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有逃離北上廣這一種方法,還有這幾種都市嚮往的生活
生活在上海,就像是魯迅那句:「不但房子像鴿子籠,而且籠子的租價也真貴,真是連吸空氣也要錢……」,很多時候,真想拋下這一切,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卻發現衝動的想法一冒出,就被現實狠狠地打壓了下去,鬱結在心中久久不散。
那些嚮往的生活也離我們越來越遠,於是我們不斷努力在這片鋼筋混凝土的城市裡,期待和盼望也開始越壘越高,夢自然而然也越來越根深蒂固。
展覽現場
此次上海明圓美術館就此推出這樣一個群展「站在對面的風景——幾種都市嚮往的生活」,遴選了十一位藝術家,讓幾組或個別藝術家的內心意識、創作趣味與自我藝術語言在同一場域內交相詰問, 站在對面欣賞彼此風景,映襯出都市人內心惶惶不安的心態以及幾種不確定感的、動態的社會景觀。
【桃源】
《海浪》
作者:徐弘
載體:布面綜合材料
尺寸:158cm * 280cm
年代:2014
「我看待世界的眼光是『悲』的,這個『悲』有些悲涼和悲愴,但不是悲觀」。徐弘所繪的海浪在構圖上像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作品《神奈川衝浪里》,顏色卻沒有那麼鮮艷亮麗,相反地,卻帶著一種質樸滄桑的感覺,層疊起伏的浪花底下總藏著一絲難掩的恍惚與不安。儘管如此,海浪還是一波接一波湧上去。
《河邊》
作者:趙崢嶸
載體:布面油畫
尺寸:100cm * 120cm
年代:2017
「有心情看對面的風景就好」,趙崢嶸的繪畫中總是透露出難以言喻的情緒,這幅《河邊》就好像是一種焦慮和頹廢的自我安慰,那些凌亂、模糊化的畫面就好像是一個剛哭完的人望向天空一樣,陽光透過枝葉晃進了眼裡,淚水朦朧間透著微亮,想哭卻又笑著。美好觸手可及,卻又遙不可及。
《深谷桃園之二》
作者:徐弘
載體:布面
尺寸:488cm * 244cm
年代:2016
深受傳統之維撫慰的徐弘,從迷茫的中產階級向士大夫的精神狀態的轉向,近作對畫面進行斑駁模糊的處理,山水畫般的深谷中佇立散步且著禮服的現代人,懷舊的歷史儀式感彰顯了一種與精神上「深谷桃源」似的文人氣質。
【天色】
《我洗了我的天,我們的天不知道能不能洗》
作者:毛宗種
載體:紡織色漿、尼龍膠、丙烯等
尺寸:100cm * 80cm
年代:2017
景隨心動,心隨人異,我能在乎也只能是站在我對面的「風景」——毛宗種
「髒了,洗滌是最好的方法」,毛宗種以「天空之眼」冷靜地架構靜觀時空、天雲之際的關係,類似電影《楚門的世界》中的天空布景奇誕而晦澀,天際的流動無常與城市邊緣線的隔離共同構成了對人性的管窺和反思,乃至生命的缺席,彷彿翻滾不斷過後的我們只能隨著天外雲捲雲舒。
《筋斗雲》
作者:王鵬傑
載體:布面
尺寸:100cm * 100cm * 0cm
年代:2016
「在畫的時候已得了我的樂子,你看到的是屬於你的風景。」——王鵬傑
王鵬傑的一幅《筋斗雲》不僅讓人聯繫到了孫悟空的形象,叱吒風雲的模樣卻也有無奈的模樣,在我們期待成為這樣的人時,卻沒有想過他放棄了多少,就算是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卻也不免頭頂緊箍咒和上天的安排。或許站在悟空的那面,你可能會發現自己這面的風景真是美如畫。
展覽現場
【曾經】
《G1.0.0.3》
作者:陳軒榮
載體:布面
年代:2015
角落中殘存的痕迹,這裡過往的一切。——陳軒榮
九零後的陳軒榮代表著更年輕的一代,作品巴洛克式的裝飾和巴斯奎特式的塗鴉混搭覆蓋,極致到無以復加的繁瑣,粗野到無以復加的極致。「我感興趣的並不是塗鴉作品本身,而是新舊塗鴉覆蓋更替、牆面上雨水沖刷風華的痕迹,時間的流逝、還有這一切和周遭環境甚至和整座城市發生著的關係……」
《四發圖》
作者:於艾君
載體:梭織帆布上油畫、縫織、金屬飛鏢
尺寸:160cm * 255cm * 0cm
年代:2016
「藝術無需認領,時感劫後餘生,戰場硝煙細嗅,生死纏鬥相安。」——於艾君
展覽現場
時間會磨平悸動和激情,城市帶來了希冀,也帶來了絕望,內心得不到的在騷動,得到卻視而不見,其實試著換個角度看風景,會發現美好的風景一直都在。
更多詳情請在App Store或者各大應用市場搜索「藝厘米」
推薦閱讀:
※回到小城市的第二年
※北上廣夢想開始的地方
※從北上廣回二三線求職,是什麼體驗?
※逃離北上廣,擇杭州終老
※有一種離開不叫「逃」——8年北漂,華麗退回二線(連載1)
TAG:逃離北上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