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友

看到青山七惠《離別之音》里的第一個故事,一間辦公室里的兩個女子四個月共同工作幾乎沒有什麼多餘交流,字裡行間的感覺,讓我覺得非常熟悉,某天突然想起,那不正是集體生活時代時常伴隨著自己的彆扭感嗎?

對集體生活十分抵觸,除了性格原因,也許還有無法掌握好集體生活中親近和疏遠的度,因此基本上沒有留下什麼美好回憶,對於自己曾經的室友們來說,自己也許也是個難相處的人、或者壓根就沒給別人留下什麼印象吧。

總的來說,都是類似彆扭冷漠的回憶。最近一次是單位外派實習的時候,和一個稍比自己大一點的女子同住,雖說在一個房子里,但是各有各的卧室、衛生間、廚房,甚至客廳都是兩個,於是大家除了打個招呼,基本上沒有交集地度過了這段也許很容易建立友誼的一個多月。雖然自己也有過想要親近一點的嘗試、也許她也有過吧,然而最終大家都放棄了。兩個女孩住在一起,不是應該嘰嘰喳喳聊個沒完、周末出去一起逛個街什麼的嗎?是不是自己有什麼問題?曾經也這樣懷疑過。

後來她走了,來了一個性格熱情的大姐,情況有所改觀。大姐沒事的時候常過來一起坐坐,可是自己一來和她年齡差距較大、二來也並不是特別談得來,最終還是沒有留下過多印象。不過也讓自己稍微寬心,可能是不同人的性格問題吧,有的人也和自己差不多,不愛主動交流。

大學時期也有一個階段受不了集體生活、租住了老師的老式宿舍,雖說有了獨立的空間,但仍然還是有室友的,前後換了兩個女孩,都是英語系的。基本上也還是「井水不犯河水」的模式,我從沒主動找過她們聊天,多半是因為不好意思,只有一次,短頭髮的那個女孩主動來找我聊過天兒,談了談未來的規劃之類,她說話喜歡夾帶英語單詞,不過,我並不討厭,其實還很感激她能主動來聊天,可我表達不了。

高中時候也有一次,學校里成績較好的同學可以申請兩人間,和班上一個本來還比較要好的女孩兒一起申請了,然而,想不起來什麼原因了,走近了的兩人在一個空間里反而處不下去了,最終又回到大宿舍,和這女孩的友誼,也莫名其妙地走到了盡頭……很多類似的事情曾讓自己覺得,是否無法維繫稍微親密一點兒的關係,想與人交往、又想保護自己的「獨立空間」,所以,最終都沒有真正得到。

唯一一次愉快一點的合住記憶,是初任工作培訓時,和一個女孩,她漂亮、家境好、自信,即使偶爾對她冷冰冰,她永遠一如既往地,不會過於熱情、也不會太防備,和你分享她的「雞毛蒜皮」、心路歷程,偶爾一起吐槽,不會太要好、也不會覺得冷漠,結束培訓的時候,她還送了我一個小包,讓我措手不及,第一次覺得與室友分離有點捨不得。在她身上學到許多,也很感激她,沒有讓自己徹底覺得無法與人相處。

最近上班的時候聽電台節目里讀了山本文緒的《孤僻》一文,覺得又辛酸又認同,不過文中的那個「我」,實在是有點孤立到絕境的感覺了。性格有些孤僻所謂不合群的人,在這個人情社會裡所遭受的指摘與自我懷疑,箇中滋味只有類似性格的人才能體會。

好像無論東西方文化,崇尚熱鬧合群的都是主流,只是對所謂孤僻不合群的包容度不同。曾經年幼非常需要群體認同的時候,竭盡全力地想要去改變,去談大家喜歡的話題,包括剛工作的時候也只有時常裝作很感興趣的樣子聽前輩聊房子車子和也許工資要漲幾十塊之類,而現在越加覺得時間寶貴,沒有時間浪費在無聊的「合群練習」里,年齡漸長的好處之一是,孤僻得越來越心安理得了。


推薦閱讀:

所謂閱歷,就是閱讀和經歷
【換書吧】萬達哲學:王建林首次自訴經營之道
【換書吧】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比爾·蓋茨和愛因斯坦的所言所行,是孩子父母的都要好好想一想!
讀書|為什麼不能溫柔對待我們的孩子

TAG:孤僻 | 合群 | 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