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殺死書店」事件的正確姿勢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
在這個紙質書閱讀越來越小眾、線下書店越來越難以為繼的時代,世界讀書日的頭一天卻發生了一件似乎讓文化界斯文掃地的事件:位於北京東城區南鑼鼓巷的朴道草堂書店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誰是殺死一個書店的兇手》,稱:
4月21號,政府告知,書店門口要求封閉,原因是影響市容。我們所持的所有營業執照及許可證被指無任何作用。書店厄運終於來臨。
在該文中,戴安全頭盔穿紅背心的城管執法人員與書店古色古香的氛圍形成鮮明對比,作者對宣洩感情的尺度拿捏得十分到位,讓人憐惜和憤怒。經過微博大V的轉發和微信朋友圈的分享後,這篇文章迅速登上熱門,成為昨日的刷屏事件。一幫平時就不怎麼看書的網友此時愛心泛濫、對書店即將倒閉的厄運痛惜不已,整個情況就像陷入到了一場全民捉拿「兇手」的遊戲之中。
按照「中國互聯網熱點新聞3天之內必有反轉」的定理,另外一篇與之相關的文章又迅速流傳開來:曾在今年1月份實地採訪過朴道草堂書店的記者寫下了這篇《誰TM有空殺死這家進後院要收100塊錢的書店 》。這篇文章從題目到內容都劍指《誰是殺死一個書店的兇手》,全文看下來完全是對朴道草堂書店的深入指控,擺事實、講道理,似乎讓人不得不服,至少在新浪微博上一群大V轉發時又紛紛表示:哦,情況原來是這樣!
圍觀「殺死書店」這件事,正確的姿勢是將雙方的論點論據以及背後隱含的事實羅列出來,這樣一看就明、一讀就知,而不是主動配合當事人的揮淚傾訴,不知覺陷入到無邊的胡亂想像之中。鑒於「殺死書店」這個熱點事件中涉及到各執一詞的兩方(即書店方、記者方),那我們就從雙方的文章中提取最具爭議和話題性的兩個事項,然後看看到底真實情況是怎樣的。
第一,朴道草堂書店是否被強制關停?
這也是雙方爭議最大、本事件最核心的問題。
書店方的說法是:「書店厄運終於來臨」,「城管封門是分分鐘的事」(並配了城管拆封其他店的圖片),「後來城管突然來襲,不問因由,就直接給(燈箱)拆掉了」,「整治開牆打洞以最粗暴、最醜陋的方式在整個城市推進。」,「這一次算是政府懂我心思,成全了我的安靜」。
記者方的說法是:
「誰TM說要關停了?」,「城管要求封堵的……是那扇以「開牆打洞」的方式穿鑿出來的……水泥門」,同時指出房產所有者「私自加蓋二樓」,「只是讓你把穿牆打洞的水泥大門改回去,恢復北京原樣舊貌,沒有人讓你們關店」。
綜合雙方文章內容,可以得出結論:政府並沒有強制關停這家書店。事實上,在證照齊全的前提下,政府部門不會有閑心來管一家書店的前途和命運。朴道草堂書店當下真正遇到的問題是違法建設影響了城市形象,違反了城市規劃管理方面的法規,無論是拆掉書店外的燈箱,還是整治拆除「開牆打洞」這種違建行為,都是政府部門的依法行政行為而已,與書店本身的經營或關閉沒有任何關聯。尤其是在北京核心範圍內的區域,政府部門對違法建設幾乎是零容忍的,怎麼可能指望城管以溫柔禮貌的方式來整治違建呢?
第二,書店的經營策略是否有問題?
開一家書店、花店或咖啡店,是很多涉世未深、少不更事的文藝青年的憧憬和願望,大部分人還沒來得及實現願望就被現實打敗,而少部分人依靠各種努力終於開上了書店、花店或咖啡店,最後99.99%又被慘淡的業績打敗了。那麼,朴道草堂書店的經營策略是怎樣的,它成功了嗎?
書店方的說法是:
「開書店九年,南鑼越來越火,書店依然安靜」,「如果你了解過一個人對於書籍曾經多麼饑渴,就會理解為什麼我願意默默在這裡做個賣書人」,「如今開書店並不容易,賠錢自不必說」。
記者方的說法是:
「這家書店進後堂需要交100塊錢」,「進門最少購買一本書」,「菜單沒有了,茶水是隨意給的,茶水不論品種、茶點時有時無」,「,店面所在地,是數年前老周購買的,現已屬於私產」。
綜合雙方的說法, 朴道草堂書店不論是「進門必須買一本書」,還是「進後堂需要交100塊錢」,這都屬於書店方自己的經營策略,理論上說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當然,進門必須買書的規定屬於強制最低消費條款,這早就在2015年就被商務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下發的《餐飲業經營管理辦法(試行)》所禁止。但書店方的經營策略表明,在南鑼鼓巷這樣一個繁華商業區開辦一家書店其實是很難賺到錢的,即便是最低消費條款和高額看書費用規定同時存在,與此地的門店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收入。所幸的是,書店經營者沒有店面租金的壓力,這座院落早已被其購買,他想開什麼店,制定什麼規矩,和其他人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圍觀群眾就別瞎操心了。
最後,小小地談下實體書店
近年來,線下書體書店倒閉的新聞屢見報端,社會輿論逐漸形成了我們不愛看書了這個奇怪的結論。還在繼續堅守的實體書店就如同黑暗中的燈塔一樣,照亮我們前往文明的路途。但實體書店倒閉與我們不愛看書之間是其實沒有多大關係的,落後的生產經營模式始終會被更先進的所替代,不光是書店,各行各業每天都在發生這樣的事情。
線下書店其實是有很多弊端的,比如:佔地面積大,抬高了經營成本;書籍品類少的話吸引不了人,種類多又會擠占現金流增大庫存;來回書店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等等。幸虧網上書店完美解決了這些問題,網上購書通常比實體店便宜,而且種類繁多應有盡有,更方便了解其他人的評價,足不出戶完成購書等等。Kindle電子書等產品的興起,又解決了攜帶紙質書不方便的問題。
寫到這裡,我們也不難發現,「殺死書店」不過是順應時代潮流罷了,書店被殺也並不是那麼恐怖和不可開交的事情,說到底看書只是獲取知識和信息的其中一種方式而已,哪有那麼多矯情和感動。
本文已發表在我的博客——偽醫生律師的博客。
推薦閱讀:
※你說你喜歡讀書,卻沒去過這五家書店
※書店的故事——琅嬛福地與天堂影院
※實體書店不死,建築師讓它以最美的設計回歸
※這個書店,改變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
※世界最美的蔦屋書店開旅館,其實閱讀+睡覺的模式流行很久了
TAG: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