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未成年人網癮的感觸
因我近半年來的公眾號文章內含有多篇與育兒有關的話題,我的朋友圈也有不少轉發其他育兒公眾號的文章,身邊有個別友人問起,怎麼現在開始搞育兒這塊啦?
今天可以聊聊為什麼我會開始關注育兒教育這塊,本質上是因為近兩年多榮升爸爸這個角色後,愈發感覺自己的育兒知識量匱乏(相信這一點,在眾多80後,90後父母甚至我們的長輩也都從未在生育孩子之前有過關於育兒知識的學習),所以需要理論知識的補充,也需要通過與孩子們的日常接觸來不斷檢驗吸收的這些理論知識是否真實,有效?
前兩天網上彈出一個新聞
讓我想起聊聊近年來頻發的未成年人網癮報道。網癮的成因有哪些可能:
- 孩子的貪玩心較強,容易被網路、遊戲等娛樂方式誘導上癮
- 孩子在現實生活找不到釋放情緒的地方,通過網路、遊戲排解內心苦悶
- 孩子容易被其他同伴影響,習慣隨大流,跟著同學、朋友一起上網、遊戲
- 孩子在學校的學習中找不到學習的興趣,沒有方向感(培養未來的職業方向對於中小學生還較遠,孩子只體會到對眼前的學習是否感興趣)
- 孩子逃避現實生活的不滿(可能與家庭、身邊的同學等溝通、相處出現障礙),通過網路、遊戲暫時遠離現實。
以上是我列出的一些可能情況,通過前不久我訂閱的一個育兒心理學課程,課程中談到有一種父母與孩子的依戀關係為混亂類的孩子,特別容易染上網癮的習慣。
這種類型的孩子的特點是:不知道自己是誰,對周圍的環境有失控感。這種類型的孩子成年後的特點:容易壓抑,錯亂,對某類東西成癮,認為自己活的無意義。選擇伴侶時容易選擇給自己帶來同樣傷害的伴侶,期望可以去修復童年的創傷。
課程老師提出這種類型的人的一個自我救贖的方法:反觀自己內心的孩子,與它友好相處。
下面再放一張網上對這則新聞的評論
筆者不是醫生,不好評判送孩子去戒除網癮的地方是否是正確的。本著防範於未然的角度,來談談如何避免孩子染上網癮的習慣。這也許是大多數父母可以做的,應該做的事。
就像這裡的評論說的,孩子天生是一張白紙(當然存在每個人的基因等差異,性格、易成癮程度可能都有差異),後天的生活環境、教育方式應該才是導致孩子是否有網癮的主要因素。那麼有哪些主、客觀因素影響了孩子的後天生活環境、教育方式呢?
1、中國當今的社會體系是存在客觀問題的。基本上在城市裡,如果你要按照一般人的有房有XXX,活得像個所謂的中產階級,那麼基本上父母兩個人都得去工作,那麼這就帶來了孩子的撫養、教育問題要留給長輩。而這種隔代教育應該是最明顯的中國特色。這種方式給孩子帶來的是安全感的缺失。
2、中國好的教育資源匱乏,如果父母要想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付出的代價是高昂的,那麼父母就需要通過接受更高強度的工作等方式來換取經濟收入。這同樣帶來了第一點的問題。筆者對中國一直未考慮將幼兒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持不理解的態度,按照第一點的情況,初為人父母的家長的經濟壓力是最大的,且尚未成為社會中堅力量(收入十分有限),這個時候還要支付高昂的學前教育費用。
3、再來說說家長的因素。基於上述兩點外,父母如果是白手起家的話,且按社會價值觀來衡量自己的話,十有八九就只能犧牲陪伴孩子的時間,努力賺錢為孩子的教育、未來,做一個表面上看是負責任的父母。
4、我們80後這一代人,我們的父母對孩子是止於內心表達的,父母內心就算疼愛自己的的孩子,也缺乏愛的形式表達。因為社會價值觀似乎是:父母應嚴教子,不苟言笑。孩子與父母的關係也是止於內心表達的,雖然我們內心也心疼、愛自己的父母,但我們也是羞於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的。特別是男人,更是不擅長此套。這往往影響我們在教育自己的下一代的態度,很容易繼承上一代與我們的關係的方式。
5、當前的社會的誘惑明顯大於我們自己小學、初中的時候。我們往往習慣拿自己的舊有經驗判斷孩子的行為的原因。如果我們不去了解孩子的周圍環境,他的想法,很有可能造成溝通的障礙。
上述幾點僅為筆者的陋見,也許存在偏頗或個人主觀性過強,但直抒己見也是筆者寫公眾號的初衷,如有不足,也歡迎讀者指教。
下面談談作為父母,我們自己可以做哪些事來避免孩子染上網癮等惡性習慣。
1、孩子年齡越小,自控力越差。此時父母應盡量抽時間陪孩子,培養他們一些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如很多的體育活動,都是能幫助孩子調節心情,陶冶情操的。如滑冰、舞蹈、武術等。當然也有很多不需要花錢的運動,只要家長自己懂得越多,越好和孩子互動。有時太沒事做,孩子就會找事消磨時間,包括我們大人自己也是,常將心比心,推己及人。
2、父母應該有邊界感。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及夫妻間的關係應明確區分開。兩個人的情感矛盾等不應影響父母與孩子間的關係。相信這點很多人很難做到,但是想清楚這點,是減少孩子受夫妻感情因素影響最重要的地方。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且他們與孩子的血緣關係是直接的,大多數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是有保證的。
3、在孩子10歲之前最好父母有一方可以常陪伴在孩子身邊。在這之前孩子會經歷許多的成長關鍵期,一旦在此之前可以培養成一個良好品格的孩子,那麼孩子這一生會生活得更幸福。關於不同階段的孩子的特點,可見我之前的文章:育兒之道與術。
4、父母對於孩子的學習目的,成績期望應有一個預先的心理準備。孩子一旦產生厭學情緒,就很容易通過網路等形式來填補內心的空洞。以我個人到目前的學習經歷來看,中國的學校教育難以讓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我之前的【吾國教育病理】的讀書筆記。前面我也提到中國好的教育資源匱乏,有些朋友可能會反駁我,幼兒園為什麼要選擇好的學校?依我個人來看,孩子越小,教育的影響越大,在學校的初期如果能讓孩子愛上學校,那麼對他未來的學校教育相信會有一定的幫助。這次為了童童換個幼兒園,我分別和這個幼兒園的園長、班主任分別面談了一次,目前孩子還未入學,暫不做評價,但家長對擇校應持謹慎態度。
5、父母應以身作則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我們自己的行為,自己的交友往往也會成為孩子的榜樣。孩子交什麼朋友,怎麼與人相處也會效仿大人。好的朋友會一起成長,進步。不夠好的朋友可能會帶著尚未建立起自我認知的孩子離正途愈來愈遠。父母可以讓孩子主動帶朋友多來家玩,或者與孩子的朋友的父母互相認識,這些應該都是父母用自己的社會閱歷幫助孩子辨別朋友的一個方法。
如果說作為父母有什麼是未來最重要的,我想莫過於培養一個健康成長,能獨立立身於這個社會的孩子。我們在與他們相處的這個過程中,只是讓自己又經歷了一次從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的過程。一個人可以兩次閱歷人生最美好的這20多年,是一件美事。
推薦閱讀:
※你的孩子是否生活在虛假世界中?
※父母如何引導子女,建立健康的戀愛觀、擇友觀、擇偶觀等?
※寒假來了,如何為孩子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小馬雲」獲馬雲資助真是靠臉嗎?還有個原因更重要
※困在媽媽的焦慮中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