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85
赤德祖贊的征伐——立柱恆河
赤松德贊時期的吐蕃地域廣大,西跨蔥嶺(帕米爾高原)獨抗大食,北至賀蘭山抵擋回鶻,東至隴右、劍南威脅大唐。吐蕃這時佔據吐蕃東西橫亘萬餘里,與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三個國家刀兵不斷。但赤松德贊駕馭的這架戰車,彷彿依舊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在赤松德贊贊普時的名臣巴·賽囊所著的藏文史料《巴協》中,記載了吐蕃軍隊立柱恆河的行動。
據《巴協》記載,赤松德贊大興佛教後,修建了藏地第一座佛、法、僧三全的寺廟——桑耶寺。桑耶寺建成後,寺中白塔需要寶物裝藏,白塔裝藏最為神聖之物當屬佛祖釋迦摩尼的舍利,但是天竺也是佛教立國,如何能將此等至寶拱手相讓?既然遣使相請不能如願,那就只有興兵討伐這一條路了。於是赤松德贊派遣軍隊前往摩揭陀國,以取得達日孜多塔內如來佛的舍利。
面對在邊境和唐朝磨練了一百多年的吐蕃精銳,天竺國內的軍事實力實在是不值一提。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公元648年,唐使王玄策因為出使天竺途中被搶,一怒之下去吐蕃求兵報仇。當時的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只派了1200吐蕃騎兵和7000千泥婆羅(尼泊爾)士兵給王玄策指揮。就是這八千多人的部隊在王玄策的指揮下,一路過關斬將,將中天竺的幾個國家滅國而還。
這次赤松德贊整軍而來,兵峰自然非王玄策的僱傭軍可比。吐蕃軍隊到達貝莫貝塘時,天竺的一位國王見到吐蕃軍容,嚇的魂飛魄散,急忙把吐蕃贊普的靴子掛在宮門之上,表示臣服於吐蕃統治,並對吐蕃統帥說:「我的國土願歸入吐蕃贊普的腳下,甘願繳納賦稅,請將軍不要妄動刀兵」。
解決了恆河北岸的幾個天竺附屬小國後,吐蕃大軍渡過恆河,抵達中印度摩揭陀國。摩揭陀國人心知吐蕃軍隊不可阻擋,於是將國中財物運往屋敦達布日,爾後貴族紛紛逃往東天竺避禍。
吐蕃騎兵未經任何抵抗便進入摩揭陀,在朝拜了金剛座菩提樹後,從塔中取出舍利,凱旋北歸。吐蕃軍隊撤軍後,在恆河北岸派人留駐,並在河邊立碑,修建鐵柱,標明恆河北岸屬於吐蕃領土,這和我們今天國家勘界後,立碑為界不謀而合。
這次吐蕃對於天竺的軍事行動,其實是吐蕃領土擴張的一部分,表明在東西北三個進攻方向之餘,南方的領土也是吐蕃君臣覬覦的領域。但可能天竺的潮熱氣候,令藏人不能忍受,吐蕃軍隊在恆河邊標識了領土範圍後,便大部隊撤軍而去。據說守衛鐵柱的士兵後裔一直居住於印度,在恆河邊形成一個大城鎮。
這次軍事行動還暗示出一點,那就是吐蕃在吸收天竺佛教的過程中,其手段可能不僅僅限於延請高僧入藏,對於佛教的經典、聖物,還也能伴有軍事威逼,強取豪奪的情況發生。
推薦閱讀:
※西藏·吐蕃篇(一)
※阿來的《塵埃落定》算不算支持藏獨?
※「小蔥帶你吃天下」——拉薩:開啟一段美食朝聖之旅!
※客觀地告訴我西藏到底安不安全?
※傳言粉碎機:關於如何預防高原反應--給你一個沒有PS的西藏(系列07期)