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淺出,增長黑客的本地化應用

增長黑客翻譯於「Growth Hacker」,近幾年從矽谷傳到國內,興起和讓人們津津回味的案例包括Hotmail、Airbnb、LinkedIn和Facebook等國外巨頭,而成果皆是數據倍數增長。加上其核心理念之一是零或極低的營銷費用投入,因此更受到資金和資源捉襟見肘的初創公司吹捧。

通過研究增長黑客,對產品不同階段的運營策略會有更深刻的理解。文章將拋開國外的案例角度,結合國內的環境,聊聊對增長黑客的理解和應用。

增長黑客的思維

先說說增長黑客的本質。根據定義來看,它是基於產品形態和數據分析,利用技術手段實現目標數據的倍數自增長。這裡包含了幾點潛在含義:

  • 人員必需懂產品、數據、用戶同理心和技術實現原理;
  • 利用技術手段實現,而非依靠營銷投入;
  • 達到數據倍數的自然增長,無需依賴持續投入。

如果把這些要求全部壓縮到獨立負責團隊,或者個人,那麼顯然是要求極高,當然矽谷的公司們也是按照這一高標準去組建團隊和執行,加上強悍的工程師基因。

增長黑客涵蓋用戶獲取、激活、留存、變現和推薦5個環節分析優化。比如Dropbox的邀請好友贈送存儲空間、Twitter的默認好友關注等對比來看,其實國內的諸多公司都一直有實踐類似的事情,只要有相對完整的團隊配置。

大公司有BI、用研、UX、SEO部門,不少業務部門也有數據分析的人員或職能,優化產品和業務的數據。小公司,除了產品優化外,在推廣手段之新上也令人嘆為觀止,比如有獎邀請的應用、站群、SEO等,時間更都早於Growth Hacker在國內的興起。

差別在於思維、組織架構、技術文化和市場形態等原因。國外的增長黑客職能在國內是剝離的,根據不同的數據目標,分散於業務部門和對應服務部門,沒有以「技術增長」為統一目的整合。

所以增長黑客並非神壇之物,也許就是你一直在做的事情。它是運營思維的新組織形式,我們無法立即組織增長黑客團隊,但基於增長黑客的思維來執行運營、調整團隊結構和目標,也許能給數據增長帶來新的突破。

增長黑客的類型

從我們熟悉的運營理念出發重新理解,增長黑客有兩個特性:

第一、它直面的問題是用戶的所有轉化環節,即用戶轉化漏斗,也是運營的常規職能;

第二、技能的重新組合和極致化,譬如數據分析不再停留在業務和渠道層面,而是與產品技術緊密結合。因此增長黑客是一種更加務實和紮實的思維。

不是所有產品所處階段和有能力組建增長黑客團隊,所以將基於運營的角度來看下如何應用增長黑客的思維。

一、運營自動化

也稱運營產品化,將人肉工作用程序來替代,這是運營需要養成的一種「偷懶」思維,反而能給公司節約運營成本(包括人力)、提升效率。列舉幾種情形:

1. 內容自動化。包括內容的進與出,「進」是指信息的收集,通常需要去特定網站搜集諸如文章、聯繫方式、商品信息、圖片等,這時候可以讓技術人員通過爬蟲程序,或者用第三方採集工具(如火車頭),來批量獲得,並形成特定的格式。

更高的技術要求則是對採集數據的清洗、挖掘分析和重組應用。

「出」是指產品上根據時間、格式等要求,由程序自動完成內容的導入、編輯、發布和回應。這是大多數新產品都會面臨的內容空窗期。

2. 操作自動化。包括審核、客服、商品上下架等,高頻次,重複性的操作,通過規律的總結,用程序制定規則實現自動操作。

3. 需求模塊化。包括各類的業務需求,比如用戶管理系統、頻道模板管理系統、數據提取系統等,從中長期來看滿足運營更豐富的嘗試需求,降低技術成本。

譬如淘寶的TMS系統,包含了頻道頁面搭建所需的各種類型模塊,如焦點圖、豆腐塊等,新建頻道或優化頻道都可以快速完成,並測試不同樣式的效果。

二、營銷產品體系

通過特定的產品和規則,達到內容和用戶擴散,並形成流量迴流或用戶口碑的目標。在矽谷的增長黑客案例中,也有非常大量的類似案例。

現在很多的營銷功能已經形成標配,比如簽到、有獎邀請、分享、會員體系、排行榜等,創新功能同樣有紅利效應,當這些營銷功能越普用,所謂的「增長黑客」效應越差。

總結一些成功的營銷功能,無非基於兩點:

  1. 布點,產品所到之處,必有引導。譬如Hotmail案例、分享頁的下載浮窗;
  2. 基於情感,或利益驅動用戶行為。很多創造性的營銷案例均可代表,譬如拼團砍價、FB的代碼掛件、大字報、有獎邀請體系。

當然,創新需要對用戶行為數據和情感共鳴有很好的理解應用,再加上點嘗試的勇氣和運氣,實非易事。但基於已有的玩法,在產品的不同階段,用不同規則也是有不同效果。

譬如有獎邀請可以分為暴力邀請,和深度邀請。前者就是註冊或激活就有獎勵,配以防作弊規則;後者可以對邀請來的新用戶的行為有一定要求,比如下單、對話、發帖等,邀請者才有逐級的獎勵、分成,或者對邀請者制定二次、三級的規則,享受多級邀請的獎勵。

還有簽到,除了簡單的加經驗積分外,還可以有簽到蓋樓,隨機簽到等不同獵奇和獎勵的玩法。

三、數據驅動

在增長黑客的理念中,數據分析是重中之重,既是發掘創新式優化的源泉,也是測試評估不同優化效果的依據。數據鏈條的目標是用戶的轉化漏斗,致力於提升每一個轉化環節,有兩個顯著特點:

1. 數據極致化。把追蹤鏈條做長,做細緻,從用戶的觸答數量、到註冊、到互動、到付費等一系列行為,都可以追蹤到單一用戶,而不僅僅停留在註冊轉化的層面。從根本上判斷渠道的優劣,進行取捨。

要做到長鏈條的數據追蹤,技術上要求很高,國內現在有神策、GrowingIO這樣的第三方深度數據服務商,也逐漸受到關注應用。

2. 數據全面化。掌握每個轉化率指標的數據構成,常規的數據分析方法,諸如點擊熱點圖、跳出率分析,找出問題產品的共性。

譬如在做返利網站的時候,發現跳出最多的頁面是商品詳情頁,並且有大量商品是沒有返利的,當用戶想購買的商品無返利,那麼使用的動力就瞬間消失。處理的方式是對無返利商品進行適當的補貼,推薦其他高返利商品。

另外,也需要你細緻敏感,有點想像力。很多問題基本的數據無法體現,需要串聯對比看。

譬如我們希望找出影響付費轉化率的因素,可能的做法是按照付費行為將用戶分層,同時記錄用戶的其他數據指標。

不斷對比其他指標的變化規律,找出與付費行為變化有影響的指標和數值,也就是增長黑客里常說「魔法數字」。

四、外部營銷

開發各類的小插件、小應用、小遊戲,在社交產品上分發傳播。自主開發的情形,時機把握、創意醞釀、規則設置,雖有考究,但也有偶發性,千火萬火,輪不到我。

一些成熟團隊,或第三方,主要利用模板,在不同的主題下,反覆更替,以量取勝。譬如美麗說,楚楚街基於QQ空間、校內網布局的各類小測試、小遊戲。

增長黑客不是救命稻草,在運營上,仍要基於基本的需求分析,渠道布局和各類運營手段來制定策略,先定執行,才有衡量優化。

增長黑客適用性

YC孵化器的CEO:最初的正確指標是「是不是所有的用戶都會非常喜歡我的產品,然後自發地口口相傳」創始人最好將精力集中到這個問題上,如果答案為「是」,再將精力放到發展目標上。

這是基於矽谷式的增長黑客的適用標準,也是組建正式增長黑客團隊的基礎。但將增長黑客的手段拆開使用,未嘗不可。

譬如初創產品首先是關注核心功能的使用情況,內容的填充,互動的及時性,通過技術手段實現一定程度的自動化。典型的案例是蟬遊記通過微博抓取和過濾用戶數據,並進行模擬對話邀請,實現種子用戶的自動化獲取。

產品發展期,有足夠的數據可以分析用戶行為,深入的研究用戶的流失、各個功能的點擊使用情況,通過小的優化降低流失。

成長環境

與矽谷的技術驅動不同,國內非常多的產品是運營驅動。運營在C端用戶前線,承擔了多數的業務發展指標,對渠道理解和用戶交流深刻,並依託數據分析業務發展,優秀運營也有不錯的產品思維,是增長黑客很好的潛在角色。

然而在市場壓力面前,產品和數據雕琢總不如營銷投入來的轟轟烈烈,受人「敬仰」,難有沉得下心的目標和環境。

再看產品經理,其對產品有天然的掌控,善用各種工具,熟悉技術原理,有嚴禁的邏輯。但產品經理和運營「不和」並非空穴來風,原因就是不少產品經理的成長軌跡不在一線,更多職能的是內部的需求協作和管理。

關於矽谷的工程師文化和國內的技術成長環境差異,就不用多說了。國內非常多技術人員只屈居業務幕後,沒有很好的參與業務角色,養成產品和業務思維。

譬如電商類、O2O的業務驅動型公司,產品經理很多只是需求對接,運營有絕對的需求主導權。那麼自然的,轉化率,流量等數據分析、產品改進都是由運營來完成。

但綜合起來看,對於集大成者,既要像產品經理一樣,對產品細節足夠熟悉,理解產品的一些設計理念,並熟悉技術的實施原理;也要有運營的一線市場和用戶經歷或思維,以及非常好的數據嗅覺和處理能力。

從團隊的角色配置而言並不難,難的是在大量的無效測試中,如何堅守獨立的目標,而不被市場化的增長誘惑溶解。

神話還需隨俗

增長黑客不是雪中送炭,首要是優化出有價值,體驗好的產品,並推進運營策略的執行。思維上注重數據布局、運營產品化的力量,減少對渠道投入的依賴,自我造血止血。人才結構的不同,更無需一味去追尋同質化的團隊。

神化的案例飄忽眼前,原來卻是漫步山野的菊花,只看如何採摘。


推薦閱讀:

響鈴:裝機量競賽已成過去時 移動瀏覽器下半場該怎麼玩
阿里巴巴向Lazada增資20億美元,加碼東南亞市場
MTSC2017第三屆中國移動測試開發大會
GMIC 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2018有哪些值得關注地方?
AI生萬物——GMIC移動互聯網大會?了解一下?

TAG:互聯網 | 移動互聯網 | 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