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型組織的苦與路
2017年9月18日,北京,晴!
霧霾之都,難得一見的好天氣!約三五個培訓諮詢機構的朋友坐在一起喝茶聊天,聊著聊著就聊到了當前的窘境,大家基本的共識就是:開拓新客戶的成本越來越高,老客戶的二次挖掘越來越難;流量經營的越來越好,可入口卻越來越小;成交話術越來越扎心,客戶的眼神卻越來越冷漠;跟隨熱點的步伐越來越緊湊,可產品的開發卻越來越低靡。茶,喝了一泡又一泡;感慨,說了一通又一通;牢騷,發了一次又一次,可終究無法洞察問題的本質所在,於是,彼此只能周而復始地在表層越滑越遠,遠到只相信自己的嘴巴而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知識型組織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流量?入口?產品?模式?這些僅僅是表象,而其本質就是在於:作為一家知識型組織,如果無法洞察時代變遷而導致商業變遷的事實,依然拿著老舊的產品運用老舊的模式兜售老舊的理論,並且天真地認為業績不好的原因只是因為對客戶的「洗腦」不夠徹底,那麼,等待的唯一結果就是死亡,而且是那種無法逃避讓人慢慢窒息的死亡!作為一名從業人員,感慨之餘也將自己的思考予以整理,希望同業人員予以指正!今天暫以2B類型的知識型組織為對象,概要性地闡述三個問題:
1、 何謂知識型組織?
2、 工業時代知識型組織存在的價值到底是什麼?
3、 信息時代知識型組織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是什麼?
首先,知識型組織的到底是一個什麼組織呢?簡單來說就是掌握了「智力資本」的組織,而智力資本主要是圍繞「知識」來闡述。這裡需要區分知識、數據、信息三者的關係!從原理上來看,數據,可以定義為「歷史的自然呈現」,就是對已發生的所有事件進行記錄的過程;信息,可以定義為「意識的趨勢改造」,就是人們按照自我需求的方向來營造認知;知識,可以定義為「價值的疆界拓展」,就是可以對現有價值疆界進行解構,並能有機地進行價值拓展,且能進行價值重構。從三者的關係不難發現,數據是基盤,信息則是數據的人為牽引,知識則是信息的價值孕育。從這個定義上來看,如果無法進行「價值疆界」拓展的則不可以歸屬於知識體系,也就是說單純的進行「存量激活」的所謂的知識應該歸屬於「方法」與「工具」這個層面,這樣就回答了在工業時代,所謂的知識型人才應該是那些「發明者」,而那些在價值疆界里進行優化的,如科層制、流水線、管理學基本可以歸類到方法與工具中去,而繼承與傳播這些理論的組織應該稱之為「方法論組織」或「工具性組織」,總之,不能泛化地通稱為「知識型組織」。
那麼在工業時代,那些培訓諮詢機構,那些尚不屬於知識型組織的機構為什麼還會以知識傳播者自詡呢?為什麼他們可以讓方法與工具來代替知識呢?原因就在於對於「業績驅動力」的認知上存在失真現象!因為在工業時代,企業的業績是以「資源」與「關係」為基石,充分利用「區域差、信息差、時間差」而打造「產品領先、客戶領先、成本領先」的經營模式是成立的,基於這個大前提,企業將業績基本可以等同於「趨勢、系統、人才」這三個核心因素。於是,這些所謂的知識型組織可以給企業講戰略,講定位,講營銷、講流程、講績效,講考核,而這些東西真的重要嗎?重要其實也不重要!這些東西有價值嗎?有價值但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有價值!
就以改革開放至今進行工業化推進的這段時間來看,大部分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都或多或少是有「原罪」的,而且是外人不可知的「原罪」。當然,這份原罪也有特定歷史成因的,不能全歸罪於「主觀因素」,拋開特定的「客觀因素」來講,很多企業都是因為掌握了不可與外人言說的資源與關係,進而才奠定了成為強者的基石!至於後期告訴世人所謂的成功無非都是「除了個人努力之外,其它一切都是零」的粉飾後的美好故事,可偏偏就是這個美好故事讓很多追隨者相信了那些偉大的企業就是因為「趨勢、系統、人才」才成功的,於是,本末倒置的混亂邏輯開始四處上演,可這份混亂的邏輯並不妨礙在工業時代企業的發展,為什麼呢?因為特定的「介質層」存在是完全可以掩蓋那些華而不實的理論,並用移花接木的方式證明了其是有價值的。這就讓很多企業產生了一種錯覺,認為自己的成長應該歸功於所謂知識型組織給予的「強大外腦」,可真正的原因是因為在「介質層」的壁壘保護下,在「需求大於供給」的環境中企業才得以生存與發展。
那麼,工業時代所謂的知識型組織而實際上是方法論組織,它的存在價值是什麼呢?就是將以「工廠」為對象,以牛頓的「機械論」與笛卡爾的「分解論」為哲學依據,在「價值疆界」的內部實現收益最大化的一種操作形式泛化到企業與公司!基於這樣的認知,就衍生了諸如科層制、流水線、規模化、集約化等概念,也誕生了諸如戰略、定位、營銷等理念,總體來講就是將價值疆界內部的操作方法與工具進行了深度的研究與開發,但隨著研發深度的不斷拓展,這套方法論與工具體系開始「自我升格」為「業績驅動力」,並以完全話語權的態度開始影響企業的經營模式,這就是方法論組織開始異化並以知識型組織的面貌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
但當工業時代邁向信息時代,商業環境開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當產品高度同質化,當供給遠遠大於需求,當所有的介質層開始被互聯網逐級瓦解,當商業物種從產品流開始轉向信息流,當企業增長從幾何級轉向指數級的時候,傳統的所謂知識型組織開始手足無措了!為什麼呢?因為工業時代的商業環境是一種以「低速、靜態、線性、小樣本、機械性」為特徵的存在模式,在這樣的商業秩序下,所謂的戰略,所謂的量化管理,所謂的規模化生產,所謂的科層制體系都是正確的,因為,企業的風險主要是來源於內部,而所有的這些理論與方法都是為了控制與解決內部風險而存在!但問題是,進入信息時代,整個商業環境已經變成了一個以「極速、動態、非線性、大數據、生態化」為特徵的時代。這個時代,對於企業而言,最大的風險不是來源於內部,而是來源於外部,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將重心由內轉向外,必須運用互聯網思維對企業經營五要素進行系統性解構與重構;必須實現精益化頂層設計、混沌態水樣組織、賦能式人資體系、共生系運營哲學和隱益性全網營銷;必須要有一套完善的解釋系統,這套解釋系統對資本市場而言可以估值倍增,對於用戶市場而言可以提高粘性,對於內部員工而言可以激發熱情形成向心力;必須放棄顯性收益轉向隱性收益,必須要進入指數級增長通路,必須成為細分領域的壟斷者。可大部分傳統的所謂的知識型組織,他們依然沿用「工業時代的業績理論來尋求信息時代的業績增長」,依然不遺餘力地給那些懵懂的企業講授所謂的「趨勢、系統、人才」理論,南轅北轍而不自悔並以不屈不撓之精神一以貫之,於是,二把刀與二五眼就這樣相愛相殺地擰巴的活著!但問題是,企業主終究是務實的,你說的再好聽,你說得再符合邏輯,可企業的業績卻實打實的沒變化。這就是當下很多傳統的所謂的知識型組織最為尷尬的場面,曾經的理論,曾經的方法,曾經的經驗,突然間變得一文不值,而且有的甚至變成了企業發展的桎梏。當壓力出現時,有的「知識型組織」開始深度思考問題的根源,希望在挑戰中尋求到商機,而有的「知識型組織」依然夢想著「運用工業時代的管理方法企圖激活信息時代的經營哲學」,這種固執終於將這種所謂的知識型組織變成了招搖撞騙的口舌之徒!
還有一些所謂的知識型組織,非但不學無術,而且還恬不知恥,自詡為某某大師,自詡為某某第一人!拿著方法冒充知識,拿著別人的殘羹冷炙當成美味佳肴,依然沉醉於在「靜態思維延長線上」尋求動態的美好成果,依然樂衷於構建「自上而下的行政系統」的辦事風格,損人利己至毀人不倦的地步,這樣的知識型組織能不被人詬病嗎?這樣的人怎麼能稱之為大師呢!何謂大師?絕非是多讀了幾年書,給某個名人做徒子徒孫,也不是虛度光陰讓時間給自己加冕,如果僅此而已,那充其量也只能是個「人肉存儲」,這樣得來的大師是不是對這個詞語有些褻瀆呢?以這樣的大師自居者,是不是有失些許的敬畏之心呢?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師之大者,承前啟後!能明白前人說了些什麼?為什麼那樣說?前人說的原理應該在什麼條件下才能成立;亦能看清楚未來在哪裡,未來需要什麼,能找到通向未來的最佳路徑。能傳承,可創新,能傳道,可解惑,能辨識出名門正派與旁門左道,可拓展出全新的價值疆界,能在解構與重構中自由行走,可在時間與空間中永垂不朽,這樣的人,才有資格稱之為「大師」,亦無愧於大師這樣的稱謂!
知識型組織,尤其是信息時代最為純粹的知識型組織,一定要感謝這個時代,因為只有這個時代才是知識型組織最被值得尊重的時代。工業時代,雖然有「人機料環法」的排序,但人的重要性其實是要次於機器、原材料、廠房的,人只是偌大機器中的一個零件而已,沒有絲毫的尊嚴可言!可到了信息時代,由於智力資本取代貨幣資本成為商業的主旋律,而掌握了智力資本的知識型人才就變得極其重要,知識型組織也正是這一群知識型人才的價值集合體,人才也因此得到了最基本的尊重。為了知識份子的這份風骨,這份儒雅脫俗,知識型組織必須堅持「在客戶價值中尋求自我價值」,必須將客戶變成用戶,必須與用戶結成事業共同體,這樣的知識型組織才不愧於「師者」的稱謂,才不愧於這個時代賦予的使命與責任!
知識型組織在工業時代與信息時代交替的今天如何完美演繹代言人這一角色呢?首先要從知識運營商、集成商、服務商轉變為知識的創作商;其次,在對知識的創作過程中,要遵從概念、邏輯、原型、應用、商用這五個階段;最後,在服務客戶的過程中,要完成需求層、認知層、原理層、功能層,物理層的層層推進。而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對於傳統的規模化企業而言,知識型組織要幫他們成功轉型,把他們從產品商變成信息商,再從信息商變成消費商;對於企業主而言,要讓他們明白,機會主義的重要性,業績是企業生存亘古不變的真理;對於小微企業而言,要讓他們明白,自商業是他們最為合適的道路,幫助他們完成社交貨幣與認知革命的訓練;對於投資者而言,要讓他們明白,錢生錢的時代過去了,投資要考察智力資本的厚度,千萬不要讓貨幣資本的經驗蒙蔽了雙眼;要讓創業者明白,道理與邏輯成就不了一個偉大的企業,深度思考與商業模式是創業者必修的課程;要讓商人這一階層明白,只有資本的力量才能將權利關在籠子里,只有商人的思維才會讓人類文明得以延續!而所有的這一切都是信息時代知識型組織的責任與義務,也是信息時代賦予知識型組織的使命,幸不辱命,這就是知識型組織的存在價值與意義所在!
推薦閱讀:
※本周知乎熱門視頻 | 教你48小時製作一條旅行短片
※煉就一雙火眼金睛,必須知道怎樣區別鑽石和鋯石
※快刀哲學第一季:用知識抱怨,不如用它改變!
※PADI潛水證 OW和AOW 有什麼區別?
TAG: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