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會跳出問題的本身去思考
當出現問題時,緊盯著問題的本身,有可能發掘出更多的問題,使自己恐懼,從而影響人的行動力和創造力。
有這麼一件真事:
一部叫《大白鯊》的電影,它的主角大白鯊是一條機械鯊魚。在拍攝過種中,這條鯊魚的零件經常出現問題,需要維修,而當時如果重新做一條,拍攝方資金也不足,導致這部影片曾一渡陷入困境中。
當工作人員都在想著如何把鯊魚修理好或者重新做一條的時候,負責的導演卻思考著另一種情況。
「我當時在想,如果是希區柯克(一個拍攝懸疑劇的大導演)遇到這樣的情況,會怎麼解決呢?「突然他靈光一閃,是什麼讓觀眾覺得最恐怖呢?—— 答案是:人們看不見的事物恰恰是最恐怖的。他從這個靈感中看見了解決方法 。鯊魚的形象 —— 它的身體一半在水面上一半在水下,整個片子,鯊魚只在第81分鐘時才露出它的全貌。問題得以解決,這部片子最終完滿拍攝完畢並成功上畫,而這種拍攝手法在當時是創新的,給觀眾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受,最後得到了外界一致好評。
試想想,如果當時那位導演一直只記著一條壞了的鯊魚,那他的思維將無法跳出這個局限,只能想著怎樣去修復或者重做,估計這部片子還沒有上畫已經夭折,永遠無法面世了。
而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緊盯著某些問題不放,從而讓自己在解決問題的路上越走越遠。
生活中有試過這樣的經歷嗎?平時說話很流利,侃侃而談,要上台發表就不知道該怎麼說了;平時訓練表現很好,比賽的時候越想做好,越容易犯錯了...
打比方我自己也會這樣,在我文章沒有人關注的時候,我書寫流暢,想法多如泉水。但隨著越來越多粉絲的關注,我開始緊張了—— 我希望自己能表現得更完美一些。可就是在各種各樣的顧慮中,很容易讓我失去了最原始的創作能力。
努力解決問題本來不是錯,錯的是解決問題的人把關注點放在問題本身,使思維有了局限性,不自覺地讓自己在圈子裡打轉,卻沒有想過,解決的方法有時需要先跳出這個圈子。
那該如何跳出這個問題的圈子呢?我總結了一下以下四點:
1.找清解決問題的最終目的
在思考的過程,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順著問題去收集相關信息,收集越多越混亂
,讓人無所適從。這種時候,我們需要快速整理思緒,重新審視「最終需要解決的是什麼」,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圍繞著「解決最終目的」去思考,而非糾結在「什麼原因導致出現的問題」。就像《大白鯊》,導演最終需要解決的是拍攝問題而非大白鯊本身。
2.多角度審視問題
學會跳出自我意識控制,更客觀地看待問題,通過多角度審視問題去找出解決辦法。關於第三角度視覺,在我上一篇文章《奇妙的視角,第三角度的我》有詳細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3.學會分散注意力
大多數的創意不是出自於苦思,相反,當大腦在充分放鬆的情況下,創意和靈感才會出現。解決問題的辦法也是如此,當我們苦思無果的時候,不妨試著讓自己放鬆,分散注意力。
4.問題的另一面也許是機會
事情總有兩面,在這個角度看是問題,在另一個角度看也許是機會。
在《窮爸爸富爸爸》上有這麼一段,曾經不起眼的廢棄書放在回收中心等著處理,卻讓年少的作者看到了商機 —— 在回收所成立了一間二手書租借中心,從而走出了創業的第一步。
推薦閱讀:
※怎樣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曲凱)?讀書筆記
※邏輯思維或者解決/思考問題的相關書籍推薦
※仁澤易道:2017年命犯太歲如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