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越美麗越危險:藝術史中致命的色彩誘惑

早在4萬年前,人類的藝術家就發明了第一塊顏料:一種泥土、動物脂肪、燃燒過的木炭和白罡的混合物,並創造出基礎調色板上的五種顏色:紅、黃、棕、黑和白。從那時起,顏色的歷史一直被不斷發挖掘和探尋。

新顏料的發明,總是伴隨著藝術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藝術家們不斷嘗試著各種在之前的繪畫史中從未出現過的顏色。而這些顏色的來源,大都伴隨著各種或迷人、或可怖的傳奇故事。

紅色

紅赭是世界上第一種顏料,距今幾萬年的史前岩洞筆畫,就使用了這種紅棕色的石塊。自從繪畫技藝被發明以來,每一塊有人居住的土地上,就必然有被人使用著的赭石。它盛產於含鐵豐富的泥土裡,古希臘和羅馬時期,最好的赭石來自於黑海城市錫諾普(Sinope),位於現在的土耳其境內。這裡出產的赭石如此珍貴,以至於所有來自錫諾普的產品都刻上了特殊印記,被人們稱為「印記錫諾普」,而Sinope甚至還成了紅赭的代名詞。

史前岩洞壁畫

16到17世紀,最受歡迎的紅色顏料來自胭脂蟲,一種只能在墨西哥找到的,寄居於霸王樹(紅色仙人掌)中的昆蟲。這些看起來像白黴塊的蟲子被捏扁後,會擠出一攤鮮艷的、帶紫暈的紅色。胭脂蟲紅被發現後,很快便成為來自「新世界」的第三大進口物品(前兩名是黃金和白銀)。但16世紀的大多數人,都誤以為這是一種水果或漿果。

《紅衣主教肖像》,拉斐爾

拉斐爾、倫勃朗和魯本斯都使用過胭脂蟲紅作為釉彩,覆蓋在其他紅色上面,以增加色澤的強度。

作為一種無毒的天然色素,胭脂蟲紅也被用於製造口紅和腮紅。經常賣斷貨的聖羅蘭聖羅蘭(YSL)金管64號、迪奧(DIOR)烈焰藍金999號、紀梵希(GIVENCHY)小羊皮315號,配方中所用的紅色添加劑,大都來自天然胭脂蟲紅。

藍色

幾百年來,青金石的價格一直勝過黃金。從中世紀起,畫家們筆下的聖母就披上了亮藍色的袍子,之所以選擇藍色,並不在於它有什麼宗教象徵意義,而純粹是因為它高昂的價格能襯托聖母的尊貴。

《祈禱的聖母》,薩索費拉托

聖母標誌性的色調----群青藍,來自青金石,一種幾個世紀以來,只能在阿富汗的山脈地區找到的寶石。這種清澈的深藍色內含閃爍著金光的黃鐵礦斑晶,經久不變,被用來畫法老面具的眼睛和藍鬍子。至今已經有15000年歷史的圖坦卡蒙面具,就是用金子與青金石製成。

圖坦卡蒙面具

青金石在全世界廣泛流行,從埃及的墓葬肖像畫,到伊朗的古蘭經,以及維米爾那幅舉世聞名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畫中女孩的藍色頭飾也來自青金石。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維米爾,1665年

1950年代,藝術家伊夫·克萊因在一位化學家的幫助下,合成了一種獨特的群青藍,過了五年,他為這種顏色申請了專利,被命名為

「國際克萊因藍」(International Klein Blue, 簡稱IKB)。克蘭茵深深迷戀藍色,對他而言,「藍色是深度和無限,是自由和生命,宇宙最本質的顏色。」

伊夫·克萊因

黃色

在繪畫史上,很少有畫家因為使用黃色出名,威廉透納(J.M. William

Turner)和梵高是其中的例外。

透納在他的水彩畫中使用了一種試驗性的印度黃,這種顏色不僅明亮,而且充滿味道:它是用餵了芒果樹葉的母牛尿製成的。透納對這種顏色深深著迷,以至於同時期的批評家嘲笑他的繪畫「像得了黃疸病」,並懷疑透納視力錯亂。

《接近威尼斯》,透納,1844年

為了實現更明亮的筆觸,透納還使用了一種合成的鉻黃----一種含鉛的工業顏料,它比以往任何顏料都閃亮奪目,但副作用是會導致精神錯亂。

梵高也是鉻黃的深度使用者,部分學者甚至認為,正是這種顏料使他發了瘋。當他來到法國南部的阿爾勒,就被那裡的以黃色為主旋律的美妙景色所吸引:「這個旋轉著的檸檬黃的液態火球,正從藍得耀眼的天空中掠過,使得空中充滿了令人炫目的光。」一想到要畫出這種強烈的黃色調子,他就不由自主的緊張和興奮。

《向日葵》,梵高,1889年

梵高的《向日葵》中,那些明度非常高的黃色就是鉻黃。梵·高在一些信件中,將鉻黃色的品種分為鉻黃1型、2型和3型,大約與現在的檸檬黃、黃色、橙色相對應。仔細欣賞梵·高的《向日葵》,可以看到他巧妙地利用了這幾種黃色的差別,把向日葵畫得層次豐富、生氣勃勃。然而,鉻黃的穩定性隨其顏色深淺而呈明顯變化,顏色越深越耐久,淺鉻黃受熱或年久會變暗,這也是時至今日,《向日葵》的黃色有點變「蔫」的原因。

綠色

雖然綠色使人聯想到大自然和生命,但它的顏料,卻是歷史上毒性最強的。1775年,瑞典化學家卡爾卡爾·威爾海姆·舍勒(Carl Wilhelm Scheele)發明了一種致命的色調:舍勒綠(Scheele』s Green),摻入了砒霜劇毒的亮綠色。即使人們懷疑它會對藝術家和贊助人產生危害,低廉的成本仍然使這種顏料在維多利亞時代大行其道。拿破崙在洛伍德宅院的卧室,甚至用了這種舍勒綠的牆紙。史學家認為,也許正是這種顏料導致了他的死亡。

《聖維克多山》,塞尚,1885-1887年

19世紀末,巴黎綠----一種由銅和砒霜混合的、更持久的顏料代替了舍勒綠。莫奈、塞尚和雷諾阿用這種綠色,創造出生動的、閃耀著綠寶石般色澤的風景畫。作為一種滅鼠劑和殺蟲劑,巴黎綠依然是高毒性的顏料,研究者猜測,它或許是導致塞尚的糖尿病和莫奈視力問題的元兇。最終,這種顏料於1960年代被禁用。

《採花》,雷諾阿,1875年

數個世紀以來所有被禁用的顏料中,最讓畫家懷念的,無疑是鉛白。白色顏料可以從許多物質中提取,比如白罡、鋅、鋇,或是類似貝殼這樣的小海洋生物的化石,但它們都無法匹及鉛白的完美。

羅伯特·雷曼,白色系列

幾百年來,鉛白都是歐洲畫家調色板中最重要的顏色之一,作畫之前通常先用鉛白塗畫板和畫布,再用它去調和其他顏料形成各種層次的色彩,畫完之後,用它勾勒人物的眼睛和畫中的其他高潮。荷蘭靜物畫中,幾乎每個地方都有鉛白:銀罐的反光點,狗吠叫露出的尖齒,石榴子的閃爍……

《有煙管、酒杯與懷錶的靜物》,威廉?荷達,1637年

鉛白呈現出一種純潔的形象,然而在倫勃朗時代的荷蘭,它的製作過程卻令人作嘔:從農場運來整桶整桶的新鮮牛糞和馬糞,堆在分別盛放鉛和醋的陶罐周圍,然後,這個房間會一直被密封90天。悶熱的高溫,四溢的糞便,發酸的酒,有毒的金屬,就在這一切的骯髒和惡臭中,將產生最純潔、最乾淨的白色。

倫勃朗自畫像,面部高光處使用了鉛白顏料

黑色

除了黑炭之外,早期的藝術大師們使用的最深的顏料,叫骨黑,原料通常來自牛的大腿骨或羊腿骨,將其燃燒粉化後使用;有時候,骨黑也會從死人身上提取。

黑色其實是一種「非顏色」,它發生於物體吸收所有的光線波長之時,這也是19世紀藝術家拒絕使用黑色顏料的原因:「自然界沒有黑色」。在莫奈的《聖拉扎爾車站》中,忙碌的車站上漆黑的火車頭,事實上是由極端鮮艷的色彩構成----明亮的猩紅色,法國群青色和祖母綠色。倫敦國家美術館的研究員聲稱,在這幅畫里,莫奈根本沒有使用黑色。

《聖拉扎爾車站》,莫奈,1877年

被印象派拒絕的黑色,成為美國五六十年代藝術家的寵兒。弗蘭克·斯特拉 (Frank Stella)、理察·塞拉(Richard Serra)、萊因哈特(Ad Reinhardt),都創作出以黑色為單一色調的畫。他們證明,黑色和其他顏色一樣微妙,足以表達不同的排列、色調和肌理。

《高舉旗幟》,弗蘭克·斯特拉,1959年

《黑太陽》,理察·塞拉,2009年

藝術家眼中的黑色有何微妙之處?在談論19767年的創作時,萊因哈特借用日本畫家葛飾北齋的話作為解答:「有陳舊的黑色,新鮮的黑色;有豐富的黑色,單調的黑色;有陽光下的黑色,也有陰影里的黑色。」

順便推薦一本關於顏色的非常有趣的書:維多利亞·芬利,《顏色的故事》

顏色構建的語境

推薦閱讀:

畫家趙美元——美元美畫
逼瘋陳道明,不避公然力捧自己的外甥女,但鄭曉龍卻贊她氣場強大
木作叉子製作.gif
世界上最貴的10幅名畫,你認識哪幅?
幾根線撐起生命 一片墨躲避風雨 著名書畫家崔偉

TAG:藝術 | 顏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