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差之後,父母應該怎麼做?
今天,我們以另外一個特殊的場景來模擬假設開始這篇文章。
(前提:一個駕駛習慣良好的合格駕駛者的親人和坐在副駕駛具有常規思維的人。)
『 1 』
假設,你現在正坐在你愛人車的副駕駛上,他(或她)專註地正開著車,但前面開著的車磨磨蹭蹭,所以你愛人先是一個變道,然後踩了腳油門企圖超車,誰知變完道後前方的車剛好一個急停,你們的車一下子撞上了前車的後部。
這時,你會怎麼做?
a) 罵前面的人不會開車
b) 安慰愛人沒有人受傷就好
c) 嘟囔愛人開車太不小心
客觀的講,整件事情是你愛人造成的一個失誤,並不能怪到原來的車或者變道後的車上,在這個前提下。答案大概就是兩種思路:a) 強烈安慰,不管對不對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b)最符合實際情況的安慰,你也許做錯了,但是人沒事才是最重要的 c) 批評,目的是避免類似事故。
『 2 』
假設,你現在還是正坐在你愛人的副駕駛上,他(或她)專註的正開著車,速度並不是很快,突然這個時候,從街角處突然躥出一輛電瓶車,來不及剎車,還是碰到了,電瓶車壞了,還好人沒有事。
這時,你會怎麼做?
a) 罵電瓶車不會騎車
b) 安慰愛人沒有人受傷就好
c) 嘟囔愛人開車太不小心
客觀的講,這起事故是電瓶車造成的原因多一些,因為它速度上速度上是很急的,這是情理上的判斷,但是,我們的交通法是保護弱者的,在沒有闖紅綠燈違法的前提下,仍然需要車主負全責。不然誰讓你開更強大的汽車呢?這時候你的答案更傾向: a) 強烈安慰 b)合理安慰 c) 批評
『 3 』
假設,你現在還是正坐在你愛人車的副駕駛上,但是這是一輛風馳電掣的車,儀錶盤顯示的時速是120碼,在空曠的高速公路上一路疾馳。突然,汽車的一隻輪胎突然爆胎了,這個時候雖然已經穩住了方向盤,但是由於速度太快,還是撞上了護欄。
這時,你會怎麼做?
a) 罵輪胎質量不好
b) 安慰愛人沒有人受傷就好
c) 嘟囔愛人開車太快
客觀地說,這個是由於一次不可控的事故所引起的,當然也許車開慢點結果就不會撞上,但是120碼只是快,而並沒有超速,所以a)強烈安慰下 b) 合理的安慰 c) 有點過分的批評
以上三則情景,坐在副駕駛的你選擇的答案是:
- 第一個答案:bbb (理性型)
你很可能是一個非常理性的人,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並不是很多。
- 第二個答案:bab(a)(鼓勵型)
你是一個愛護你親人的人,在你愛人犯錯的時候選擇選擇客觀的安慰,在他人犯錯的時候選擇毫不猶豫的回擊,這樣應該是大部分的選擇。
- 第三個答案:ccc(嚴苛型)
你對於你的另一半過於嚴苛,你不去區分造成事故的原因,而只是一味的
埋怨這個操作的主體,雖然有道理,但是你對你的家人缺少關愛。
------◢ 開始一些推理和結論 ◣-------
- 評價別人和讓別人評價自己是不一樣的。
現在我們再做一個假設,如果假設你不是坐在副駕駛的位置,而是你在開車,那麼毫無疑問,你會選擇aaa去評價這些事故,但關鍵是,你會希望副駕駛怎麼去選?
有趣的事情是,即使你去問原本選擇選第三個答案的人(也就是對另一半比較苛刻的伴侶),也希望對方來選擇第二類答案。
即每個人都希望在自己犯錯時得到別人的安慰而非批評。
- 坐副駕駛的人能做的只有評價
作為整個事件既參與又旁觀的人,副駕駛的人能做其實很少。大致過程基本是,在事件發生後,只能根據眼前事件的發生作出一個相對理性的分析,並且在這個基礎上去儘可能的通過評價體系去試圖影響司機以後的行為。
這個評價只能是:要麼安慰,要麼批評。
- 評價能多大程度上改變司機以後的行為?
前面說過,即使對另一半比較嚴苛的伴侶也希望對方用鼓勵型的話語來安慰自己,這句話換個意思講就是他們也覺得在自己某些場景下是犯了錯的,你是有理由採取批評的行為的。
也就是說,當他們犯錯的時候,是願意接受批評的,只不過他們更希望得到原諒和安慰,而當他們在無錯(第三類場景中),他們是不願意接受你的批評的,甚至會頂嘴——「這明明就是輪胎的錯……」
好,在第二類他們犯錯的情況下,如果你不去批評的話,他們在下次遇到這種變道的情況下,會更小心嗎?
顯然是會的。因為印象深刻,不是因為你的批評或者安慰,只是因為這個事件的記憶深刻。
總而言之,當事故發生以後,評價體系並不能很好的起到糾正當事人行為的作用,而是事件本身所留下的印象影響著當事人,那麼,你為什麼要和面紅耳赤而不選擇讓他感動呢?
------◢ 開始進入今天的主題◣-------
接著,我們開始討論今天的話題。當孩子考差之後,父母應該怎麼做?
之所以在開頭引入了這樣的一個場景假設,是因為我覺得好多時候,父母和副駕駛的人有很多相似性,因為也產生了以下的方面可以借鑒:
- 得知具體情況是我們評價的基礎
就像坐在副駕駛的你一樣,你可以清楚的知道這場事故的原因是因為當事人的錯誤,其他人的錯誤,還是不可避免的突發情況,這是你作出評價的基礎。如果孩子考試考差了,卻僅僅看分數,而不問是不是身體原因,是不是特殊狀況造成的就立馬評價,在這種情況下,太武斷了!
我有一個學生有段時間考不好是因為英語考試總是放在最後一節課進行,而最後一節課大家都非常餓,很想去吃飯,壓根沒有心思做題,所以大多草草了事,當然,不排除所有的司機都會選擇aaa這種借口型的答案,但是,他說的情況確實有可能會影響到發揮,知道了這一點,父母的評價也肯定會更加的客觀。
如果孩子的成績波動太過於明顯,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去綜合了解考量學生的一個學習的狀態和知識的掌握程度,最後再和孩子進行比較輕鬆的談話,這樣子才能比較全面的去了解問題。
- 父母能做的很少,只有評價
一場考試下來,你得到了一個成績,也了解了其中的些許原因。但是就是愛莫能助,選擇安慰鼓勵和批評鞭策成為了唯一的途徑。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建議可以和學校老師或者補習班的老師建立比較緊密的練習,確保能夠關注到孩子最新的情況。
- 評價無用,要「重安慰,嚴批評」
對於能否改變當事人的行為來說,評價比起事故現場的效果顯得毫無用處,甚至不合理的評價會引起當事人強烈的抵觸情緒。因此,我建議,在考完後比較推薦比較真誠的安慰和鼓勵會讓學生得到一個更好的成長。我在《學霸之所以是學霸,竟然是因為這個!》文章當中也提到過這個觀點。
這裡插一句,也許有家長覺得,如果我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反正不在乎成績的,我以後考差也無所謂的結果怎麼辦?我覺得這個假設的前提就是錯誤的。為什麼孩子的自己的成績,孩子自己不在乎,反而成為了爸媽應該在乎的事情,這個應該解決的是徐茜主動性的問題,不是嗎?換句話說,要是孩子覺得分數是爸媽很看重的事情,父母就應該感到開心嗎?
同樣,在鼓勵安慰孩子的同時,也要嚴格批評。此話怎講?大家可以看到,我們開頭假設的前提是一個專註開車的合格司機,一切事故都是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發生的,但是如果這個司機是個弔兒郎當的,是一個開車邊玩手機的,甚至是一個醉駕而造成的事故,你難道不應該批評嗎?
當然應該狠狠地罵,因為他不是一個知識的問題,而是一個態度的問題。
- 事故是改變行為最好的催化劑
無論是老師也好,家長也好,都應該努力探索去找到重現或者放大事故現場的方法進而努力去影響和改變孩子。因為本文是針對家長,我就不展開討論了。但是試想一場城市當中的事故和高速公路的事故對於當事人的影響,毫無疑問是後者更加能夠讓人成為一個老司機。
(註:本文的前提是一個合格、有良好駕駛習慣的司機,如果是還沒有形成比較正確的開車技能或者沒有良好態度的司機面臨的成績波動不屬於本文討論的範圍。)
(所有原創都在我的公眾號「長樂永未央」,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的養育目標
※別讓「時尚」傷到我們的孩子的身體!
※請勿用你的「經驗」來表達對孩子的「不信任」!
※窮養,不是讓孩子覺得自己太便宜
※父母和孩子 誰離開誰 ——看紀錄片《零零後》說教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