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身邊的那些買房上癮的人

我身邊的那些買房上癮的人 文/一川先生 本人工薪階層,交往的也大多是工薪階層。按說,收入十分有限,即便是有一些灰色收入,也許還有一些其它的亂七八糟的收入,但總的來說還是有限。但我發現,身邊有一批人是超級剁手黨,買房上癮。這類人實在不少。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反正我是觀察到了一個現象,只要三、五個人坐在一塊,必定有那麼一、兩個奇葩買房黨。

他們也是工薪階層,不可能像溫州炒房團那樣大手筆買賣。他們買房的光輝歷程是這樣的,從縣城往上逐級買過去。他們最初一般是在縣城工作生活過一段時間,第一套房必定是某個小縣城的,甚至是單位的集資房,是較早買房的那一批人。也許是嘗到了甜頭,從此走上漫漫買房征途。從縣城買到地級市、再買到省城。先是給自己買房,然後給兒女買房。孩子讀書了,又趕緊的操心買學區房。要是生的是女兒,談男朋友的時候必定要求男方家有房,中國的房價是丈母娘炒起來的,這話大有道理。等自己、兒子、女兒的房都買好了,又尋思著買幾套房專門用於出租。 為了買房,他們的生活極度節省,可以說節省到了變態的程度。他們的衣服大多是低檔化纖料,在街邊攤或是網上淘的。化纖料的衣服耐穿,一件外套要穿好幾年。我認識一個人,幾乎整個冬天都穿著一條黑色的化纖料長褲,褲腿皺縮著,已經毛了邊,膝蓋處磨薄了。一件燈芯絨外套穿了三四年,領口毛了邊,拉鏈壞掉了,還捨不得換。你看他的穿著,一定會不由自主地產生深深的憐憫心,覺得他日子過得太苦了。但忽然有一天,說忽然不過是一種文學手法,幾乎每一次跟他聊天,話題總會繞到房子上去。他的神色立馬變了。變得興緻勃勃,變得自信滿滿,變得神彩奕奕。他說起他名下一套又一套的房子,如數家珍。房子的位置也必然是從縣城到省城,從小城市到中等城市再到大城市。這麼多房子用來幹嘛,自己只能住一套,其餘的當然只能租出去。於是又跟你說他的房子的地段位置,說他的房子裝修多麼划算,說租出去是多麼容易,租金是多麼划算。有了租金收入,生活按說會過得光鮮點,但他馬上又買了另外的房子。他帶著炫耀的口氣說,每個月的房貸多少多少,通常差不多是他的工資收入的1.5倍到2倍。你要是擔心他有壓力,他又說沒有壓力,因為前面買的房子已經有租金收入了。 為了還上每個月如期而至的房貸,他們的生活節省到了變態的程度。穿的衣服上面已經說了,很難買上一件新的。吃的呢,我發現他們有一個絕招——蹭食堂。我認識的另外一個人,在吃的方面幾乎從不花錢。他在一個機關單位工作,有食堂。單位每個月會發15張就餐券,他幾乎每天在單位吃飯,這15張券按說是不夠用的。他不但夠用,還能餘下,給老婆孩子去食堂吃飯用。一個月除去法定假日也有22個工作日,每天吃一頓,15張券也不夠。我通過觀察發現,他除了蹭自己單位食堂,還經常去蹭別的單位食堂。怎麼做到的?他自然有一批朋友也在機關單位工作,便隔三差五去朋友那,朋友單位也有就餐券,反正也是免費發的,到飯點便拿出一張招待他。自己單位食堂的券反倒基本不用了,大部分給老婆孩子用。這樣,家裡吃飯的費用也省下來了,廚房乾乾淨淨。 除了蹭單位食堂,包括自己單位的食堂和朋友單位食堂,他還經常去吃大餐。這又是怎麼回事?他在機關單位工作,走出去還是有些面子的。也有一些社會上的熟人朋友。此人臉皮極厚,時常電話找朋友要其請客。朋友有些是做生意的,不在乎這個。但請的次數多了,也煩。有一次我和他都認識的一個朋友,跟我在一起閑談,說到這個人,搖頭不語,神情略顯厭倦。 就是這樣一個人,先後在鎮上、縣城、市級城市和省城各買了一套房。他自己住縣城那一套,其餘的房子都租出去了。前面的房貸基本還清,又有了租金收入後,他果斷在省城買了第二套房。現在兩套房子供著,每個月8、9千的房貸,超過了他的工資收入一倍。老婆沒有工作,孩子讀大學,日子確是過得緊巴巴的。 這樣的人不止他一個,你們只要稍微觀察一下,絕對能在朋友圈裡面發現好幾個。甚至,這樣的人佔到了大部分。 我記得有一期電視節目出現個一個買房上癮的人。是個年青女人。她買房有一個特點,專挑便宜的買,只要她覺得便宜,哪怕位置再偏,她也要買。她自己說名下有十幾套房子,地段大多不好,有些房子因為太偏僻根本租不出去。她買房都是只買不賣,租不出去的房也不賣。她說,留著升值,她相信,房價會永遠上漲的。她每個月的房貸是令人咋舌的10萬元,超過她工資收入的5倍。不足的部分房租補。另外,她還借了一部分外債。萬一,房子下跌,可以想像她會如何的抓狂。 買房上癮,建房也上癮。農村的,只要稍微有點賺錢門路的,也多的是建房上癮的人。房子越建越大,越建越高檔。通常是兩個老人守著一棟三、四層樓的大房子。年輕人哪去了,城裡做生意或者打工去了,又餘下錢了,再在城裡買房。

我們中華民族飽經磨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翻開歷史書,就是一本平民百姓的血淚史。有史以來只有近二十年才算是過上了比較舒適體面的生活。歷史上經歷過的苦難,沉澱成民族根深蒂固的記憶或曰集體潛意識,所以,國人歷來有節儉存錢的愛好,以備不時之需。自從發現房子只漲不跌的秘密,買房便成了全民愛好,存錢變成了存房子。我們的生活里只有房子,房子的質量就是我們的生活質量。 是的,我們都患上了買房病,只是程度深淺不同而已。所以,房子只漲不跌,易漲難跌,大漲小跌。所以,國家要出台無數個房地產調控的紅頭文件,調控的力度越來越大,但每一次的調控都是下一次大漲的前奏或者伏筆。我在想,這樣的人多了,或者大多數的國人都成為買房黨後,房子可能真的會一直漲下去,他們手裡的房子必定會越買越多。難道就沒有房子下跌的那一天嗎?我覺得很難出現,因為,人是群居動物,興趣和愛好是會互相傳染的,十多年了,我看到的買房黨越來越多。不買房的人反而成了另類,成了少數派,成了他們眼中的「傻大缺」,傻子、神經大條、缺根筋的簡稱。 以後,大家都當房東,房子租給誰? 跟買房上癮的人交往你得有思想準備。首先,你絕不能期待他們買單。我認識的那個人,十來年了,我真的沒見過他掏自己的腰包買過一次單(單位公款買單除外)。他從不買單,還能心安理得。為了避免買單,他一般不參加集體娛樂活動,除非有一開始就找好冤大頭請客的活動。其次,他身上的零花錢一般不會超過一百塊,我是沒見過他從身上拿出過整張百元的鈔票出來。因此,他極有可能找你借錢,因為總是會有一些人情往來,比如某個共同的朋友辦酒,湊份子錢,他總會少五十或者一百,找你借,你總不能不借吧。借了後,有的時候你會忘記,但他是從來沒有記得過。我估計,他知道我是個大大咧咧的人,幾十、一百的小錢,肯定不會記得了,可以心安理得地不還錢了。事實也的確是這樣,我從沒想過他借錢會還的。 你們可能會說,你也是工薪族,收入有限,這麼大大咧咧,怎麼存得下錢買得起房子。被你不幸言中,本人和老婆都是工薪族,響噹噹的「雙職工」,工作二十多年了,只在縣城買了一套房,還在住房公積金中心借了錢,早幾年才還清。那個時候商業房貸還沒有流行。買房上癮的朋友,真是哀余不幸,怒余不爭。苦口婆心勸我買房。我總以一句「有房住」擋之門外。我就是他們眼中的「傻大缺」,但我自己覺得好像沒毛病。屁股下坐著一套或幾套房子每天一睜開眼睛就會有幾百幾千的房貨如期至,和口袋裡經常有一些余錢瀟洒過日子,哪種生活方式更好,目前似乎還沒有定論。我更喜歡後者。

如果有一天,有一個不太熟的朋友來找你,穿著陳舊,頭髮也不常洗的樣子,鬍子一看就不是用電動剃刀刮的而是剪刀剪的,參差不齊,臉色也像是陳舊的桌布。你散煙給他,不抽;吃飯的時候給他倒酒,不會喝;你泡功夫茶給他喝,他對茶葉好和差毫無感覺;你跟他聊電影,從沒去過電影院;你跟他聊網路遊戲,深惡痛絕;你要是有心請他玩幾把牌,他像見了仇人一樣一口回絕:不會;出門從來不打的,坐公交,更別說買一個車養著。這個時候,你會不會對他產生那麼一點點憐憫心,覺得他過的是苦行僧般的生活。 但忽然,你們的話題轉到房子上,他立馬像換了一個人,把他名下幾套房子一一道來,甚至有一套聯排別墅或者小洋房。當他得知你只有一套房子且在小縣城時,臉上立馬布滿同情和憐憫的表情。 假如你碰上這麼一個人,你會不會從心底里產生一絲絲厭倦?

中國人喜歡房子,也賦予房子一些特殊的含義,比如房事,指的是夫妻交合之事。而老一輩口裡常說的「幾房幾房」,則有兩層含義,第一為第幾個老婆;第二則是兄弟中的排行。比如稱第二個老婆為二房,兄弟中排行第二的也稱二房。可見,房子是和男人的天生能力緊密相連的,娶幾個老婆就要置辦幾套房產,生了幾個兒子,更得準備幾進房屋。而妻妾成群、子孫繞膝被國人視為男人的最高成就和榮耀。雖然現在形勢發生變化,禁止一夫多妻,計劃生育政策也不允許多生兒子,但中國人對房子的情結就這麼留下來了。

再來說說房事,中國人含蓄,將夫妻交合之事隱晦地稱為房事,由此也演繹出很多的話題。最早見諸文字的有《素女心經》,據說是黃帝的女兒所寫,後面更有《天地大交歡賦》、《道家房中術》等,真假莫辨。總而言之,我們對於房事,真是津津樂道。最近,天風網有一部正在連載的長篇小說《床之壇》正是這樣一部以各類「房事」為主的奇書。表面看起來比較低俗,但直面人性、幽默有趣,骨子裡是一部嚴肅作品,讀了後讓人陷入思索:愛的真諦到底是什麼,愛在心上,還是在床上。

我們也許買不起房子,但我們可以讀一讀《床之壇》,一笑。

推薦閱讀:

傳說中的神木「降龍木」,現在怎麼樣了?
聖誕節作為基督教的節日流行在世界,反觀作為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節日卻鮮有人問津,也沒什麼話題這是為什麼?
時差是何時被發現的?
我不害怕結婚,我只怕和不愛的人結婚
在你所了解的領域裡有哪些著名的舉例?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