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服日子容易讓人變傻

舒服日子容易讓人變傻。

「舒服日子」不明思議,指的是日子過得不費力,容易,舒坦,順風順水.....

百度百科定義「舒服」一詞的含義為: 指身心安恬稱意;生命自然狀態及心理上的需求,得到滿足以後的感覺。

由此可見,舒服日子可分為兩個方面:

01.身體上感覺舒服的日子

02.心理上感覺舒服的日子

所謂身體上感覺的舒服日子,無非是不吃苦,不做類似的苦力活。甚至對於一部分人而言,簡簡單單地動動手動動腳,他們都覺得夠夠難受的。即便是動了動手腳,那也是被逼無奈而為之。畢竟得吃,吃完之後,還得拉,拉完之後,繼續吃。周而復始。

另一方面,關於心理上感覺的舒服日子。其實在這點上可以擴展到很多方面,但就我來看,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思維上的舒服度。

一個驚人的實情,在人群當中,至少有80%以上的人討厭思考,討厭動腦筋,甚至憎恨這麼做。還有10%的人,他們認為自己在思考。真正懂得思考,並且知道自己真正動腦筋思考的人,也就那麼10%左右。這個數量絕對是只高不低。

為什麼人們討厭思考,討厭動腦筋?

一個原因:思考,動腦筋會使人感覺不舒服。

這方面所造成的不舒服,直接影響到心理上的舒服感。為了保持心理上的舒服感,儘可能的不思考,或少思考是必要的條件。即便這種舒服感只能夠保留很短暫的時間,但這並不妨礙人們享受心理上的這股舒服感。

有點像你開著自己的愛車去上班,抵達公司門口之後,由於車上的設備舒適,空調所造成的車內溫度使你感到很舒服,於是你決定在你自己的愛車上多待會兒。即使會錯過上班時間,也在所不辭。——討厭思考就像你捨不得離開自己的愛車一樣。

通過上述,我們基本了解了舒服日子概念,那麼我又為何認為「舒服日子容易讓人變傻」呢?

首先舒服日子沒有任何競爭力。舒服日子會以一種鬆散的狀態對待自己,在你沉溺於其中時,你會下意識的認為整個世界都是圍繞著你轉,你才是這個世界的中心。我們人類在分別哪些事物是好,是壞,並不依賴於自身的判斷力,更多的是需要依賴外界的參照物。

當你接觸的好東西多了,才能夠辨別出眼前的東西是否符合好東西的標準;當你接觸優秀的人多了,才能判斷出眼前的這位是否符合優秀人才的標準。由於舒服日子是以自我為中心展開的,因此並沒有任何參照物。所以在沒有對比的條件下,是無法準確判斷出自己是否變聰明了。

俗話說,遇強則強。以自我為中心的舒服日子,在沒有競爭力的條件下,是無法達到遇強則強的效果。

其次舒服日子會給人產生一種「原地不動的」錯覺。大自然的法則永遠是不進則退,沒有說是原地不動。時代在進步,信息在增長,技術在更新;這一切的一切都在更近。大自然中永遠不變的定律就是不斷地改變。

舒服日子會摧毀意志力。我始終覺得,在物質富足的現代生活中,有必要時常讓自己吃些苦頭,這樣有助於身心的茁壯發展。有句流傳已久的古語: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伐其身行。

舒服日子正好與之截然相反,心智能夠多舒坦就多舒坦這來,身體能夠多不費力就多不費力這來。過舒服日子又怎麼可能會餓著自己呢?一定是專挑最好的食物下肚,管飽為止。當這一切都集合在一點時,便會想腐蝕鋼鐵一樣,漸漸地腐蝕掉你的意志力。

沒有思考的突破就沒有未來的成長。未來的一切,就在眼前幾分鐘的選擇中呈現。選擇很簡單,可選擇背後的思考,腦力量是通過長年累月積攢而來的。雖說下一個決定很容易,但支持這個決定背後的行動,是需要歷經無比的堅定以及能夠長期篤信當初的決定,執拗地執行下去,以至於很多年都不會猶豫的魄力。——這些程度是需要長期思考,很可能要突破自己原先的一些思考模式才行得通。

當以上這些點集合在一處時,恭喜你!你被舒服日子搞傻了。討厭思考,動腦筋;怕競爭力,覺得自己一直還在最初的原地沒有退步,意志力消沉,始終用10年前,乃至更舊的操作系統處理問題。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WRVhoX1RuRXFHVFhyWDJhOXhCRw==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丈夫被妻子當場撞死:情緒不穩定的婚姻,到底有多可怕
自我管理
情緒「傳染」
高情商的女人,都是如何煉成的?
心理諮詢——學會再情緒中存活

TAG:學習經驗 | 心理 | 情緒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