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心的時候,總想找個可以說話的人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不會說話,包括我自己,但似乎沒有人會承認自己不會聽。實際上,很多人不但說不好,也聽不好。在學校的時候,傾聽的能力就凸顯出來,上完同樣一節課,有些同學下課就可以直接做題練習了,有些同學還一臉懵逼。
在一次溝通過程中,其實「傾聽」跟「說」有著同樣重要的作用,甚至很多時候,「傾聽」比說更重要。上天給了我們兩個耳朵,一個嘴巴,就是讓我們少說多聽。朋友遇到挫折,向你傾訴,不是他想要發泄情緒,而是希望有個人能傾聽他的心聲,給予他支持。
在《溝通的藝術》這本書裡面講到,傾聽包含五個步驟:
1.豎起耳朵聽
每個人生來就會聽,聽的過程是聲波傳輸到耳膜引起振動後,聽覺神經傳輸到大腦。而傾聽的過程是大腦講聽到的信息,進行聲音再現,再賦予其意義。所以,聽≠傾聽,聽只不過是傾聽的一部分。
2.專註精神
我們以前在做英語聽力的時候,只播放一次,只要你稍微走神,這道題就做不出來了。傾聽也是一樣,演講者並不是復讀機,面對面的交流中,正常來說同一件事情,不會說兩次,特別是領導給你布置任務的時候,不專註的話,可能會讓你丟了飯碗。所以當你決定要傾聽的時候,你就務必做到心無旁騖,精神高度專註,這也是對演講者的尊重,如果做不到,乾脆不聽。
3.理解潛台詞
正常人講話的速度每分鐘在100-150字,而我們思考速度遠遠超過了講話的速度,因此我們有大量的時間去理解別人講的話,重點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會不會話中有話?從而能夠做出有效的回應。
我記得過年的時候,親戚家的小孩來家裡玩,最小的男孩經常問:「媽媽,姐姐在吃什麼?」然後他媽媽就會說:「想吃這個嗎?好,給你一點。」
這就是有效的傾聽,孩子的目的不是想知道到底是什麼東西,目的就是想吃,但是又害羞,不敢表達出來。而媽媽就能理解到孩子說這句話深層次的含義。
4.適當回應
相聲表演正常有兩個演員,一個負責逗哏,一個負責捧哏。大部分時間裡,都是逗哏演員在說,而捧哏負責聽,並作出正確的回應,而不僅僅是「嗯」、「哎」、「沒錯」、「好嘛」、「去你的吧」。
雖然演講者都不喜歡被別人打斷,但是他們都希望傾聽者能說出一些回應。即使是簡簡單單的「嗯」、「哎」、「沒錯」,或者是點頭、眨眼這樣的動作,都能讓演說者知道,你是真的有在聽。
5.要點記憶
大部分人高於高估自己的記憶能力,認為什麼都能記住。有研究表明,大部分人對於剛剛聽完的信息只能記住50%,八小時過後僅能記住35%。所以,小時候,老師經常會要求我們記筆記,卻總有一些自認為聰明的人,保持書本「整潔」,最後把成績不好歸咎為「沒發揮好」。所以,記憶演講者的關鍵要點,可以讓你做出正確的反應。
當然,完成傾聽五步驟之後,要求傾聽者做出反應,而反應是否恰當,往往就看一個人的傾聽能力或者說是情商的高低了。
當朋友向你諮詢一個兩難選擇的時候,你能不能幫他迅速分析其中利弊,讓他能夠更好地選擇?
當朋友向你傾述「寶寶心裡苦」的時候,你能不能給予支持?
當朋友正在一件事情上越走越遠的時候,你能不能利用自己的知識或經驗,給出謹慎的忠告?
……
然而,事實證明,只要你認真做好傾聽五個步驟之後,做出的反應往往不會太差。實在不知道怎麼反應,就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不會錯的!
推薦閱讀:
※如何避免溝通爭執
※一張圖解讀工作中的溝通以及提升效率的三個技巧
※很讓人舒服的溝通技巧,學會准有用!
※開會溝通有爭議了,怎麼辦?推薦6種溝通思路,解決溝通爭議!
※聊天時的這3個技巧,真的很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