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鑽石成功投放市場,鑽石還值錢嗎?
一:天然寶石的困境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越稀缺的資產,價格越貴。
而寶石,集美觀、耐久和稀罕於一身,一直以來都被世人所想擁有,而鑽石是唯一一種集最高硬度,強折射率和高色散於一體的寶石品種,在珠寶商的一句「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廣告強勢宣傳下,讓普通老闆姓都覺得鑽石是無比珍貴的寶貝。
據國際鑽石協會(World Diamond Council)統計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鑽石珠寶銷售額超過7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441.60億元)。蒂芙尼(Tiffany & Co.)等珠寶商和戴比爾斯(De Beers)等鑽石開採商強調稱,天然鑽石開採成本高、風險大,價值卻遠高於人造鑽石。
天然的鑽石,瑕疵較多,品質不穩定,難以批量化商業開發和生產,完美的鑽石,普通消費者根本無力消費,為了開發完美的鑽石,降低成本,人造鑽石技術開始出現。
人造鑽石是一種由直徑10至30納米的鑽石結晶聚合而成的多結晶鑽石,經過科學家的改良製作方法,現在生產的人造鑽石在外觀上已經和天然鑽石沒有任何差異。 1954年,人造鑽石首次成功合成,當時,一批通用電器公司的研究員在實驗室里製造出一顆鑽石,他們仿造鑽石在自然界形成的環境,給碳加以極度的高溫和高壓。同樣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另一種製造合成鑽石的方法被研發成功,這種叫化學氣相沉積(CVD)的方法,在很低壓力和相對低的溫度下,將碳從含碳的混合氣體沉積成鑽石基體。
美國寶石學院(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首席實驗室和研究官員Tom Moses表示,天然鑽石和人造鑽石在化學、物理和光學上的屬性完全一樣。二者唯一不同的是形成方式,天然鑽石需要在地下經歷幾十億年才能形成,而實驗室里生產的人造鑽石只需要兩三天。
二:搶灘市場 上市公司增資人造鑽石
國內最大人造鑽石生產企業鄭州華晶金剛石股份有限公司(豫金剛石)總經理劉永奇日前公開表示,公司的大單晶項目正持續推進,大單晶產品的業績貢獻將逐步凸顯。
鄭州華晶金剛石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工業金剛石製造產業擁有著十幾年歷史的品牌,並在2010年登陸創業板。隨後幾年,受疊加市場競爭加劇以及宏觀經濟增長放緩等影響,工業金剛石毛利率縮水,豫金剛石的利潤出現下滑。2014年起,豫金剛石開始逐步向消費級的人造鑽石轉型。並於去年11月定增發行5.27億股,募資45.67億元,用於年產700萬克拉寶石級鑽石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在銷售渠道方面,豫金剛石除了將所生產的合成鑽石毛料銷往國內外的加工企業外,也會生產部分裸鑽、群鑲等成品人造鑽石,為了後期能夠更好地向下游企業和輕奢市場靠攏,豫金剛石還在今年初設立了慕蒂卡珠寶體驗中心,包括近百件項鏈、戒指、耳釘等鑽石珠寶產品。
對於此次轉型,豫金剛石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公司本身是做工業金剛石起家的,2014年在產品技術實現突破後才有機會開始從事消費級鑽石的相關業務,從鑽石產業鏈看,我們前期處於上游企業,以為生產製造商提供合成鑽石毛料為主,成品鑽的佔比並不大。今年下半年開始,希望能夠在生產毛料的基礎上向下游企業邁進,最終期望是產品更加貼近終端消費者。」
除了國內一些從事工業金剛石生產的公司轉向消費級人造鑽石的生產,市場中還出現了不少主營或專門從事人造鑽石設計製造的企業。
三:施華洛世奇模式是否可以複製
長久以來,施華洛世奇通過多年的市場培育,以其獨特的設計和精湛的切割工藝讓人造水晶這類成本並不高昂的高鉛玻璃成為輕奢市場的寵兒,不僅價格上讓許多天然珠寶都望塵莫及,更有不少終端珠寶企業都會選用施華洛世奇水晶作為其產品鑲嵌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同樣是人工合成產物的人造鑽石卻顯得有些「高處不勝寒」,雖然人造鑽石要比天然鑽石價格低廉,但由於人造鑽石在合成時需要相對複雜的工藝,這使得人造鑽石的價格要比人造水晶昂貴得多。
當談及為何終端珠寶企業會更青睞用施華洛世奇水晶作為鑲嵌的重要組成部分時,有業界人士表示,「在產品所鑲嵌寶石種類的選擇上,自己也曾想過用人造鑽石替代現在用的施華洛世奇水晶,還特意去了香港的一家生產人造鑽石的工廠進行調研,人造鑽石的磷光效果確實非常好,但是考慮到人造鑽石成本相對偏高、國內消費者對其還比較陌生,以及人們對鑽石消費觀念還停留在『婚慶』上的緣故,所以最終還是放棄了人造鑽石選擇了施華洛世奇水晶」。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同等規格的鑲嵌鑽石戒指為例,0.3ct的主鑽分數,天然鑽石戒指的價格在13300元左右,而人造鑽石戒指的價格為5000元左右。而在施華洛世奇官網上,一枚水晶戒指的價格僅為1200元左右。
由此可見,面對人造水晶在珠寶市場高比例的佔有率,成本高昂的人造鑽石在價格上顯然不具優勢,對於目前珠寶市場被人造水晶所佔據的現狀,上述豫金剛石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從未想過與人造水晶相抗衡,只是希望能夠推廣鑽石的品質和文化,因為人造鑽石與天然鑽石相比有很大的價格優勢,以往只有小部分消費者能夠接觸到鑽石,隨著人造鑽石的出現和普及,普通的消費者也能夠有機會佩戴鑽石」。
四:消費市場如何看待?
儘管與人造水晶相比,人造鑽石不具備價格優勢,但是人造鑽石卻比天然鑽石價格低一半,但這也把消費者帶入了一個誤區,不少消費者會認為人造鑽石就是假鑽石。
北大寶石鑒定中心資深鑒定師、評估師何志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天然鑽石和人造鑽石都是由碳原子構成的,並且是按照相同的晶體點陣排列,所以它們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質。只是天然鑽石是在地下經過幾十億年自然生成的,人造鑽石是在實驗室內模擬了地下的環境和條件,在幾個月甚至幾天內生成。專業的鑒定師也很難用肉眼區別,需要有非常高規格的專業鑒別儀器才能進行鑒別,這類人造鑽石與由玻璃製造的「假鑽石」是有根本區別的。
即便如此,但按照國內的消費習慣來看,大多數消費者往往不會為人造類寶石買單。北京商報記者在採訪過程中發現,消費者依然很難接受人造鑽石這一品類,他們大多表示,在相同價格條件下,更願意購買黃金或是天然的翡翠玉石等更為保值的珠寶首飾。而原本就是天然鑽石首飾的消費者更加不會成為人造鑽石的受眾。
全球鑽石價格信息提供商Rapaport Group董事長Martin Rapaport表示,如果大型鑽石珠寶商被發現銷售的珠寶種含有人造鑽石但又未披露的話,只有上帝能幫助他們了,無論是卡地亞(Cartier)、蒂芙尼(Tiffany & Co.)、梵克雅寶(VanCleef&Arpels)還是其他公司,這種恐懼正在推動鑽石行業。 這些天然鑽石商們正在採取更多的必要措施和技術,來防範市場種出現人造鑽石和天然鑽石混雜的現象。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 plc)旗下的戴比爾斯(De Beers)是全球未加工天然鑽石的最大供應商,該公司剛剛研發出來了一台檢測鑽石的儀器。據悉,該儀器每小時能檢測360塊石頭(鑽石)。
何志紅表示,中國消費者對珠寶首飾類的消費習慣還停留在對材料的追求上,對於人工合成珠寶有著排斥的心理,甚至還有消費者認為人造鑽石是否會有殘存的化學物質對身體造成損害。通常情況下,他們更希望能夠購買一些天然的、保值的首飾用於傳代和變現。
而在西方,部分消費者在購買珠寶首飾時首先考慮是否美觀、體驗是否良好,因此像這樣價格比鑽石便宜很多,卻能達到鑽石磷光效果的人造鑽石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但基於國內的市場環境,無論是在人造鑽石實現技術突破從而降低成本,還是培育消費者心態來說,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據說,連珠寶大亨都無法辨別出天然鑽石和人造鑽石的區別,那普通消費者和吃瓜群眾怎麼辦?
然而,大量的人造鑽石湧入市場已經無法避免,人造鑽石在價格上可能比天然鑽石要低50%左右,仍然有部分消費者願意購買人造鑽石。鑽石資深諮詢師Edahn Golan表示,儘管價格不太可能趕上天然鑽石,但人造鑽石將長期存在。
關於寶石界(微信號「寶石界」)
寶石界 http://www.gem365.cn
泛珠寶行業的新媒體
前沿+深度+廣度+經典
新聞+專題+知識+產品
推薦閱讀:
※鑽石科普 篇一:鑽石的基本知識
※裸鑽並不神秘:奶咖綠簡說
※1克拉鑽戒價格上升空間有多大?
※南寧鑽石回收鑽石收藏要懂得欣賞
※GIA與人造鑽石的分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