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98
公元797年(貞元十三年),赤松德贊去世,其子牟尼贊普(足之煎)繼位。就在牟尼贊普為推行「四大供」和「三均富貴」兩大運動,忙的焦頭爛額之際。唐朝的德宗皇帝也沒閑著,他因為方渠、合道、木波(皆今甘肅環縣)三地,皆扼守吐蕃進攻的要路,想要在此地修築三座城池,於是他遣使尋問邠寧節度使楊朝晟須要多少兵馬,以達成這一目標。楊朝晟對德宗上奏,表示「邠寧本鎮兵足夠,不煩他道之兵。」德宗不信再度遣使問道:「貞元九年築鹽州城時,用兵七萬,才能築成。現在此三城距吐蕃更近,兵當增多,而你為何不須增兵?」楊朝晟自信的說:「築鹽州城時用兵七萬,是因為築城計劃所脫甚舊,吐蕃上下皆知。現在發本鎮兵築城,不過十日便可達到築城地點,出其不意的築城。吐蕃將領不知虛實,必定認為我們兵力不會不少於七萬,他們軍隊未曾動員,必不敢輕意來犯。不過一月,三座城池就可築畢,然後留兵戍之。等吐蕃大軍調動完畢到達城下,堅城已就,戍卒嚴防死守,吐蕃軍來也無可奈何。如果我們調集其他諸道大軍,一個月以後才能到達築城地點。吐蕃得到消息,也定派遣大軍前來,兩軍交戰,勝負尚且難知,哪有時間築城?!」
德宗聽從了楊朝晟的計劃,貞元十三年二月,楊朝晟將所部軍隊分為三隊,各築一城。三月,三城皆成。四月五日,楊朝晟留下足夠的士卒據守堅城之後,帥軍而還。等到唐軍已經撤退到馬嶺(今甘肅環縣南)附近,吐蕃軍隊的追兵才至。楊朝晟率軍與之對峙數日,吐蕃軍隊見唐軍營壘堅固,無奈而還。楊朝晟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又在馬嶺修築了一座馬嶺城才撤軍。唐朝這次成功的軍事行動,深諳出其不意的用兵之道,兵行險招利用吐蕃不知虛實的心理,成功的將方渠、合道、木波、馬嶺四座城池築成,佔據四城後,唐朝向吐蕃境內推進了三百餘里。
公元797年(貞元十三年)正月十五日,吐蕃曾遣使入唐,請求會盟談和,但平涼劫盟對德宗的刺激太深了,德宗依舊延續了他不許入境、不接盟書、不見使臣的「三不政策」。
對於和平這種奢侈品,兩個國家都放上足夠多士兵的鮮血,才能讓它降臨。更何況吐蕃邊境的統帥對於掠奪財物和人口有著偏執的愛好,這種依靠掠奪來獲取財富的衝動,甚至有時連贊普的政令都不能禁止。
公元797年(貞元十三年),吐蕃在川滇地區發動一次攻勢,進逼台登城(四川冕寧縣南), 唐朝守軍聯合周圍諸羌屬國與吐蕃軍隊交戰,兩軍在山谷中混戰了半日,吐蕃軍隊徐徐退去,這次衝突吐蕃損失三百餘人,七名籠官。公元798年(貞元十四年),吐蕃軍隊進攻鹽州,雙方在鹽州西北交戰,吐蕃未能得手而退。這些小規模的軍事衝突,幾乎可以斷定是由邊將私自發起的,主要以掠奪人口財物為目的。
但在公元799年(貞元十五年),發生的吐蕃進攻南詔與嶲州(今四川西昌)戰爭,卻顯然是帶有戰略目的軍事行動,這次軍事進攻的目的應該是希望奪取嶲州,打斷大唐和南詔的聯繫。吐蕃為這次進攻集結了五萬餘人的部隊,但在南詔王異牟尋與韋皋嚴密防守下,吐蕃軍隊無功而還。應該說赤德松贊登基後,朝野上下對於南詔和大唐在四川的聯盟忌憚頗深,時時都在謀劃破之而後快。
公元800年(貞元十六年),再次出兵進攻劍南,目標依舊是嶲州,為了達成戰爭目的,吐蕃可謂籌劃良久,年初便開始在雲南、四川進行戰爭準備工作,並將八萬大軍駐紮於昆明城(今四川鹽源),為了保證戰爭的消耗,還為這八萬大軍調集了一年的軍糧。應該說這次吐蕃可謂是下了血本,要知道四川西部山區,並不是糧食的主產地,為了能夠將八萬人一年的軍糧運到昆明城,吐蕃所消耗的資源可謂天文數字。
吐蕃軍隊以赤德松贊的舅舅攘都羅為都統,並命尚乞力欺徐濫鑠屯兵西貢川。南詔和唐韋皋採取聯合防禦,唐將亢樂朝以萬人守黎州(四川雅安市漢源縣北),韋良金以二萬五千人守嶲州(今四川西昌),南詔則按約定固守蒼山要隘,防備吐蕃進攻。吐蕃大軍果然從曩貢川分兵二路,一路攻雲南,一路攻嶲州。不料吐蕃攻勢尚未展開,吐蕃顒城守將楊萬波,卻已經和韋皋取得聯絡,不但將吐蕃的軍事部署和盤托出,還約定獻城投降。吐蕃統帥攘都羅發覺後,急忙派遣五千人奔向顒城,卻在城外被韋皋派去的唐軍和楊萬波的軍隊,前後夾擊大敗而歸。
而後唐軍一股偏師,誤打誤撞的插到吐蕃末恭城城下,末恭城本來遠離戰場,是吐蕃軍隊糧草的轉運站,當時城中糧草已經大部分運走,只剩數千頭運糧牲畜。末恭城的吐蕃守將,認為主要工作都已做完,加之山高嶺深路曲難行,唐軍插翅也飛不到這裡,所以毫無戒備。不料想這隻唐朝偏師,也不知是走錯了路還是狗屎運,直接插到了末恭城後方,唐軍斥候驚訝的發現,末恭城城門大開,城上也沒有幾個吐蕃士卒防守。於是唐軍一鼓作氣直接沖入城中,一邊砍殺一邊四處放火,城中的數千牲畜受驚,到處亂竄。將剛剛集結的吐蕃軍隊陣型沖亂,就在這場混亂之中,吐蕃守將糊裡糊塗的丟了腦袋。唐軍奪了末恭城後,繳獲了數以千計的牲畜,並將末恭城放火燒毀。
得知後方的運輸中轉站被唐軍縱火燒毀,吐蕃軍隊的士氣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偏偏屋漏又逢連夜雨,吐蕃軍中的籠官馬定德也投降唐朝,馬定德本是一員智將,在吐蕃軍中常常給統帥出謀劃策,屢有功勞。但這幾年流年不利,吐蕃在劍南常有敗績。馬定德擔心吐蕃統帥治罪,於是尋了個機會直接跑到唐朝營中投降。聽說馬定德來投,韋皋高興的幾乎要蹦到桌子上,他馬上將馬定德招來,讓他將吐蕃軍隊的部署和用兵虛實在地圖上一一指出,有了這些情報韋皋便可以謀而後定,穩坐釣魚台了。
更有甚者,牟尼贊普的養子西貢節度監軍野多輸煎,因怕要給牟尼贊普殉葬,也投降了唐朝。吐蕃將領接二連三的投降,對吐蕃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衝擊,使得吐蕃軍隊士氣愈發低落,軍心不穩的吐蕃軍隊在崇山峻岭中進展緩慢。只有副帥尚乞力欺徐濫鑠督軍南去,進展還算順利,但南詔早就得到了韋皋的情報,於是在洱海北麓的蒼山鐵橋屯住重兵,防禦吐蕃軍隊的進攻。尚乞力欺徐濫鑠領兵進至鐵橋後,與南詔軍隊形成對峙局面,不成想南詔軍隊不與之決戰,卻用起了陰招,他們在吐蕃上游的河道中下毒,吐蕃軍隊沒有提防,從河中取水飲用、做飯,結果大量士卒中毒,每天上吐下瀉,喪失了戰鬥力。尚乞力欺徐濫鑠無奈只得退軍納川屯住,就連老天也不向著吐蕃,這年冬天來得比往年都早,未及九月便是冰霜滿天,面對嚴峻的氣候條件,吐蕃軍隊只能無功而退。
貞元十六年的進攻失敗,使吐蕃君臣認識到,單獨在山路崎嶇、易守難攻的劍南,展開進攻成功的幾率很小,消耗卻非常大。為此吐蕃朝廷實施了南北夾擊的戰爭策略,既在北線不斷攻擊靈、鹽二州,以牽制唐軍的注意力,為在劍南的軍事行動爭取空間。唐朝政府面對吐蕃在北地草原的優勢,也採取了北防南攻的策略,希望在佔據優勢的劍南取得勝利以緩解北方防線的壓力。雙方在劍南地區的軍事調動不謀而合,終於在當年(公元801年)爆發了一場決定性大戰。
推薦閱讀:
※宋美齡為何要醫生給蔣經國打鎮靜劑?
※你知道川島芳子為何對張作霖恨得咬牙切齒嗎?
※歷史上有沒有假太監?
※歷史館 | 當我國古代宮廷鑽研美容秘方時,古羅馬人在做什麼?
※敦刻爾克的主演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