化、專業化服務還未普遍開展

本次調查66.7%的社區(村)表示建設居家養老中心多是因為縣(市)和街道(鄉鎮)的要求,而根據社區(村)實際,老年人需求建設的僅佔16.7%。當前居家養老中心建設處於起步階段,各社區大多按照民政部門的要求建設,服務內容標準化、平均化,隨著老年人群體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的增加,中心所提供的居家養老服務內容與老人的需求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對稱,直接影響服務質量。同時調查反饋目前社區(村)專業化服務還未普遍開展。

特別是在老年最求較大的醫療保健方面,養老中心大多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只能開展定期組織體檢、舉辦健康講座等常規服務,對於上門看病、上門護理、心理諮詢等專業性較強的服務無法提供。調查顯示享受過各種專業醫療服務的老年人比例均達不到5(見表5)。


推薦閱讀:

對於有老年期憂鬱症的老人該如何護理?這裡有答案!
衰老不可怕,有這些觀念才可怕
China』s lost gay generation
淺談互聯網+養老(下篇)---對養老服務本質的探討
養老機構入院老人心理狀態如何評估?一篇文章告訴你!

TAG:養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