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是複製了便利店的殼

如果在三年前,你告訴身邊的人以便利店為代表的台灣零售商業有多發達,再對比一下北 京少得可憐的便利店。 有人一定會質疑你 『那是因為台灣的電商太落後』

可是當以馬雲、劉強東等業界大佬所主張並勇於去實踐的新零售的概念出現後,各路資本開始布局北上廣深的便利店業態時,那些曾經以『台灣電商太落後』為代表的躺著說話也不腰疼的群體又在說什麼?他們早已迫不及待地去體驗馬雲的盒馬鮮生和京東便利店了,他們對於馬雲要推的『淘咖啡』也是翹首期盼。

以吹免費空調為目的---假購物都是耍流氓

儘管他們當中有人連速融咖啡和現磨咖啡的區別都未必清楚,

在他們看來,買東西可以網上下單,這一點強於台灣的優越感,還是給他們帶來了一些小自負,但是在火熱的夏季去無人便利店吹免費的空調或許也是他們用實際行動打自己的臉,你為什麼不去網上下單吹空調呢?免費的空調不是一樣給你帶來一種良好的體驗感么?儘管你從不以購物為目的。

所以有人說,一切以吹免費空調為目的的假購物都是耍流氓。

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便利店?

有人認為:無人便利店就是,不需要人力成本、可以跟小區物業商談將高昂的房租換成尚可承受的管理費,這樣就可以躺著賺錢了?還真未必。

我們來看看同樣是東亞國家的日本,在日本,便利店早已遍布全國,融入日本人的生活各個角落。

根據統計:

2016年,日本平均每2329個人就有一家便利店,有24.6%的人每周至少去一次便利店。

日本是便利店最多?你錯了

有人說,日本是世界上便利店最多的地方,你錯了,比日本地區更密集的是——我國台灣地區。

目前,台灣的便利店密集程度在世界上排行居首位。

日本:37.78萬平方千米台灣:3.6萬平方千米,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相當於日本九州島的面積(3.65萬平方千米

全日本的便利店數量大約有五萬家,台灣的面積與類似日本九州的面積,但在台灣已擁有超過一萬家便利店了。平均2000人就有一家便利店。

這到底有多密集呢?在台北市內,走在大街小巷,你都能發現便利店。平均每隔100米就有一間711或者全家、萊爾富或者全聯福利社。現在又殺入家樂福的24小時便利店。台灣便利店四處開花無處不在,這些年台灣受大陸的影響,也有支付寶支付和微信支付以及台灣本地的網購也相當發達,我在台北的京站買件衣服沒有貨,交了錢留下衣服的型號就離開,第二天一早台灣的快遞黑貓就準時送到我住的大樓,這跟大陸沒有太大差別了。

台灣便利店的歷史已超過36年

台灣從上世紀80年代初便利店開始出現到今天為止已經過去了36年,最初無論是價格還是服務也都受到大賣場或者個人開的日雜店種種挑戰,很多便利店根本不賺錢,到了90年代初,當時統一等大集團為了將便利店這種生活模式融入台灣民眾的生活,還不惜重金在台灣的電視台製作和播出便利店題材的影視劇,用當時很紅的偶像來出演便利店店長,這些影視劇在一定重度上影響了台灣當時年輕人的消費觀念。

著名的影視劇作品包括《偶像一級棒》,還有那部日本著名的動畫片2007年上映的《秒速5厘米》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廣了便利店文化,無論在日本還是台灣。

1996年在台灣拍攝並上映的電視劇《偶像一級棒》當中蘇有朋飾演便利店店長

2007年在日本製作並上映的動畫片《秒速5厘米》當中很多情節發生在便利店

直到如今,台灣的便利店成為亞洲之最。成為台灣成功的商業業態的一個真實案例,台灣人不能沒有便利店這是基本的事實。

台灣和北京便利店之不同

我們先不去對比所謂無人便利店和有人便利店的優劣,僅從目前大陸的一些有人便利店提供的服務,就與日本和台灣的便利店有著很大的差距。

令大家詬病已久的首先是便利店裡供食客使用的桌椅,在各大便利店進入大陸後被無情的刪除了,上海還好,北京基本上所有便利店都不提供食客用的桌椅。

即使你中午在那裡買個盒飯,你站在那裡狼狽的吃完,店員多半能夠做的,也就是視而不見或者眼睜睜的看著你狼狽的吃盒飯。這種體驗相當的令人失望,從經營者的角度來看考量,有空地留給貨櫃用,不會留給在那裡發獃的顧客。

北京有一些大品牌連鎖便利店在經營

但不提供食客的桌椅令人很遺憾服務不夠人性化

北京新進入的便利店已開始趕超

不過今年北京的便利店殺入一些新的經營者,情況有所改觀。

這是在北京一家已經開了多家分店的便利店,讓我喜歡的原因是,它給了顧客吃東西發獃的位置,而且做的像吧台,還能免費充電,體驗相當好。

雖然將食客用的桌椅放在了角落但好過沒有

新進入的便利店細節尚有差距

不足的是,我看到他們有咖啡機,可是競然是三合一速融咖啡,倒是很便宜5塊錢一杯,可是我想大多數有喝咖啡習慣的人是不會選擇三合一咖啡的吧。

所以,這家連鎖便利店的意識和硬體已經可以跟連鎖巨頭相PK了,可是在細節上,還是要在顧客的良好體驗上下功夫,起碼,你不能只銷售三合一速融咖啡。

日本便利店的咖啡

這是日本的便利店,咖啡是現磨的,儘管也基本是顧客自助完成的,價格基本是星巴克的三分之一強。

台灣的便利店咖啡

這是台灣的便利店,咖啡是現磨的,由店員操作機器,價格也是星巴克的三分之一強,相當有競爭力的價格。

台灣全家便利店咖啡也是現磨的喲

台灣7-11便利店咖啡也是現磨的 還一度請來桂綸鎂代言

台灣家樂福今年也闖入便利店領域這是她們推出的UCC咖啡

台灣家樂福推出的UCC咖啡價格與全家7-11類似也很有競爭力

台灣便利店的增值服務多達700項

還有一點,體驗不同,大大陸的便利店目前類似於集合眾多市政、金融、甚至演出門票銷售為一體的自助機並沒有出現,

早在2000年開始,台灣便利店的集合多種功能為一體的自助機增值服務就開始大爆發。

以台灣7-11為例,2005年7-11設立ibon,幾乎將全部服務集成這台多媒體數碼設備上,給交通卡儲值、繳水電天然氣費、物業費、買火車票、高鐵票、機票、網購收貨、複印、列印、甚至你給房子交稅等都可以在這台機器完成操作......

台灣和日本的便利店還免費開放衛生間,提供WIFI等網路服務,這個在大陸也幾並沒有提供。

我們知道日本和台灣提倡垃圾不落地和垃圾分類,每天固定的時間有叮噹車走街串巷收垃圾,一些上班族錯過收垃圾的時間的話,就可以把垃圾給到便利店,他們幫你交給叮噹車。

根據統計:截止到2015年8月,7-11的增值服務項目已多達700多項。

有人會說,便利店真的是寵壞了台灣人,她幾乎什麼都可以幫你做,幫你丟垃圾,幫你收快遞,幫你找零錢、幫你叫計程車,幫你熱便當太多服務了,這些都是免費的,可是他們怎麼賺錢?其實在這些服務外,我們上面提的台灣便利店700多項的增值服務項目營收所得,占整個凈利潤的30%以上。

細緻的台灣便利店讓你離不開她

大陸便利店增值服務還較弱

但在大陸,這些增值服務的發展卻沒有形成氣候。一是因為已經有支付寶等平台提供繳費、票務等生活服務;二則是公共事業類服務並沒有更多的開放給民間渠道。目前對這些渠道有一些涉足的就是支付寶和微信,所以,阿里才會義無反顧的進入線下的便利店領域,因為它已經有了類似台灣便利店ibon的部分功能。

比較早進入大陸711便利店的快捷支付系統是 北京的一家叫拉卡拉的公司,現在你或許還會看到,那台集合了一些支付功能的機器擺在711的角落裡,但是這家公司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專註於銷售他的支付終端硬體,結果,被不強調支付終端而是依託手機來實現的支付寶給秒殺。

有人會說,台灣的互聯網沒有大陸發達,我們用手機就可以解決一切了,誰還需要去便利店,這是大陸與台灣不同的地方,也是大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秒超日本台灣的一些機會。但是,我們早就有了支付寶,可是ibon的雲端列印功能是完全可以加入到便利店的服務當中的,不是每家每戶都有彩色印表機,也不是每家每戶都有傳真機,這一點,需要一個系統的集成商,來解決這個問題,畢竟目前支付寶做不到。

台灣便利店都有的自助數碼設備可實現列印傳真等

大陸大多數便利店還停留在販售商品的階段 還沒有過度到提供服務的階段

無人便利店和有人便利店哪個更好

我們再來說說無人便利店和有人便利店的區別。

最近有文章說,有人感嘆大陸的手機支付太發達了,令台灣的便利店從業者感嘆很快沒飯碗了,我覺得這事兒也未必那麼悲觀。

一種商業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台灣社會和大陸的社會也有區別,我記得台灣一個著名的媒體人講過一個故事,住在台北的一個老伯每天下午都會去家樓下的便利店坐個一兩個小時,每次都會在那裡買一支冰激凌,因為便利店的店員跟老伯也很熟悉了,就這樣跟他打個招呼、聊兩句,老伯你今天還好么?家人有沒有回來看你啊,就這樣有一搭無一搭的聊天,老伯度過了他漫長老年生活中非常平常的一天,店員也沒有誤了自己的工作,整個過程在那個小小的便利店體現出來的是溫暖的人情。

這些也許是你再科技發達的無人便利店都無法企及的人情的味道和溫暖的感受。

我無意貶損無人便利店,我覺得它的存在有它的時代背景和必要性,

但是我想說,正如發達的互聯網已經可以實現太多的和模擬太多的人際交流,可是為什麼,仍然無法替代面對面的真實人際溝通?活在屏幕里的影像和剛才說過的那個台北便利店的老伯和店員之間的溫暖瞬間,哪一個更讓你期待和感動?

如果一切都是與機器或者類似人一樣的機器相處,你除了買完東西立馬離開之外,不會再多停留片刻,除非你是想去免費吹空調,如果你真是那個群體的消費者我也拿你沒辦法。

只是消除一切人際交流的服務,果真能使這個世界更美好么?

我對此存疑。

遠見

推薦閱讀:

鎌倉,永遠向陽,
如何看待日本東京12萬民眾包圍國會,抗議安倍安保法案?
冬天的時候,霧霾真的會飄到日本和韓國么?
見死不救在日本會被判刑,提高國民素質不能僅靠以德治國。
【不懂戰國的知乎回復匯總】壕—織田信秀

TAG:台灣 | 便利店 | 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